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整形内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8755发布日期:2023-12-14 08:0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整形内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的是粉末冶金注射成型,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整形内撑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消费者对于笔记本电脑的要求越来越高,mim件用于精密电子产品越来越广泛,其对结构复杂的产品越来越多,对产品的尺寸要求越来越苛刻。现有的mim件,产品变形量比较大,尺寸一般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需通过后工序整形处理将产品尺寸调整到合格范围内,这就需要采用机加工的方式来保证尺寸精度,不仅操作复杂,尺寸精准度一般,且生产成本高,不易量产。基于此,设计一种新型的整形内撑结构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整形内撑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机械化程度高,尺寸精准,且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批量化生产,易于推广使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整形内撑结构,包括由上模固定板、上模板、型腔板、下模板、下模固定板、导柱、撑头、弹簧和撑针,结构整体呈“工”字形,上模固定板、下模固定板分别位于整体结构的上、下端,上模板固定安装在上模固定板上,下模板固定安装在下模固定板上,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设置有型腔板,所述的上模板、型腔板、下模板中安装有导柱,导柱上套接有弹簧,所述的上模板和型腔板的中部安装有撑头,下模板的中部还安装有撑针,撑针插接在撑头中,在整形过程中,通过有拔模角度撑针插入撑头内,通过撑针和撑头由过渡配合变成过盈配合,让撑头头部变大,对尺寸偏小的产品进行整形。

3、作为优选,所述的撑针与撑头非工作状态下过渡配合;工作状态下,撑针通过上模板和型腔板上下相对运动插入撑头,两者由过渡配合变成过盈配合。

4、作为优选,所述的导柱设置有四根,呈中心对称分布在撑头的周边,每根导柱上套接有弹簧,导柱的两端安装在上模板、下模板中,中部贯穿型腔板。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结构小巧,操作简便,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无需采用机加工,尺寸精准,满足产品需求,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批量化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整形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模固定板(1)、上模板(2)、型腔板(3)、下模板(4)、下模固定板(5)、导柱(6)、撑头(7)、弹簧(8)和撑针(9),结构整体呈“工”字形,上模固定板(1)、下模固定板(5)分别位于整体结构的上、下端,上模板(2)固定安装在上模固定板(1)上,下模板(4)固定安装在下模固定板(5)上,上模板(2)与下模板(4)之间设置有型腔板(3),所述的上模板(2)、型腔板(3)、下模板(4)中安装有导柱(6),导柱(6)上套接有弹簧(8),所述的上模板(2)和型腔板(3)的中部安装有撑头(7),下模板(4)的中部还安装有撑针(9),撑针(9)插接在撑头(7)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整形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针(9)与撑头(7)非工作状态下过渡配合;工作状态下,撑针(9)通过上模板(2)和型腔板(3)上下相对运动插入撑头(7),两者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整形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6)设置有四根,呈中心对称分布在撑头(7)的周边,每根导柱(6)上套接有弹簧(8),导柱(6)的两端安装在上模板(2)、下模板(4)中,中部贯穿型腔板(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整形内撑结构,它涉及粉末冶金注射成型技术领域。上模固定板、下模固定板分别位于整体结构的上、下端,上模板固定安装在上模固定板上,下模板固定安装在下模固定板上,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设置有型腔板,所述的上模板、型腔板、下模板中安装有导柱,导柱上套接有弹簧,所述的上模板和型腔板的中部安装有撑头,下模板的中部还安装有撑针,撑针插接在撑头中,在整形过程中,通过有拔模角度撑针插入撑头内,通过撑针和撑头由过渡配合变成过盈配合,让撑头头部变大,对尺寸偏小的产品进行整形。本技术结构小巧,操作简便,机械化程度高,尺寸精准,满足产品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批量化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研发人员:张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精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