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拉丝塔中心校正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296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光纤拉丝塔中心校正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拉丝塔中心校正装置,包括一框型体,沿框型体的两端分别设为长外臂和短内臂,连接所述长外臂和短内臂之间的连杆外侧设有定位凹槽;长外臂上设有一贯穿其臂板的螺钉,螺钉端部设有螺钉紧固旋钮。利用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光纤拉丝塔在开机生产光纤前或定期进行设备点检校正,能够有效避免在机生产时导致的光纤“划伤”、光纤涂覆不均匀、光纤固化不均匀、光纤几何参数不达标和光纤强度降低等问题,提高了光纤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提升了光纤的拉丝速度,降低了光纤的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光纤拉丝塔中心校正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光纤拉丝塔中心的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光纤大幅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使人类告别了窄带通信时代而跨入了信息爆炸时 代,大数据、智慧城市、云计算、4G/5G通信等扑面而来。然而,光纤是支撑所有这些应用的基 础。国内外对光纤拉丝工艺和拉丝速度进行了反复的优化改进,目前的拉丝速度已经达到 了 2500m/min ;在采用200mmX6000mm的光纤预制棒时,如果不断纤可一次性拉制14000km 的成品光纤。
[0003] 光纤生产过程主要是通过光纤拉丝炉加热光纤预制棒,使其处于熔融状态,从加 热的预制棒底端拉伸熔融的玻璃丝即形成裸光纤,随后经过冷却、两次树脂涂覆和固化形 成成品光纤。在光纤拉丝过程中,如果直径测量仪、一次涂覆模具、二次涂覆模具等至少有 一个装置的位置偏移基准线,均会造成光纤在机"划伤"、几何尺寸差异,甚至光纤在机断纤 等。
[0004] 如果光纤在机"划伤",人们一般很难发现其生产异常,只有通过下机检测才能判 定光纤的质量问题。然而,光纤的拉丝速度每分钟达2km,等待检测出异常,进行问题反馈 时,将会生产出大批量的"问题"光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拉丝塔校正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 题。通过光纤拉丝塔在开机生产光纤前或定期进行设备点检校正,可以有效避免在机生产 时导致的光纤"划伤"、光纤涂覆不均匀、光纤固化不均匀、光纤几何参数不达标和光纤强度 降低等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 一种光纤拉丝塔中心校正装置,包括一框型体,沿框型体的两端分别设为长外臂 和短内臂,连接所述长外臂和短内臂之间的连杆外侧设有定位凹槽;长外臂上设有一贯穿 其臂板的螺钉,螺钉端部设有螺钉紧固旋钮。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装置的长外臂和短内壁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牵引轮外边缘的 厚度。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装置表面的定位凹槽距离短内臂外边缘的距离为8mm-14mm。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装置内外表面均为弧形。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装置外表面距离定位凹槽底部的距离为1. 5mm-3. 0mm。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装置内表面弧长为30mm-80mm。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在生产光纤前,通过光纤拉丝塔中心校正装置,校正光纤拉丝塔,在确保生产 下机光纤成品合格率的前提下,可提高光纤生产能力(提高有效光纤拉丝生产时间),降低 光纤生产成本。
[0015] (2)通过在生产光纤前进行拉丝塔中心校正,在确保生产下机光纤成品合格率的 前提下,可提升光纤拉丝速度,提高光纤拉丝生产效率。
[0016] (3)采用将校正装置设置于牵引轮上,可避免校正丝直接与牵引轮直接接触,对牵 引轮表面造成的损伤和污染;同时校正装置结构简单、轻巧,其定位凹槽可有效控制校正丝 的摆动范围,进而提高光纤拉丝的校正效率。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光纤拉丝塔中心校正装置正剖视结构图。
[0018] 图2是光纤拉丝塔中心校正示意图。
[0019] 图中,151.螺钉紧固旋钮,152.螺钉,153.长外臂,154.定位凹槽,155.短内壁; I. 光纤拉丝塔夹持装置,2.校正丝,3.拉丝加热炉,4.1#激光测径仪,5.光纤冷却装置, 6. 2#激光测径仪,7. -次涂覆装置,8. -次固化装置,9. 3#激光测径仪,10.二次涂覆装置, II. 二次固化装置,12. 4#激光测径仪,13.牵引轮,14.导轮,15.校正装置,16.液体悬挂 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光纤拉丝塔中心校正装置15,包括一框型体,沿框型体的 两端分别设为长外臂153和短内臂155,连接所述长外臂153和短内臂155之间的连杆外侧 设有定位凹槽154 ;长外臂153上设有一贯穿其臂板的螺钉152,螺钉152端部设有螺钉紧 固旋钮151。
[0022] 其中,校正装置15的长外臂153和短内壁155,两者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牵引轮 13外边缘的厚度;
[0023] 其中,校正装置15表面的含有定位凹槽154,定位凹槽154距离短内臂155外边缘 的距离为8mm-14mm ;
[0024] 其中,校正装置15内外表面均为弧形,定位凹槽154随着弧形表面,其内侧凹槽深 度距离弧形表面一致;
[0025] 其中,校正装置15外表面距离定位凹槽154底部的距离为1. 5mm_3. 0mm ;
[0026] 其中,校正装置15内表面弧长为30mm-80mm。
[002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光纤拉丝塔中心校正示意图。光纤拉丝塔中心校正方法的具 体操作过程包括:
[0028] 1)固定校正丝2 :将提前准备好的校正丝2的一端固定在光纤拉丝塔夹持装置1 上;
[0029] 2)竖直放置校正丝2 :校正丝2另一端从光纤拉丝塔顶,竖直缓慢牵引至加热炉 3,1#激光测径仪4、光纤冷却装置5、2#激光测径仪6、一次涂覆装置7、一次固化装置8、3# 激光测径仪9、二次涂覆装置10、二次固化装置11、4#激光测径仪12至光纤拉丝塔牵引轮 13 ;在向下牵引校正丝2时,速度放缓,速度保持在50mm/s-120mm/s,防止校正丝2在下放 途中与其它装置碰撞导致卡住或引起校正丝2弯折;
[0030] 3)固定校正装置15 :将校正装置15紧贴牵引轮13,其中螺钉紧固旋钮151靠近 牵引轮13转动轴紧固相对接,校正装置15卡在牵引轮13外边缘上,短内臂155紧贴牵引 轮13内边缘,转动螺钉紧固旋钮151,使螺钉152旋转向靠近牵引轮13的外边缘移动,使定 位卡槽15与牵引轮13紧固在一起;
[0031] 4)固定校正丝2 :将从拉丝塔顶牵引下来的校正丝2,紧贴在校正装置15表面的 定位凹槽154内,定位凹槽154中心距离短内壁155边缘的距离为8mm-14mm,转动牵引轮 13保持轮子的转速为30?80mm/s,将校正装置15与校正丝2缓慢移动至牵引轮13的正 下方,使校正丝2与牵引轮13侧面贴合;将牵引轮13上方的导轮14移动至远端,将校正丝 2向上绕过导轮14,在校正丝末端悬挂液体悬挂盒17,使从拉丝塔顶牵引下来的校正丝2始 终保持垂直向下绷直状态;
[0032] 5)保持校正丝2竖直、稳定:确保校正丝2从拉丝塔顶至1楼不与任何物件接触, 液体悬挂盒17与导轮14间距离为40cm-50cm,静置观察液体悬挂盒17及其中液态油性物 质液面至平静;
[0033] 6)调节校正中心:打开POD面板,调节拉丝塔顶调节支架上X/Y方向旋钮,将校正 丝2调节至1#激光测径仪4的中心位置,随后2#调节激光测径仪6、3#激光测径仪9和激 光测径仪12下的千分尺,使校正丝2位于激光测径仪中心位置,并记录调整后的千分尺测 量数值;
[0034] 7)确认结果:检查POD面板上校正丝2,是否同时位于拉丝塔上4台激光测径仪的 中心位置,否则继续执行步骤6直至校正结果满足;
[0035] 8)去除校正装置:待校正丝2位于拉丝塔中心位置后,首先去除液体悬挂盒17,卸 除校正装置15,使校正丝2处于松弛状态,再将校正丝2从拉丝塔顶缓慢收回,避免在收回 过程中被卡住,自此校正完毕。
[0036] 下面给出本实用新型校正方法和增加了校正装置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0037] (1)研发大尺寸光纤预制棒,是提高光纤生产能力和降低光纤生产成本的重要手 段之一。在生产光纤前,通过光纤拉丝塔中心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校正光纤拉丝塔,在确 保生产下机光纤成品合格率的前提下,可提高光纤生产能力(提高有效光纤拉丝生产时 间),降低光纤生产成本。如:对于拉丝机速度2000m/min,在采用200mmX6000mm的光纤预 制棒时,如果不断纤可一次性拉制14000km的成品光纤,不停机连续生产整根光纤预制棒 用时约117小时(相当于4. 9天有效拉丝时间)。如果在机生产由于光纤拉丝塔基准线不 一致,造成光纤质量问题或在机断纤,在停机检测或重启拉丝设备时,均严重影响光纤的生 产能力和成本。这些问题的出现,则类似于采用传统的小尺寸光纤预制棒拉丝制造光纤,换 棒频率高、时间间隔长,使得单位时间内有效的光纤拉丝时间缩短,生产效率大大降低。采 用这种光纤拉丝塔校正方法,可确保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应用产业化,同时可展现出大尺寸 光纤预制棒应用的优势,具体的光纤预制棒参数比对如下表所示。
[0038] 不同尺寸光纤预制棒相关参数表
[0039]

【权利要求】
1. 一种光纤拉丝塔中屯、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型体,沿框型体的两端分别 设为长外臂和短内臂,连接所述长外臂和短内臂之间的连杆外侧设有定位凹槽;长外臂上 设有一贯穿其臂板的螺钉,螺钉端部设有螺钉紧固旋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拉丝塔中屯、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装置的长 外臂和短内壁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牵引轮外边缘的厚度。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拉丝塔中屯、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装置表面 的定位凹槽距离短內臂外边缘的距离为8mm-14m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拉丝塔中屯、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装置内外 表面均为弧形。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拉丝塔中屯、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装置外表 面距离定位凹槽底部的距离为1. 5mm-3. 0mm。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拉丝塔中屯、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装置内表 面弧长为30mm-80mm〇
【文档编号】C03B37-02GK204281579SQ201420735450
【发明者】宋海燕, 张卫强, 刘振华, 刘少锋, 王正刚, 杨婧, 张义军, 何晨程 [申请人]西安西古光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