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的车毂铸造成型模具

文档序号:32110106发布日期:2022-11-09 05:1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的车毂铸造成型模具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毂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车的车毂铸造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车毂指车轮中心插轴的部分,亦泛指车轮,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
3.车毂模具即用来制作车轮的模具,现有的车毂模具分为上模具、下模具、上模板、下模板,分别连接了一个推动气缸,用于控制上模具、下模具、上模板、下模板的合并与分离,推杆气缸数量较多,对能源的消耗增加,不便于进一步降低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动车的车毂铸造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模具生产过程中推动气缸数量较多不便于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车的车毂铸造成型模具。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的车毂铸造成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用于提供推拉力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合模的第一下模具,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一下模具合模的第二下模具,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之间用于脱模的下模板,所述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下模板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对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下模板进行支撑的活动座,所述下模板的内部套接有贯穿至活动座内腔的推块,所述推块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为推块提供抬升力的抵块。
6.如此,使用此装置时,通过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工作将为第一下模具提供推力,使第一下模具沿着活动座的外壁移动,直到第一下模具的内腔与下模板的外壁相贴合,那么第一下模具受到的推力将传递至下模板,下模板将带动活动座同步移动,直到下模板的外壁与第二下模具的内腔贴合,从而完成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以及下模板的合模。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合模的上模具,所述上模具通过支撑架安装在底座的上方,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下模具底端固定连接的用于对第一下模具的移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块,所述活动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活动座的移动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块。
8.如此,在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以及下模板合模之后,此时可将上模具与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对接,完成合模,即可进行灌注原料进行模具成型操作,当模具原料灌注成型之后,可通过打开上模具,使上模具与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分离,之后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工作将拉动第一下模具移动,使第一下模具与模具脱离,第一下模具将带动第一限位块沿着活动座的第一横向滑槽移动,直到第一限位块的外壁与第一横向滑槽的内腔接触,那么第一限位块将受到的拉力传递至活动座,拉动活动座、下模板一同移动,活动座
将带动第二限位块沿着底座的内壁第二横向滑槽移动,直到第二限位块与第二横向滑槽的内腔贴合,此时第一气缸停止工作,那么活动座也将不再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另一个第一限位块与活动座滑动连接的第二下模具,与下模板之间也出现相对移动,从而使第二下模具与模具分离,同时活动座移动过程中,也将带动推块移动,推块将与抵块的斜面外壁相接触,推块将受到来自抵块斜面的推力,使推块在斜面作用下向上顶起,使下模板外表面的模具在推块的推力下同步向上移动,使模具与下模板分离,达到了快速对模具进行脱模的操作,且减少了两个驱动单元,降低了成本。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限位块横向移动轨迹相匹配的第一横向滑槽,所述第二限位块、横向滑槽用于对活动座的移动进行限位;所述活动座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限位块横向移动轨迹相匹配的第二横向滑槽,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横向滑槽用于对第一下模具的移动进行限位;所述活动座的外壁呈中空结构,所述活动座的外壁呈中空结构,所述抵块的外壁呈斜面状态,所述下模板的内壁开设有与推块竖向移动轨迹相匹配的竖向滑槽;所述推块的横截面呈“t”字型状态,所述抵块的移动轨迹与推块所处位置相互重合;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数量设置有四个,两两一组,分别对称分布在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的底端。
10.如此,活动座移动过程中,也将带动推块移动,推块将与抵块的斜面外壁相接触,推块将受到来自抵块斜面的推力,使推块在斜面作用下向上顶起,使下模板外表面的模具在推块的推力下同步向上移动,使模具与下模板分离。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设置传动机构,使每次合模铸造成功之后,在分模的过程中,无需使用多个气缸控制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的分离,以及下模板对模具本体的脱模工作,减少了两个驱动单元,减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成本,且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抵块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座;2、第一气缸;3、第一下模具;4、第二下模具;5、上模具;6、传动机构;601、下模板;602、活动座;603、第一限位块;604、第二限位块;605、推块;606、抵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动车的车毂铸造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安装有用于提供推拉力的第一气缸2,第一气缸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合
模的第一下模具3,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一下模具3合模的第二下模具4,传动机构6,传动机构6包括设置在第一下模具3、第二下模具4之间用于脱模的下模板601,第一下模具3、第二下模具4、下模板601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对第一下模具3、第二下模具4、下模板601进行支撑的活动座602,下模板601的内部套接有贯穿至活动座602内腔的推块605,推块605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为推块605提供抬升力的抵块606。
21.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此装置时,通过启动第一气缸2,第一气缸2工作将为第一下模具3提供推力,使第一下模具3沿着活动座602的外壁移动,直到第一下模具3的内腔与下模板601的外壁相贴合,那么第一下模具3受到的推力将传递至下模板601,下模板601将带动活动座602同步移动,直到下模板601的外壁与第二下模具4的内腔贴合,从而完成第一下模具3、第二下模具4以及下模板601的合模。
22.请着重参阅图2-4,第一下模具3、第二下模具4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合模的上模具5,上模具5通过支撑架安装在底座1的上方,传动机构6还包括第一下模具3底端固定连接的用于对第一下模具3的移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块603,活动座6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活动座602的移动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块604。
23.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下模具3、第二下模具4以及下模板601合模之后,此时可将上模具5与第一下模具3、第二下模具4对接,完成合模,即可进行灌注原料进行模具成型操作,当模具原料灌注成型之后,可通过打开上模具5,使上模具5与第一下模具3、第二下模具4分离,之后启动第一气缸2,第一气缸2工作将拉动第一下模具3移动,使第一下模具3与模具脱离,第一下模具3将带动第一限位块603沿着活动座602的第一横向滑槽移动,直到第一限位块603的外壁与第一横向滑槽的内腔接触,那么第一限位块603将受到的拉力传递至活动座602,拉动活动座602、下模板601一同移动,活动座602将带动第二限位块604沿着底座1的内壁第二横向滑槽移动,直到第二限位块604与第二横向滑槽的内腔贴合,此时第一气缸2停止工作,那么活动座602也将不再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另一个第一限位块603与活动座602滑动连接的第二下模具4,与下模板601之间也出现相对移动,从而使第二下模具4与模具分离,同时活动座602移动过程中,也将带动推块605移动,推块605将与抵块606的斜面外壁相接触,推块605将受到来自抵块606斜面的推力,使推块605在斜面作用下向上顶起,使下模板601外表面的模具在推块605的推力下同步向上移动,使模具与下模板601分离,达到了快速对模具进行脱模的操作,且减少了两个驱动单元,降低了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上模具5的顶端连接有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二气缸。
24.请着重参阅图2-4,底座1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限位块604横向移动轨迹相匹配的第一横向滑槽,第二限位块604、横向滑槽用于对活动座602的移动进行限位,活动座602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限位块603横向移动轨迹相匹配的第二横向滑槽,第一限位块603、第二横向滑槽用于对第一下模具3的移动进行限位,活动座602的外壁呈中空结构,抵块606的外壁呈斜面状态,下模板601的内壁开设有与推块605竖向移动轨迹相匹配的竖向滑槽,推块605的横截面呈“t”字型状态,抵块606的移动轨迹与推块605所处位置相互重合,第一限位块603的数量设置有四个,两两一组,分别对称分布在第一下模具3、第二下模具4的底端。
25.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座602移动过程中,也将带动推块605移动,推块605将与抵块606的斜面外壁相接触,推块605将受到来自抵块606斜面的推力,使推块605在斜面作用下向上顶起,使下模板601外表面的模具在推块605的推力下同步向上移动,使模具与下模板
601分离。
26.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