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罐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7590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绝热罐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工业用罐盖,尤其涉及一种铁水罐用绝热罐盖。
在钢铁企业内部,从炼铁厂到炼钢厂通常有较长一段距离,从炼铁厂出来的铁水,一是上铸铁机铸块,二是用铁水罐热装铁路运输至炼钢厂。为了系统节能,一般采用后一种形式较多,以避免二次化铁耗能。现有的铁水罐罐盖其主要作用是防雨、防风、防止运输途中铁水晃出伤人,保温效果甚差。这种罐盖在高温铁水直接热辐射下,一般使用1个月左右就会因为罐盖受热弯曲变形大,盖不牢,易出安全事故而报废。同时罐内铁水热量散发快,温降也块,经常造成铁水液面结块、冻罐而影响铁水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不变形,使用寿命长的绝热罐盖。
本实用新型包括吊环、钢骨罩、耐火纤维、不锈钢内衬板、内托圈、绝热垫、联接固定件,其特征在于钢骨罩内设置一层耐火纤维后,分别用不锈钢内衬板、内托圈封闭,再用联接固定件固定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1、钢骨罩内铺设了耐火纤维材料,保温效果好,重量轻。
2、罐盖内衬板采用不锈钢板,耐温、耐腐蚀,并能反射高温铁水的辐射热传导,内衬受损大大减缓;3、采用耐火纤维复合钢结构,形成刚性腔体,既防止了高温铁水热传导到钢骨罩上,又增加了罐盖整体强度,罐盖不变形,使用寿命长。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倒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只画半边)。
图3是
图1中A向视图(只画半边)。
按铁水罐罐口尺寸,设计罐盖。如
图1所示,钢骨罩1采用4-10mm厚的钢板制成圆形帽状,围边宽400~600mm,顶面设计成平顶形或弧顶形。为了承重,在顶面的中心部位贴焊一块10~14mm厚,直径500~800mm的圆环形加强钢板,在顶面沿径向至围边底部均匀布焊10~14mm厚,宽50~80mm的条形连体加强筋板(结合看图2),在顶面部分的加强筋板下底边设有3~15个凸台,与顶面焊接,设置凸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加强筋板与顶面的焊接接触面,使加强筋板的底边和上边温差趋于一致。靠围边的加强筋板与围边通条焊接。加强筋板的一端与顶面中心部位上方覆盖的另一块10~14mm厚,直径500~800mm的圆环形钢板焊接,另一端与围边底部加焊的40~60mm宽的外圈板焊接。在加强筋板折角处用上下两块环形钢板包角焊接加固,构成钢骨罩1。
如图2所示,将钢骨罩1翻过来,在内圆面上均匀铺设一层80~120mm厚的耐火纤维2之后用3~6mm的不锈钢板裁成的一块圆形不锈钢板和3~16块扇形不锈钢板覆盖,构成不锈钢内衬板3,覆盖要求圆形不锈钢板与扇形不锈钢板之间以及各扇形不锈钢板之间留有搭交余量,在搭交面钻有联接孔,该联接孔与钢骨罩1顶面上的联接孔一一对应,将螺栓5或铆钉穿过搭交面上的联接孔及钢骨罩1上的联接孔,用螺帽紧固或铆接成一体。不锈钢内衬板3不用整块板而采用3块以上不锈钢板拼接,是为了使内衬板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时,受热变形分解控制在多块不锈钢板中,从而确保钢骨罩1不变形。显而易见,不锈钢内衬板3还可以采用3块以上不锈钢板设计成条块型等多种形式拼接成一个内圆面。

图1所示,在钢骨罩1围边的内侧,设置了300~500mm高的内圈。制作时,将钢骨罩1翻过来,放置内圈,内圈与钢骨罩1围边相配,构成一个40~70mm宽的夹层空腔,在空腔内塞满耐火纤维2后,用80~130mm宽的钢板与内圈焊接封闭,构成“L”型内托圈4,在内托圈4的上部及底部外侧,也钻有联接孔,该联接孔与钢骨罩1围边上同一位置上钻好的联接孔及围边底部外圈板上的联接孔一一对应,用螺栓5或铆钉穿过相应位置的联接孔,用螺帽或铆接固定,构成一个整体。内托圈4底部外侧与围边底部外圈板联接时,放置绝热垫7。
在钢骨罩1上部圆环形钢板上焊接吊环6,即可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绝热罐盖,包括吊环、钢骨罩、耐火纤维、不锈钢内衬板、内托圈、绝热垫、联接固定件,其特征在于钢骨罩内设置一层耐火纤维后,分别用不锈钢内衬板、内托圈封闭,再用联接固定件固定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罐盖,其特征在于不锈钢内衬板至少由3块以上不锈钢板拼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罐盖,其特征在于钢骨罩上的加强筋板为条形连体加强筋板,顶面部分的加强筋板下底边设有3~15个凸台,凸台与顶面焊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冶金工业铁水罐用绝热罐盖,包括吊环、钢骨罩、耐火纤维、不锈钢内衬板、内托圈、绝热垫、联接固定件,其特征是在钢骨罩内设置耐火纤维后分别用不锈钢内衬板、内托圈封闭,再用联接固定件固定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保温效果好,不变形,使用寿命长,是节能型绝热罐盖。
文档编号B22D41/00GK2361410SQ98249699
公开日2000年2月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5日
发明者段辉, 黄重光, 朱源基 申请人:江西新钢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