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477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属于臭氧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是一种强氧化剂,负电极电位除氟以外是最高的。在工业水处理过程中,其氧化程度比氯高152%,处理速度比氯快3000倍,臭氧可在现场备制,无需运输、储存,使用时灵活方便且安全可靠,被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脱色除味,工业水处理的漂白、沉淀氧化重金属,将多种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氧化成为无毒物质,且无任何副产物的产生。臭氧由于不会给处理对象造成新的污染,故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臭氧是世界上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安全高效的化学品。目前,在国际上对臭氧的研究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我国在臭氧发生技术的研制应用还属起步阶段。我国所使用的臭氧发生设备还停留在常规高压放电制取臭氧的方式上,由于备制的方法比较陈旧,故国内生产的臭氧发生装置在臭氧浓度、能耗、设备的使用可靠性等诸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样极大限制了我国自行生产的臭氧设备在工业领域巾的推广、使用。对于进口的臭氧发生设备,虽然其性能极为优越,但由于其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较高(比如供电的电网电压,空气的干燥度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亦限制了在国内用户中的推广、使用。现一般设备臭氧发生管无气流分配,气流的运行是处于自由分布的状态,无法保证其发生量能够达到最佳的水平。同时由于气流分布的不均匀容易引起局部过热而损坏发生管的内胆管,降低发生管的使用寿命,影响设备长期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气流分配的问题,提供一种气流分布均匀,臭氧产生效率比较高的臭氧发生器。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同轴套接的外层隔套和内胆管,在所述外层隔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绝缘挡板A和绝缘挡板B,在内胆管的外壁面上沿轴线阵列设置有若干环形的放电翅片A,在所述外层隔套的内壁面沿轴线阵列设置有若干环形的放电翅片B,所述放电翅片A和放电翅片B交叉设置,通过放电翅片A和放电翅片B组成气隙,在所述放电翅片A和放电翅片B的表面均密布有若干过流通孔;所述外层隔套和内胆管通过绝缘挡板组成一个放电空腔,在所述绝缘挡板A和绝缘挡板B上均设置有与放电空腔连通的导气管;在所述绝缘挡板A上设置有一个放电电极的正电极,所述放电电极的正电极与内胆管连通,放电电极的负电极设置在绝缘挡片B上,所述放电电极的负电极与外侧隔套连通。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所述内胆管为半封闭桶状,所述放电电极的正电极固定在内胆管的封闭端,在所述绝缘挡片B上对应内胆管开口处的位置设置一个进流管和一个排流管,通过进流管和排流管驱动内胆管内部空腔内的冷却液体流动,对内胆管进行冷却。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在所述内胆管内固定一个U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U形开口朝向内胆管的开口端。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在所述外层隔套的外壁面上还设置有一个冷却夹套层,所述冷却夹套层的顶部通过连接管A与进流管连通,冷却夹套层的底部通过B与排流管连通。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所述外层隔套的外壁和内胆管的内壁上均喷涂有绝缘硅胶涂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若干错列设置的放电翅片,优化了放电空腔的气流结构,提高了放电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保证良好的气流通常度的前提下,提高了臭氧的发生效率。2、半封闭桶状的内胆管可以有效的通过液流驱动对正电极进行散热,可以有效防止内胆管温度过高而发生融化,同时也可以防止内胆管壁与空气接触,发生腐蚀。3、U形的导流板可以防止内胆管内流动死角的形成,提高内胆管内散热的效率。4、冷却夹套可以提高水流对外层隔套的进行散热,可以有效防止内胆管温度过高而发生融化,同时也可以防止外层隔套外壁与空气接触,发生腐蚀;5、冷却夹套和内胆管的冷却采用同一个流路,不仅优化了结构,同时也节约了能源。6、硅胶涂层不仅拥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同时也拥有较好的绝缘性能,采用普通水流就可以进行良好的冷却,不需要采用机油等其他成本较高的冷却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放电翅片A或B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同轴套接的外层隔套2和内胆管1,在所述外层隔套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绝缘挡板A和绝缘挡板B,在内胆管1的外壁面上沿轴线阵列设置有若干环形的放电翅片A3,在所述外层隔套2的内壁面沿轴线阵列设置有若干环形的放电翅片B4,所述放电翅片A3和放电翅片B4交叉设置,通过放电翅片A3和放电翅片B4组成气隙,在所述放电翅片A3和放电翅片B4的表面均密布有若干过流通孔12;所述外层隔套2和内胆管1通过绝缘挡板组成一个放电空腔,在所述绝缘挡板A和绝缘挡板B上均设置有与放电空腔连通的导气管6;在所述绝缘挡板A上设置有一个放电电极的正电极11,所述放电电极的正电极11与内胆管1连通,放电电极的负电极10设置在绝缘挡片B上,所述放电电极的负电极10与外侧隔套连通;所述内胆管1为半封闭桶状,内设置有一个半封闭的冷却空腔8,所述放电电极的正电极11固定在内胆管1的封闭端,在所述绝缘挡片B上对应内胆管1开口处的位置设置一个进流管和一个排流管,在所述内胆管1内固定一个U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U形开口朝向内胆管1的开口端,通过进流管和排流管驱动内胆管1内部空腔内的冷却液体流动,对内胆管1进行冷却;在所述外层隔套2的外壁面上还设置有一个冷却夹套层5,所述冷却夹套层5的顶部通过连接管A9与进流管连通,冷却夹套层5的底部通过B与排流管连通;在所述外层隔套2的外壁和内胆管1的内壁上均喷涂有绝缘硅胶涂料;使用时,气流通过一端导气管6吹入空气,空气经过放电翅片A3和放电翅片B4组成的气隙,气隙在放电电极的正电极11和负电极10的作用下产生电弧,空气穿过电弧,氧原子重新组合成臭氧分子,产生臭氧,臭氧在一端导气管6气压的吹动下,从另一个导气管6排出,同时通过进流管和排流管及其支路,可以对内胆管1和冷却夹套进行冷却。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