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支架用浇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2858发布日期:2022-09-03 02:4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头支架用浇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砂型铸造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双头支架用浇铸模具。


背景技术:

2.双头支架是一种常见的结构零件,一般采用先铸造粗模再进行精加工的操作;双头支架的结构存在较多的弧面,不宜采用冲压加工,而采用铣削加工较为复杂。
3.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头支架用浇铸模具,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双头支架用浇铸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上浇铸结构和上浇冒口块,所述上浇铸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上成型块和连接两个所述上成型块的上浇道块,所述上浇道块连接有一上过渡腔块,所述上浇铸结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定位缺口;所述下模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下浇铸结构、下浇冒口块和下浇道块,所述下浇冒口块与所述下浇道块连接,所述下浇铸结构包括下过渡腔块和对称设置的两个下成型块,所述下过渡腔块与所述上过渡腔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下浇铸结构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形状与所述定位缺口相适应。
6.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模和下模分别用于制作砂型上模和砂型下模,所述第一底板用于在所述砂型上模上形成平整的接合面;上成型块用于在砂型上模上形成产品结构对应的空腔;上浇冒口块用于在砂型上模上形成上浇冒口;上过渡腔块用于在砂型上模上形成上过渡腔;上浇道块用于在砂型上模上形成上浇道;定位缺口用于定位;所述第二底板用于在所述砂型下模上形成平整的接合面;下成型块用于在砂型下模上形成产品结构对应的空腔;下浇冒口块用于在砂型下模上形成下浇冒口;下浇道块用于在砂型上模上形成下浇道;下过渡腔块用于在砂型下模上形成下过渡腔;定位凸起用于定位。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成型块包括呈等腰三角形的第一机构块,所述第一结构块的两个角处对称设置有第二结构块,所述第二结构块呈圆柱形,所述第一结构块的底边中部还设置有圆弧形的第一缺口。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成型块的结构与所述产品的一部分相适应,第一结构块、第二结构块和第一缺口用于对应产品的结构。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成形块包括弧形的第一结构板,所述第一结构板的弧度与所述第一缺口的弧度对应,所述第一结构板的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的形状成圆弧形。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成型块的结构与所述产品的另一部分相适应,第一结构板、和第二缺口用于对应产品的结构。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四个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位置相对应。
1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用于保证砂型上模和砂型下模合拢时能准确对齐。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结构块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三角形的第一凹槽,所述下成型块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形状相适应的第二凹槽。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用于使得铸造后的粗模能具有两个凹槽结构,减少后续加工的工时。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底板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一气道块,所述第一气道块与所述上成型块连接。
16.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气道块用于在砂型上模上形成第一气道,以便于砂型上模和砂型下模合拢后形成的浇铸用的空腔内的空气的排出。
1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头支架用浇铸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
18.1.本实用新型能通过浇铸实现双头支架的生产,减少了加工难度和加工工时,节约了生产成本;
19.2.本实用新型能一次浇铸多个双头支架,从而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的俯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的俯视图。
23.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0-上模;101-第一底板;102-上浇铸结构;102a-上成型块;102aa-第一结构块;102ab-第二结构块;102ac-第一缺口;102ad-第一凹槽;102b-上浇道块;102c-上过渡腔块;103-上浇冒口块;104-定位缺口;105-第一定位柱;106-第一气道块;20-下模;201-第二底板;202-下浇铸结构;202a-下成型块;202aa-第一结构板;202ab-第二缺口;202b-下过渡腔块;202c-第二凹槽;203-下浇冒口块;204-下浇道块;205-定位凸起;206-第二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5.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头支架用浇铸模具,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所述上模10包括第一底板101,所述第一底板10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上浇铸结构102和上浇冒口块103,所述上浇铸结构10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上成型块102a和连接两个所述上成型块102a的上浇道块102b,所述上浇道块102b连接有一上过渡腔块102c,所述上浇铸结构102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定位缺口104;所述下模20包括第二底板201,所述第二底板20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下浇铸结构202、下浇冒口块203和下浇道块204,所述下浇冒口块203与所述下浇道块204连接,所述下浇铸结构202包括下过渡腔块202b和对称设置的两个下成型块
202a,所述下过渡腔块202b与所述上过渡腔块102c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下浇铸结构202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定位凸起205,所述定位凸起205的形状与所述定位缺口104相适应。其中,第一底板101和第二底板201都呈矩形,且两者的轮廓尺寸一致;所述上浇冒口块103与所述下浇冒口块20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上浇道块102b呈长条形,且所述上浇道块102b靠近所述上浇冒口块103的一侧宽度较大;优选的,所述上过渡腔块102c设置在所述上浇道块102b上,且所述上过渡腔块102c同时与两个所述上成型块102a连接;优选的,所述上浇铸结构102中的两个上成型块102a呈对称设置;下浇道块204的走向与所述上浇道块102b的走向垂直,且所述下浇冒口块203与所述下浇道块204的中部连接;两个所述上浇铸结构102之间的两个所述定位缺口104互相连通,成为一体;两个所述下浇铸结构202之间的定位凸起205互相接触,成为一个整体。
2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头支架用浇铸模具,所述上成型块102a包括呈等腰三角形的第一结构块102aa,所述第一结构块102aa的两个角处个各固定设置有一个第二结构块102ab,所述第二结构块102ab呈圆柱形,所述第一结构块102aa的底边中部还设置有圆弧形的第一缺口102ac。其中,所述上成型块102a为钝角三角形。
27.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头支架用浇铸模具,所述下成型块202a包括弧形的第一结构板202aa,所述第一结构板202aa的弧度与所述第一缺口102ac的弧度对应,所述第一结构板202aa的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二缺口202ab,所述第二缺口202ab的形状为圆弧形。其中,所述第二缺口202ab与第一结构板202aa的连接处设置有圆角。
2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头支架用浇铸模具,所述第一底板101上还设置有四个第一定位柱105,所述第二底板201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定位柱206,所述第一定位柱105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柱206的位置相对应。
29.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头支架用浇铸模具,所述第一结构块102aa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三角形的第一凹槽102ad,所述下成型块202a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02ad形状相适应的第二凹槽202c。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02ad的底部还设置有连接缺口,所述连接缺口呈矩形,第二凹槽202c的深度与所述第一凹槽102ad的深度一致,且所述第一凹槽102ad、第二凹槽202c和连接缺口的深度之和与所述第一结构块102aa的厚度一致。
3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头支架用浇铸模具,所述第一底板101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一气道块106,所述第一气道块106与所述上成型块102a连接。其中,第一气道的一端与上成型块102a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底板101的边缘处。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2.a)使用上模制作上模砂型;
33.b)使用下模制作下模砂型;
34.c)将上模砂型和下模砂型合拢;
35.d)向由上浇冒口块和下浇冒口块形成的浇冒口中浇铸铁水;
36.e)铁水经过由上浇道块和下浇道块形成的浇铸道进入空腔中;
37.f)铁水冷却后,将型砂去除,再将浇冒口等多余部分去除,即得到粗模;
38.g)对粗磨进行抛丸、打磨等步骤,得到成品。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