一种烧结炉的炉体下抽管道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8107发布日期:2022-08-06 05:58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结炉的炉体下抽管道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粉末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结炉的炉体下抽管道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是传统的粉末冶金工艺与塑料成形工艺相结合的新工艺,其工艺将金属粉末与粘结剂的混合物以一定的温度,速度和压力注入充满模腔,经冷却定形出模得到一定形状、尺寸的预制件,再脱出预制件中的粘结剂并进行烧结,可得到具有一定机械性能的制件。在上述的工艺流程中,脱脂和烧结是最关键的步骤。脱脂是成形坯在烧结前去除体内所含粘结剂的过程,烧结能使多孔的脱脂毛坯收缩密化成为具有一定组织和性能的制品。现有的金属粉末脱脂烧结炉结构主要包括设有脱脂管道的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的脱脂箱,炉体内设置保温箱,预脱脂产品放在脱脂箱内进行加热,产品中的脂类物质从脱脂口经脱脂管道被抽出,可以避免炉体内被脂类物质污染,在现有的技术中,为了提高脱脂的效果,通常会在脱脂炉的底部也设置下抽管道,加快脱脂类物质的脱除,但是现有的下抽管道在进行抽气的过程中,当烧结炉每到1000℃以后进入分压烧结时,炉体下抽管道的工作温度就会经常超温报警,下抽管道的上限设定温度为230℃,而实际管道的温度已经达到250~300℃左右,如果不采取合理的降温冷却措施,继续使用的话一方面会使下抽管道上的密封圈烧糊直至变形开裂,造成炉体容易漏气的现象;另一方面会使烧结后出来的产品氧化变黑报废,严重的时会使炉体内的石墨加热元件以及保温材料报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设计新颖、降温效果显著、能保证烧结炉安全运行的烧结炉的炉体下抽管道冷却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降温效果显著、能保证烧结炉安全运行的烧结炉的炉体下抽管道冷却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底部的抽气管,抽气管包括上导气管和下导气管,上导气管和下导气管之间通过上法兰、密封垫、下法兰和紧固件连接固定,在靠近上法兰一侧的上导气管外侧均布安装有多个第一冷却风扇,在靠近下法兰一侧的下导气管外侧安装有多个第二冷却风扇,在上导气管下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降温组件,在下导气管的内部设置第二降温组件,第一降温组件包括上锥罩、内导管和下锥罩,上锥罩和下锥罩的小端间隔相对设置,内导管安装在上锥罩和下锥罩之间,上锥罩、内导管和下锥罩上均布设置有多个透气孔,上锥罩、内导管、下锥罩与上导气管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吸水材料,吸水材料之间设置有喷雾器。
5.进一步的,喷雾器为环形管和多根喷雾管,环形管安装在上锥罩的外侧,环形管上安装有延伸至上导气管外侧的第一进水管,多根喷雾管均布安装在环形管的底部且延伸至下锥罩的外侧,喷雾管的下端通过封板密封,在靠近内导管一侧的喷雾管上沿着喷雾管的
轴线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嘴。内导管的内部从上到下等间距的安装有多块缓冲板,缓冲板上均布设置有多个导气孔。吸水材料为海绵。
6.进一步的,第二降温组件包括同轴安装在下导气管内的冷却管,冷却管的两端封闭,在靠近下法兰一侧的冷却管上设置有延伸至下导气管外侧的第二进水管,冷却管的内部交错布置有多块折流板,在下导气管内的冷却管末端设置有延伸至下导气管外的排水管。折流板的垂直高度大于冷却管的半径且小于冷却管的直径。冷却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7.进一步的,冷却管与下导气管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筋。
8.进一步的,在靠近炉体底部的上导气管内设置有过滤网。
9.本装置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一是本装置设置的第一冷却风扇和第二冷却风扇能够对上导气管和下导气管的外壁进行风冷,有利于对上导气管和下导气管的外壁进行降温散热处理;二是在设置的第一降温组件能够降低进入上导气管内的气流流速,让吸水浸润后的吸水材料的水分挥发,吸收气流中热量,从而达到对气流进行降温的效果,利用第一降温组件对上导气管内的气流进行降温,可以让上导气管的温度控制在180℃以下,这样能够就能够防止密封垫、加热原料和保温材料因高温造成损坏的情况,减少了密封垫更换的频次,降低了运行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烧结质量,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三是设置的第二降温组件能够进一步的降低气流的温度,对下导气管进行进一步的降温,这样能够彻底的消除高温造成炉底漏气的安全隐患,是一种便捷、高效、经济的降温措施,具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导气管2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炉体,2-上导气管,3-下导气管,4-上法兰,5-密封垫,6-下法兰,7-第一冷却风扇,8-第二冷却风扇,9-上锥罩,10-内导管,11-下锥罩,12-吸水材料,13-环形管,14-喷雾管,15-第一进水管,16-雾化喷嘴,17-缓冲板,18-冷却管,19-第二进水管,20-折流板,21-排水管,22-换热翅片,23-支撑筋,24-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1和设置在炉体1底部的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包括上导气管2和下导气管3,所述上导气管2和下导气管3之间通过上法兰4、密封垫5、下法兰6和紧固件连接固定,上法兰4、密封垫5、下法兰6和紧固件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接管用法兰结构,紧固件为螺栓和螺母,在靠近上法兰4一侧的上导气管2外侧均布安装有多个第一冷却风扇7,在靠近下法兰6一侧的下导气管3外侧安装有多个第二冷却风扇8,第一冷却风扇7和第二冷却风扇8为现有结构,根据使用的功率直接采购,公司现在使用的风扇功率为120w,在上导气管2下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降温组件,在下导气管3的内部设置第二降温组件,所述第一降温组件包括上锥罩9、内导管10和下锥罩11,所述上锥罩9和下锥罩11的小端
间隔相对设置,所述内导管10安装在上锥罩9和下锥罩11之间,所述上锥罩9、内导管10和下锥罩11上均布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上锥罩9、内导管10、下锥罩11与上导气管2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吸水材料12,所述吸水材料12之间设置有喷雾器。
15.本装置使用前,先通过喷雾器将冷却水喷洒至吸水材料12内,让吸水材料12处于浸润状态,接着开启第一冷却风扇7和第二冷却风扇8,然后在抽气机构的作用下,炉体1烧结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就会进入到上导气管2内并向下流动,上锥罩9能够减缓气流的流动速度,当气流穿过内导管10的时候,会使内导管10外侧的吸水材料12的水分挥发,从而吸收气流的热量,起到降温的效果,其气流在内导管10内流动的过程中,当内导管10内的气流快速流动时,内导管10内的压强就会小,会产生吸力,进而促使喷雾器内的冷却水喷出,使吸水材料12始终保持浸润状态,持续为气流降温,在第一冷却组件对气流进行冷却的过程中,第一冷却风扇7也为上导气管2的外壁进行散热降温,经过第一冷却风扇7和第一降温组件对上导气管2进行降温,可以让上导气管2的温度控制在180℃以下,这样能够就能够防止密封垫5、加热原料和保温材料因高温造成损坏的情况,减少了密封垫5更换的频次,降低了运行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烧结质量,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经过经过第一降温组件降温的气流进入到下导气管3内,第二冷却风扇8进一步的降低下导气管3外壁上的温度,第二降温组件能够进一步的降低下导气管3内的气流温度,这样能够彻底的消除高温造成炉底漏气的安全隐患,是一种便捷、高效、经济的降温措施,具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16.进一步的,所述喷雾器为环形管13和多根喷雾管14,所述环形管13安装在上锥罩9的外侧,所述环形管13上安装有延伸至上导气管2外侧的第一进水管15,第一进水管15上安装有控制阀门,第一进水管15与外接水源连通,多根喷雾管14均布安装在环形管13的底部且延伸至下锥罩11的外侧,所述喷雾管14的下端通过封板密封,在靠近内导管10一侧的喷雾管14上沿着喷雾管14的轴线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嘴16,使用时,将第一进水管15与外接水源连通,冷却水就会通过第一进水管15进入到环形管13内,并分布到各根喷雾管14内,最后从雾化喷嘴16喷出,将吸水材料浸润。优选地,所述吸水材料12为海绵,海绵的吸水性较强,适于该条件下使用,为了达到较高的冷却效果,所述内导管10的内部从上到下等间距的安装有多块缓冲板17,所述缓冲板17上均布设置有多个导气孔,缓冲板17能够进一步的减缓气流在上导气管2内的流动速度,让吸水材料12中的水分充分的挥发,从而吸收气流中的热量,实现较好的降温效果。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降温组件包括同轴安装在下导气管3内的冷却管18,所述冷却管18的两端封闭,在靠近下法兰6一侧的冷却管18上设置有延伸至下导气管3外侧的第二进水管19,第二进水管19上安装有控制阀门,第二进水管19与外接水源连通,所述冷却管18的内部交错布置有多块折流板20,在下导气管3内的冷却管18末端设置有延伸至下导气管3外的排水管21,当气流进入到下导气管2内时,通过第二进水管19将冷却水导入到冷却管18内,冷却水受折流板20的作用在冷却管18内呈曲折式流动,气流在曲折流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吸收气流中的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优选地,所述折流板20的垂直高度大于冷却管18的半径且小于冷却管18的直径。为了增大冷却管18吸收热量的面积,提高冷却降温的效果,所述冷却管18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换热翅片22,所述换热翅片22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18.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冷却管18在上导气管2内的产生变形的情况,所述冷却管18与下导气管3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筋23,支撑筋23对冷却管18具有支撑稳固的作用,防止其变
形。
19.进一步的,为了避免进入上导气管2内的气流中夹杂着灰尘,影响第一降温组件的降温效果,在靠近炉体1底部的上导气管2内设置有过滤网2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