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箱成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67148发布日期:2023-11-23 19:2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动箱成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传动箱反重力铸造,尤其涉及一种传动箱成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1、反重力铸造是利用气体压力将金属液压入铸型,并在一定压力下结晶凝固的一种铸造方法,由于金属液自下而上,平稳上升,充型时不会产生飞溅,气氛、压力可调,无需冒口补缩,铸件质量好,工艺出品率高,特别适用于铝、镁等轻合金。通常用于中小型铸件。

2、随着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许多超长、超重(长度4000~5000mm、重量800~1200kg)的铝、镁合金铸件设计出来,它们几何形状复杂,壁厚相差悬殊,由于用于特殊场合,强度要求高,且往往有很高的气密性要求,传统的砂型重力浇注无法满足,必须采用反重力铸造;而满足大型传动箱的反重力铸造的成型模具,则市场上并未发现该类型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动箱成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能够解决一般的大型传动箱模具难以采用反重力铸造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传动箱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箱浇铸外壳和和砂芯;

3、所述传动箱浇铸外壳包括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底端与第二外壳体的顶端配合在水平方向形成分型面,实现第一外壳体与第二外壳体的在竖直方向分型脱模,所述传动箱浇铸外壳内设置有容纳砂芯的中空型腔,传动箱浇铸外壳的两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二外壳体的底端设置有反重力浇铸口;

4、所述砂芯设置在传动箱浇铸外壳的壳体内;所述砂芯包括第一砂芯、第二砂芯和侧挡砂芯;所述第一砂芯置于传动箱浇铸外壳内且位于分型面的上方,且第一砂芯的外轮廓与传动箱浇铸外壳内壁之间形成上浇铸腔;所述第二砂芯置于传动箱浇铸外壳内且位于分型面的下方,且第二砂芯的外轮廓与传动箱浇铸外壳内壁之间形成下浇铸腔;所述上浇铸腔与下浇铸腔连通;

5、所述侧挡砂芯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垂直于传动箱浇铸外壳分型面设置;所述侧挡砂芯分别设置在传动箱浇铸外壳幅宽方向的两侧,且侧挡砂芯紧贴在第一砂芯侧面和第二砂芯的侧面。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砂芯端部周向与第二砂芯的端部周向均设置有与传动箱浇铸外壳开口端配合的法兰成型砂芯,且该法兰成型砂芯处设置有冷铁。

7、进一步的,所述侧挡砂芯包括平面侧挡砂芯和孔板侧挡砂芯;所述平面侧挡砂芯与孔板侧挡砂芯平行,且孔板侧挡砂芯上开有由若干通孔,且该通孔内设置传动孔砂芯的以实现在传动箱侧面形成若干传动孔。

8、一种传动箱成型工艺:其创新点在于:具体成型工艺如下:

9、s1:成型准备:选用一个可熔炼500kg的坩埚熔炼保温炉,且在熔炼前加入占总质量0.3%的铝钛硼;将铝锭在坩埚熔炼保温炉中分三次进行熔融,且控制金属液的温度在710℃-725℃;同时对模型进行加热且控制模型的温度在135℃-155℃之间;

10、s2:传动箱成型:将传动箱的砂型箱放置在两个坩埚熔炼保温炉的上方,在传动箱的砂型箱的底端进料口处设置升液管与坩埚熔炼保温炉相连通,连接处保持密封;采用0.11mpa将坩埚熔炼保温炉中的熔融金属液通过升液管压入到传动箱的砂型箱中浇铸,充型时间为55s-65s;保压时间为15min-18min;完成保压后,卸压并确保2小时后拆箱。

11、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2、1)本发明中传动箱成型模具结构设计可以满足反重力铸造的需求,该传动箱成型模具底端开浇铸口设置;采用两台以上的坩埚熔化保温炉进行原料的熔化,通过时保证传动箱成型模具与坩埚熔化保温炉之间的密封效果,通过升液管,将熔融的金属液压入型腔,金属液面平稳上升,充型时不会产生飞溅,压力可调,无需冒口补缩,铸件质量好,工艺出品率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避免出现错箱的情况,省略了后续的缝隙位置打磨工序。



技术特征:

1.一种传动箱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箱浇铸外壳和和砂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箱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砂芯端部周向与第二砂芯的端部周向均设置有与传动箱浇铸外壳开口端配合的法兰成型砂芯,且该法兰成型砂芯处设置有冷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箱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砂芯包括平面侧挡砂芯和孔板侧挡砂芯;所述平面侧挡砂芯与孔板侧挡砂芯平行,且孔板侧挡砂芯上开有由若干通孔,且该通孔内设置传动孔砂芯的以实现在传动箱侧面形成若干传动孔。

4.一种传动箱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成型工艺如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箱成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箱浇铸外壳和和砂芯;传动箱成型模具结构设计可以满足反重力铸造的需求,该传动箱成型模具底端开浇铸口设置;采用两台以上的坩埚熔化保温炉进行原料的熔化,通过时保证传动箱成型模具与坩埚熔化保温炉之间的密封效果,通过升液管,将熔融的金属液压入型腔,金属液面平稳上升,充型时不会产生飞溅,压力可调,无需冒口补缩,铸件质量好,工艺出品率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避免出现错箱的情况,省略了后续的缝隙位置打磨工序。

技术研发人员:许丽英,陆杰,宋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门市沪海有色铸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