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51160发布日期:2023-05-05 15:4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具体为一种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1、抗疲劳加工是指通过化学、物理、机械等方式,控制工件表面完整性,最终得到无应力集中的长寿命结构件,在金属零件加工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此项技术来增强金属零件的结构;

2、传统的抗疲劳加工是指利用金属冷塑性原理,采用复合能量,针对金属表面进行每秒三万次以上的高频率冲击,这种冲击消除了一定的拉应力,同时预置可控的压应力,金属表层会形成塑性流变组织,晶粒细化形成致密的纳米层,从而实现了高强度、高硬度、高延展性和韧性,以及优良的耐磨耐腐蚀;

3、但是上述的抗疲劳加工装置在使用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传统的加工装置在使用时只能针对金属的一侧表面进行加工,这样在需要对另外一面进行加工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对金属零件进行翻面才能使得另外一面接受加工,这样还需要操作人员拿取金属零件,这样较为麻烦,且传统的夹具只能针对一种形状的金属零件进行夹持,这样在使用时会有些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加工装置在使用时只能针对金属的一侧表面进行加工,且传统的夹具只能针对一种形状的金属零件进行夹持,这样在使用时会有些许不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加工机构,且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层板,并且层板的外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联动机构,且第一联动机构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联动机构,并且第二联动机构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部连接有框架,且框架的内部设置有转换机构,并且框架的外部设置有转向机构。

3、优选的,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有主动轴、第一齿轮、蜗杆和第二齿轮,且主动轴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并且主动轴的外部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部中间位置穿插有蜗杆,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4、优选的,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包括有第三齿轮、从动轴、活动杆、活动框和活动槽,且从动轴的两端分别与装置主体的前后两侧内壁相连接,并且从动轴的外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蜗杆相啮合。

5、优选的,所述从动轴的外部焊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呈“l”形,并且活动杆的另外一端设置在活动框的内部,而且活动杆可以在活动框内部活动,所述活动框的底部可以在层板内部的活动槽内部滑动,且活动框的上方连接有连接杆。

6、优选的,所述转换机构包括有转动轴、第一转动杆、第一夹板、第二转动杆和第二夹板,且转动轴的外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并且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和转动轴为固定连接,而且转动轴与框架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外部分别连接有方形的第一夹板和弧形的第二夹板。

7、优选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有转向轴、卡块和弹簧,且转向轴呈“l”形,并且转向轴的右端与框架相连接,所述转向轴的内部设置有空槽,所述卡块的左侧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左端与转向轴内部空槽的内壁相连接,并且卡块可以卡合在连接杆外部的卡槽中,而且卡槽在连接杆上对称设置有两个。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

9、1、通过转动第一转动杆或者第二转动杆,将第一夹板或者第二夹板转动至相对应的位置即可,然后通过启动电机,电机转动带动主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然后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的内部中间位置穿插有蜗杆,这样会带动蜗杆的转动,蜗杆与第三齿轮相啮合会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轴转动,从动轴转动就会带动活动杆运动,活动杆运动时就会带动活动框在活动槽内移动,进而带动活动框上方连接的连接杆的移动,另外一组活动框重复上述运动进行移动,两个连接杆相对移动,就会使得两个第一夹板或者第二夹板相向运动,进而使得对金属零件进行加持,这样可以夹持方形或者弧形的金属零件,提高了整个装置的适用度;

10、2、通过转动转向轴,因为卡块与转向轴通过弹簧连接,这样在转动转向轴时转动的力就会使得卡块运动,进而对弹簧产生挤压,当卡块转动至连接杆的另外一个相对称的卡槽中时,弹簧就会推动卡块卡合进卡槽内,这样就完成了180度的翻转,使得加工机构对金属零件的另外一面进行加工,这样可以不接触金属零件直接进行翻面工作,更加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工机构(2),且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层板(3),并且层板(3)的外部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联动机构(5),且第一联动机构(5)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联动机构(6),并且第二联动机构(6)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外部连接有框架(8),且框架(8)的内部设置有转换机构(9),并且框架(8)的外部设置有转向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机构(5)包括有主动轴(501)、第一齿轮(502)、蜗杆(503)和第二齿轮(504),且主动轴(501)与电机(4)的输出端相连接,并且主动轴(501)的外部设置有第一齿轮(502),所述第二齿轮(504)的内部中间位置穿插有蜗杆(503),且第二齿轮(504)与第一齿轮(502)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6)包括有第三齿轮(601)、从动轴(602)、活动杆(603)、活动框(604)和活动槽(605),且从动轴(602)的两端分别与装置主体(1)的前后两侧内壁相连接,并且从动轴(602)的外部连接有第三齿轮(601),所述第三齿轮(601)与蜗杆(503)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602)的外部焊接有活动杆(603),且活动杆(603)呈“l”形,并且活动杆(603)的另外一端设置在活动框(604)的内部,而且活动杆(603)可以在活动框(604)内部活动,所述活动框(604)的底部可以在层板(3)内部的活动槽(605)内部滑动,且活动框(604)的上方连接有连接杆(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机构(9)包括有转动轴(901)、第一转动杆(902)、第一夹板(903)、第二转动杆(904)和第二夹板(905),且转动轴(901)的外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902)和第二转动杆(904),并且第一转动杆(902)和第二转动杆(904)和转动轴(901)为固定连接,而且转动轴(901)与框架(8)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所述第一转动杆(902)和第二转动杆(904)的外部分别连接有方形的第一夹板(903)和弧形的第二夹板(9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10)包括有转向轴(1001)、卡块(1002)和弹簧(1003),且转向轴(1001)呈“l”形,并且转向轴(1001)的右端与框架(8)相连接,所述转向轴(1001)的内部设置有空槽,所述卡块(1002)的左侧连接有弹簧(1003),且弹簧(1003)的左端与转向轴(1001)内部空槽的内壁相连接,并且卡块(1002)可以卡合在连接杆(7)外部的卡槽中,而且卡槽在连接杆(7)上对称设置有两个。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加工机构,且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层板,并且层板的外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联动机构,且第一联动机构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联动机构,并且第二联动机构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部连接有框架,且框架的内部设置有转换机构,并且框架的外部设置有转向机构,该金属零件处理用抗疲劳加工装置通过两个连接杆相对移动,就会使得两个第一夹板或者第二夹板相向运动,进而使得对金属零件进行加持,这样可以夹持方形或者弧形的金属零件,提高了整个装置的适用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汉光,丁光瑞,寇洪涛,宋晓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瑞尚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