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97825发布日期:2024-01-16 11:3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原子制造的快速发展,团簇、单原子单分子器件等新材料以及新器件的需求日益扩大,通过束流源制备团簇成为了满足原子制造材料需求的主要手段。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磁控溅射方式溅射出团簇原子气,通过气相冷凝使原子气冷凝为簇,再通过超声膨胀和离子光学系统将团簇聚焦成为束流。在飞行过程中对适合加工的团簇进行转向,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但是通常在团簇束流源的超膨胀以及冷却系统的装置中,不能很好的对气体进行冷却,影响后续生产。

2、因此设计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包括:

3、外套筒;

4、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安装在所述外套筒的一端,所述密封盖上固定有柱体,所述柱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5、底座,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外套筒的另一端,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侧开设有接头孔,所述圆槽的内部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接头孔的内部安装有快拧接头,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安装有进气管。

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底座的四周固定有u型槽口。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3mm,所述第二通孔用于气体流通用。

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接头孔的直径为6mm,所述快拧接头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在所述接头孔上,氮气从一个快拧接头进入所述外套筒内,从另外一个快拧接头排出。

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由直径为32mm,厚度为6mm不锈钢柱体制成,所述柱体的直径为16mm,所述第一通孔直径为0.1mm。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为长70mm,管径8mm的不锈钢管,管道壁厚3mm。

11、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长为80mm,直径为36mm,壁厚为4mm,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密封盖和底座之间通过焊接密封。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将氮气从一个快拧接头进入所述外套筒内,从另外一个快拧接头排出,保持整个装置内部为最低温的条件,实验气体由直径3mm的不锈钢进气管进入焊接绝缘的不锈钢通道,由前段直径为0.1mm的第一通孔流出发生超声膨胀,可以很好的对气体进行冷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团簇束流源的产生及冷却装置,包括:外套筒;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安装在所述外套筒的一端,所述密封盖上固定有柱体,所述柱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底座,底座安装在所述外套筒的另一端,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圆槽,圆槽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侧开设有接头孔,所述圆槽的内部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接头孔的内部安装有快拧接头。本技术通过将氮气从一个快拧接头进入所述外套筒内,从另外一个快拧接头排出,保持整个装置内部为最低温的条件,实验气体由直径3mm的不锈钢进气管进入焊接绝缘的不锈钢通道,由前段直径为0.1mm的第一通孔流出发生超声膨胀,可以很好的对气体进行冷却。

技术研发人员:宋凤麒,曹路,贝茂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集创原子团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