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0319发布日期:2023-06-08 16:0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感器成型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


背景技术:

1、电感器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中。而一体成型电感器由于其具有体积小、电流大、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愈来愈受到电子器件领域的青睐。

2、目前,一体成型电感器主要由金属粉末和线圈采用一体成型电感模具通过冷压依次成型或一次冷压与二次热压结合方式两次压制成型。具体为:将绕制好的线圈放置于一体成型电感模具的模型腔中,并朝向模型腔中注射流体状金属粉末,并在金属粉末表面施加压力而成型出电感器。但是上述电感器在成型过程中,由于线圈是自由放置于模型腔内,在注射流体状金属粉末的过程中,由于金属粉末的冲击使得线圈易发生位置的偏移,导致成型后的电感器中线圈并非位于居中位置,严重影响电感器的电感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一体成型电感器模具在向模型腔中注射流体状金属粉末的过程中,线圈易发生位置偏移的问题,提供一种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

2、一种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安装于机台上,所述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用于电感器的成型,所述电感器包括线圈及包覆于所述线圈外的金属粉末,所述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包括动力组件以及相对设置的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其中:

3、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底板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上模底板上的上模压板与上模板,所述上模底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台上,所述上模板上开设有上模穴,所述上模压板上具有多根可伸入或退出所述上模穴中的上顶针;

4、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底板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上的下模压板与下模板,所述下模底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台上,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与所述上模穴相对应的下模穴,所述下模压板上具有多根可伸入或退出所述下模穴中的下顶针;

5、所述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模组件和/或所述下模组件上,用于提供驱动所述上模压板与所述下模压板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6、上述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将绕设成型后的线圈放置于下模穴中,上模底板与下模底板在机台上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上模穴与下模穴合模,向上模穴与下模穴中注入流体状金属粉末,在一定压力下使金属粉末成型包覆于线圈外,以实现电感器的注塑成型。其中,由于多根上顶针均可伸入至上模穴中,多根下顶针均可伸入至下模穴中,在上模穴与下模穴合模后,多根上顶针可抵接于线圈的一侧,多根下顶针可抵接于线圈的另一侧,以实现对于线圈的夹持,防止线圈在电感器的注塑成型过程中,由于注入的流体状金属粉末的冲击而发生位置偏移的不良现象,保证成型后的电感器中线圈处于居中位置,提高电感器的电感性能。并且,动力组件可驱动上模压板与下模压板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可调整上顶针伸入至上模穴的长度,以及下顶针伸入至下模穴的长度,可对不同规格线圈进行夹持,提高了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的适用性。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压板间隔设置于所述上模底板上,所述下模压板间隔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上,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多个弹性件以及第一驱动件,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压板与所述上模底板之间,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下模压板与所述下模底板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压板或所述下模压板上,用于提供驱动所述上模压板与所述下模压板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压板与所述上模底板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弹性件,所述下模压板与所述下模底板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上模压板、所述下模压板的运动方向一致。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于所述上模压板与所述上模底板之间的多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上模压板上,其另外一端均连接于所述上模底板上,设置于所述下模压板与所述下模底板之间的多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下模压板上,其另外一端均连接于所述下模底板上。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压板间隔设置于所述上模底板上,所述下模压板间隔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上,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多个第二驱动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底板与所述上模压板之间,用于提供驱动所述上模压板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压板方向运动的驱动力,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与所述下模压板之间,用于提供驱动所述下模压板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上模压板方向运动的驱动力。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于所述上模底板上,且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上模压板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于所述下模底板上,且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下模压板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为驱动油缸或驱动电机中的其中一种。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上模顶针板,所述上模顶针板固定于所述上模压板上,且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模顶针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根所述上顶针可对应插设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内,且其端部连接于所述上模压板上;

15、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下模顶针板,所述下模顶针板固定于所述下模压板上,且与所述下模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下模顶针板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多根所述下顶针可对应插设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内,且其端部连接于所述下模压板上。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板和/或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注粉口,通过所述注粉口可向所述上模穴与所述下模穴中注入金属粉末。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安装于机台上,所述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用于电感器的成型,所述电感器包括线圈及包覆于所述线圈外的金属粉末,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包括动力组件以及相对设置的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压板间隔设置于所述上模底板上,所述下模压板间隔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上,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多个弹性件以及第一驱动件,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压板与所述上模底板之间,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下模压板与所述下模底板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压板或所述下模压板上,用于提供驱动所述上模压板与所述下模压板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压板与所述上模底板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弹性件,所述下模压板与所述下模底板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上模压板、所述下模压板的运动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上模压板与所述上模底板之间的多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上模压板上,其另外一端均连接于所述上模底板上,设置于所述下模压板与所述下模底板之间的多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下模压板上,其另外一端均连接于所述下模底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压板间隔设置于所述上模底板上,所述下模压板间隔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上,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多个第二驱动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底板与所述上模压板之间,用于提供驱动所述上模压板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压板方向运动的驱动力,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与所述下模压板之间,用于提供驱动所述下模压板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上模压板方向运动的驱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于所述上模底板上,且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上模压板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于所述下模底板上,且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下模压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为驱动油缸或驱动电机中的其中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上模顶针板,所述上模顶针板固定于所述上模压板上,且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模顶针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根所述上顶针可对应插设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内,且其端部连接于所述上模压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和/或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注粉口,通过所述注粉口可向所述上模穴与所述下模穴中注入金属粉末。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包括动力组件、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其中: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底板、上模压板与上模板,上模底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机台上,上模板上开设有上模穴,上模压板上具有多根可伸入或退出上模穴中的上顶针;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底板、下模压板与下模板,下模底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机台上,下模板上开设有下模穴,下模压板上具有多根可伸入或退出下模穴中的下顶针;动力组件设置于上模组件和/或下模组件上,用于提供驱动上模压板与下模压板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方向移动的驱动力。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成型电感器用模具,可调整上顶针伸入至上模穴的长度,以及下顶针伸入至下模穴的长度,可对不同规格线圈进行夹持。

技术研发人员:付邦良,刘欣瑞,梁文飞,王政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磁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