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动镜片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75032发布日期:2023-04-26 21:1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转动镜片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镜片定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转动镜片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1、光学镜片在进行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打磨,在进行打磨时需要使用定位结构将光学镜片进行夹持,以方便打磨轮对光学镜片进行打磨。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弹性卡套对镜片进行夹持,具体地,弹性卡套整体材质为塑胶,在其一端设置有凹陷,凹陷内设置有弹性材质,如橡胶,在进行夹持时,将镜片顶入凹陷内并使得弹性材质变形从而对镜片进行弹性夹持,然后即可对镜片露在弹性卡槽外的部分进行打磨作业。在进行打磨时,镜片角度固定,从而使得打磨轮与镜片接触范围小,需要多个打磨轮进行配合,导致设备占用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转动镜片定位结构,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镜片进行打磨时需要占用多个打磨轮进行配合,导致设备占用率高的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可转动镜片定位结构,其包括连接套,连接套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转动套,转动套内设置有转动球体,转动球体固定连接有位于转动套外的连接柱,连接柱背离转动球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弹性卡套;连接套与转动套连接后两者合围成固定腔室使得转动球体相对固定,连接套与转动套断开后转动球体可相对转动以使连接柱角度发生变化。

3、上述实施例中,采用转动球体与连接套以及转动套配合,使得被夹持的镜片可以进行角度转换,因此可以通过转动镜片角度以适应打磨轮的安装角度,从而避免占用更多数量的打磨轮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镜片进行打磨时需要占用多个打磨轮进行配合,导致设备占用率高的问题。

4、进一步地,连接套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段,转动套设置有供第一外螺纹段螺纹连接的第一内螺纹段。

5、进一步地,连接柱固定连接有第二外螺纹段,弹性卡槽设置有供第二外螺纹段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段。

6、进一步地,第一外螺纹段端面凹陷设置有弧形面,转动套背离弧形面的一端内壁设置有环形弧面,环形弧面和弧形面与转动球体相抵时转动球体相对固定。

7、进一步地,环形弧形和弧形面均固定覆盖有弹性层。

8、进一步地,转动球体部分位于转动套外。

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通过将对镜片进行角度调整,从而方便打磨轮对镜片进行多个角度的打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镜片进行打磨时需要占用多个打磨轮进行配合,导致设备占用率高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转动镜片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套,连接套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转动套,转动套内设置有转动球体,转动球体固定连接有位于转动套外的连接柱,连接柱背离转动球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弹性卡套;连接套与转动套连接后两者合围成固定腔室使得转动球体相对固定,连接套与转动套断开后转动球体可相对转动以使连接柱角度发生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镜片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套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段,转动套设置有供第一外螺纹段螺纹连接的第一内螺纹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镜片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柱固定连接有第二外螺纹段,弹性卡槽设置有供第二外螺纹段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转动镜片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外螺纹段端面凹陷设置有弧形面,转动套背离弧形面的一端内壁设置有环形弧面,环形弧面和弧形面与转动球体相抵时转动球体相对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转动镜片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环形弧形和弧形面均固定覆盖有弹性层。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转动镜片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动球体部分位于转动套外。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转动镜片定位结构,其包括连接套,连接套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转动套,转动套内设置有转动球体,转动球体固定连接有位于转动套外的连接柱,连接柱背离转动球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弹性卡套;连接套与转动套连接后两者合围成固定腔室使得转动球体相对固定,连接套与转动套断开后转动球体可相对转动以使连接柱角度发生变化。本技术通过将对镜片进行角度调整,从而方便打磨轮对镜片进行多个角度的打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镜片进行打磨时需要占用多个打磨轮进行配合,导致设备占用率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静子,袁训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龙昌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