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研磨工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2994发布日期:2023-03-08 02:5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电动研磨工具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研磨工具机,尤指一种未装设主动式吸尘结构仍可有效排出马达积热的电动研磨工具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电动研磨工具机普遍于所属的一偏心块上附挂一风流产生件,以通过风流产生件产生散热气流,排出该电动研磨工具机工作时产生的废热。其中一种实施方案就如ep2132000b1所揭,或如图1所绘。于图1所揭技术方案中,该电动研磨工具机60的一研磨盘遮罩61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611,该风流产生件62贴近于该些通气孔611设置,并同时贴近该研磨盘遮罩61与一握持本体63相连的端口。理想上,该风流产生件62转动时,该风流产生件62将由该些通气孔611引入气体来进行散热,但因该些通气孔611间隔设置以及该风流产生件62过度靠近该些通气孔611的缘故,导致实际上,该些通气孔611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该些通气孔611其中之一为进气时,该些通气孔611中接续于后的其中另一将产生排气,产生了短流问题(又称短循环),如图2所绘,使得该些通气孔611的进气效率不符合预期,短流问题更导致该风流产生件62的散热效果仅限于该偏心块上,该偏心块虽因与该电动马达64连接而可将废热导出,但该偏心块与一电动马达64连接的一轴的轴径普遍偏小,废热传递速度不及该电动马达64本身产生的热,导致废热不停积存而影响使用者握持使用时的感受。
3.再者,虽有部分实施方案于该握持本体63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孔631,通过该风流产生件62的转动来吸引外部气体由该进风孔631进入形成散热气流,但由前述可知,该风流产生件62存在进风效率不佳问题,无法产生符合需求的吸力,使该散热气流虽然经过该电动马达64,但因该风流产生件62的风量不足对该电动马达64的散热有限,导致该电动马达64的废热积存问题依然严重。
4.当前唯一能解决前述问题的实施方案仅有于一电动研磨工具机70上搭配一主动式吸尘结构71实施,如图3或ep2946710b1所揭。以图3来说,该主动式吸尘结构71的入风处为一开设于一研磨盘遮罩72上的吸入口721,实施时,该主动式吸尘结构71将于该研尘盘遮罩72内空间产生吸力,前述吸力明显大于该风流产生件73产生的吸力,连带一握持本体74上的多个进风口741吸入大量气体,从该些进风口741吸入的大量气体对于一电动马达75的散热有极大帮助。
5.然,并非所用该电动研磨工具机都能安装该主动式吸尘结构,仍需亟思得以解决该电动研磨工具机未装该主动式吸尘结构时该电动马达积热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电动研磨工具机未装有主动式吸尘结构时电动积热排出不易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电动研磨工具机针对风流产生件及对应结
构的设计使散热风流效率不佳的问题。
8.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研磨工具机,具有一电动马达、一提供该电动马达设置的握持本体、一连接该握持本体的遮罩、一位于该遮罩内并受该电动马达带动的偏心块、以及一挂于该偏心块上的风流产生件。该握持本体与该遮罩之间具有至少一过气孔,该过气孔相对该电动马达的轴心具有一第一距离,该遮罩不具有一通气孔,该风流产生件具有一底板、以及间隔设于该底板的同一面并排列成圈的多个扇叶,所述多个扇叶每一的顶缘与该握持本体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所述多个扇叶每一的外缘与该遮罩之间具有一第三距离,该第二距离至少为所述多个扇叶每一纵向长度的50%,该第三距离至少为所述多个扇叶每一径向长度的50%,该第三距离至少为所述多个扇叶每一高度的50%,该风流产生件外径大于该第一距离。
9.一实施例中,该偏心块具有一连接该电动马达的第一部分、以及一连接该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轴心偏离该第一部分轴心,该风流产生件附挂于该第二部分。
10.一实施例中,该风流产生件底缘的水平高度与该偏心块底缘的水平高度相符。
11.一实施例中,该风流产生件具有一开设于该底板上的开口、以及至少二成形于该开口边缘的挂钩。
12.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扇叶未设置于该底板面对一研磨盘的一侧。
13.一实施例中,该遮罩从所述多个扇叶每一的顶缘朝所述多个扇叶每一的底缘逐渐远离该风流产生件,该风流产生件外侧底缘与该遮罩之间具有一第四距离,该第四距离大于所述多个扇叶每一的径向长度。
14.一实施例中,该遮罩具有一位于内侧并面对所述多个扇叶的斜面,该斜面顶端的水平高度相等或高于所述多个扇叶每一顶缘的水平高度。
15.一实施例中,该握持本体具有一提供该遮罩组接的裙边,该裙边内缘非平直面。
16.一实施例中,该过气孔为弧形。
17.一实施例中,该过气孔沿一设于该握持本体的马达外罩的边缘设置。
18.一实施例中,该电动研磨工具机具有多个该过气孔,所述多个该过气孔型态相同并间隔设置。
19.通过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相较于习用具有以下特点:本实用新型该电动研磨工具机的该遮罩上无需开设任何从该遮罩侧边进风的该通气孔,该风流产生件与该握持本体之间形成的空间以及该风流产生件的内圈范围,使从该过气孔排出的气流短暂流动其中,再被该风流产生件顺畅地引导而由该遮罩与该研磨盘之间排出。本实用新型该风流产生件设置,令该电动研磨工具机可在无需过度改动该电动研磨工具机基本设计,以及未安装主动式吸尘结构的情况下,大幅改善现有设计存在的该电动马达热积存问题,大幅增加使用者于长期握持使用时掌心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20.图1,习用电动研磨工具机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21.图2,习用电动研磨工具机风流产生件的风流示意图;
22.图3,习用电动研磨工具机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23.图4,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整体外观示意图;
24.图5,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结构分解示意图;
25.图6,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结构剖面示意图;
26.图7,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27.图8,本实用新型风流产生件的俯视示意图;
28.图9,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内部散热气流示意图(一);
29.图10,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内部散热气流示意图(二);
30.图11,本实用新型风流产生件附挂偏心块的结构示意图。
31.【符号说明】
32.20:电动研磨工具机
33.21:电动马达
34.22:握持本体
35.221:壳件
36.222:外壳
37.223:马达外罩
38.224:通道
39.225:操作压板
40.226:控制模块
41.227:进气孔
42.228:过气孔
43.229:衔接板
44.230:裙边
45.231:连续凹凸结构
46.232:挡板
47.233:尾段区域
48.234:头段区域
49.24:遮罩
50.241:组装口
51.242:释放口
52.243:斜面
53.244:顶端
54.25:偏心块
55.251:第一部分
56.252:第二部分
57.26:风流产生件
58.261:底板
59.262:扇叶
60.263:内圈
61.264:外圈
62.265:开口
63.266:挂钩
64.267:环墙
65.27:研磨盘
66.30:第一距离
67.31:第二距离
68.32:第三距离
69.33:第四距离
70.40:散热气流
71.50:风流暂存区域
72.60:电动研磨工具机
73.61:研磨盘遮罩
74.611:进气孔
75.62:风流产生件
76.63:握持本体
77.631:进风孔
78.64:电动马达
79.70:电动研磨工具机
80.71:主动式吸尘结构
81.72:研尘盘遮罩
82.721:吸入口
83.73:风流产生件
84.74:握持本体
85.741:进风口
86.75:电动马达
87.80:掌心量测点
88.81:指握量测点
具体实施方式
89.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90.请参阅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研磨工具机20,该电动研磨工具机20包含一电动马达21、一提供该电动马达21设置的握持本体22、一连接该握持本体22的遮罩24、一位于该遮罩24内并受该电动马达21带动的偏心块25、以及一挂于该偏心块25上的风流产生件26。其中,该电动马达21可为内转式结构或外转式结构。又,该握持本体22可以是由多个壳件221组成,该些壳件221的其中之一可作为一外壳222的一部分,该些壳件221的其中之一除部分可做该外壳222之外,更可形成一马达外罩223,该马达外罩223于该些壳件221组装完成时,位在该些壳件221所界定的空间内,也就是位于该握持本体22内。本实用新型将存在于该马达外罩223与该外壳222之间的区域作为提供气体流动的一通道224。该握持本体22除提供该电动马达21设置外,更提供一操作压板225以及一与该操作压板225配合的控制模块226设置。该握持本体22更开设有多个进气孔227,该些进气孔227于该风流产生
件26启动时,引入外部空气。一实施例中,该些进气孔227至少其中之一对应该控制模块226设置。又,该遮罩24具有一组装口241以及一与该组装口241相对的释放口242,该组装口241用以组接该握持本体22,该释放口242于该遮罩24完成组装时仍呈开放状,该释放口242面向一装设于该偏心块25上的研磨盘27。
91.并请搭配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该握持本体22具有至少一过气孔228,该过气孔228令该握持本体22与该遮罩24内空间连通,并且位于该通道224内。并请参阅图6及图8,本实用新型该遮罩24不具有一通气孔,具体来说,该遮罩24本身唯一允许气流通过的部分仅该释放口242。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该风流产生件26具有一底板261、以及多个设于该底板261上的扇叶262。该些扇叶262每一姿态相同,该些扇叶262彼此不连接,间隔设于该底板261的同一面上。该些扇叶262于该底板261上成圈排列,进一步地,并请参阅图8,该些扇叶262可沿该底板261边缘设置,由该风流产生件26俯视角度观察,该风流产生件26可区分成一未设有该些扇叶262的内圈263,以及一设于该些扇叶262的外圈264。复请参阅图6及图7,该过气孔228相对该电动马达21的轴心具有一第一距离30,该些扇叶262每一的顶缘与该握持本体22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31,该些扇叶262每一的外缘与该遮罩24之间具有一第三距离32,更具体来说,该第二距离31是指该些扇叶262每一到该握持本体22面对该遮罩24的一衔接板229的距离。进一步地,该风流产生件26外径大于该第一距离30,该第二距离31至少为该些扇叶262每一纵向长度的50%,该第三距离32至少为该些扇叶262每一径向长度的50%。
92.复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该风流产生件26随该偏心块25转动,该风流产生件26转动时将令该电动研磨工具机20内产生至少一散热气流40,该散热气流40以该进气孔227作为起点,经该通道224以对该电动马达21进行散热,再依序经过该过气孔228及该风流产生件26(如图10所示),从该遮罩24的该释放口242排出。复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通过前述设计,令该散热气流40通过该过气孔228时,首先进入该风流产生件26与该握持本体22之间产生的空间以及该风流产生件26的该内圈263范围内,才被该些扇叶262导引排出。前述该风流产生件26与该握持本体22之间产生的空间及该风流产生件26的该内圈263范围可称为一风流暂存区域50,该风流暂存区域50令该散热风流40得以顺畅地被导引,使本实用新型该电动研磨工具机20得在未装有主动式吸尘结构情况下,于该握持本体22内产生大风流进行散热,具体改善该电动马达21积热排出不易问题,大幅增加使用者于长期握持使用时掌心的舒适度。并请参阅表一及表二,表一为以本实用新型该电动研磨工具机(表中代称本实用新型)、习用不具备主动式吸尘结构且遮罩具通气孔的电动研磨工具机(表中代称习用无吸尘),以及搭配主动式吸尘结构的电动研磨工具机(表中代称习用有吸尘)的温升比较表。温度量测点为使用者掌握时的掌心位置(如图4标示的80),设定条件为负载180w,砂纸#80,研磨盘6吋。表二基本条件与表一相同,差异仅在于温度量测点为使用者指握处(如图4标示的81)。
93.表一
[0094][0095]
表二
[0096][0097]
由表一及表二可无歧异了解,习用无吸尘者持续运转15分钟时,掌心量测点与指握量测点的温度明显升温,而位于工具机外表的掌心量测点与指握量测点已如此高温,更显位于工具机内部的该电动马达废热积存温度将更高,突显本文先前技术描述,该电动马达积热以及习用该风流产生件无法确实发挥作用的问题。续,比较本实用新型与习用有吸尘者于多个工具机运转时间的温度,可知本实用新型架构于未装有该主动式吸尘结构情况下,掌心量测点与指握量测点的温度除媲美习用有吸尘者表现之外,更于指握量测点(表二)部分产生明显佳于习用吸尘者的表现。据此可谓,本实用新型确实改善习用架构未能解决该电动马达积热问题。
[0098]
并请参阅图11,一实施例中,该偏心块25具有一连接该电动马达21的第一部分251、以及一连接该第一部分251的第二部分252,该第二部分252轴心偏离该第一部分251轴心,该风流产生件26附挂于该第二部分252。一实施例中,该风流产生件26底缘的水平高度与该偏心块25底缘的水平高度相符。
[0099]
复请参阅图8及图11,一实施例中,该风流产生件26具有一开设于该底板261上的开口265、以及至少二成形于该开口265边缘的挂钩266。该二挂钩266相对设置,以稳固于该偏心块25上。除前述外,该风流产生件26更具有一环该开口265设置的环墙267。一实施例中,该些扇叶262未设置于该底板261面对该研磨盘27的一侧。也就是说,该风流产生件26于该底板261面对该研磨盘27一侧不具有任何扇叶。
[0100]
复请参阅图6,一实施例中,该遮罩24从该些扇叶262每一的顶缘朝该些扇叶262每
一的底缘逐渐远离该风流产生件26,也就是说,该遮罩24呈喇叭状。又,该风流产生件26外侧底缘与该遮罩24之间具有一第四距离33,该第四距离33大于该些扇叶262每一的径向长度。一实施例中,该遮罩24具有一位于内侧并面对该些扇叶262的斜面243,该斜面243顶端(如图中标示的244)的水平高度相等或高于该些扇叶262每一顶缘的水平高度。
[0101]
复请参阅图5及图6,一实施例中,该握持本体22具有一提供该遮罩24组接的裙边230,该裙边230外表成形有一连续凹凸结构231,该连续凹凸结构231提供该遮罩24的该组装口241套设于上。进一步地,该裙边230内缘非平直面而可为一连续弧面,该裙边230内缘更可与该遮罩24内缘共同形成一连续面。
[0102]
复请参阅图7,一实施例中,该过气孔228由俯视角度观察为弧形,且该过气孔228沿该马达外罩223的边缘设置。进一步地,该电动研磨工具机20具有多个该过气孔228时,该些过气孔228型态相同并间隔设置。一实施例中,该马达外罩223成形有成形该马达外罩223二相对侧的挡板232,该二挡板232位于该通道224内。该二挡板232使该散热气流40被强制引导到该马达外罩223的顶缘(如图9所示),再朝该过气孔228流动(如图10所示),借以降低该握持本体22提供使用者掌心握持部分的温升。再者,如以该二挡板232来区分该该握持本体22内部空间,可分成一设有该控制模块226的尾段区域233,以及一头段区域234,于此实施例中,开设于该握持本体22上的该进气孔227位于该尾段区域233,且该进气孔227为多个实施时可分布于该尾段区域233中,举例来说,多个该进气孔227的其中之一可面对该控制模块226,多个该进气孔227的其中另一则可直接面向该马达外罩22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