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已烧结陶瓷素坯钟罩淋釉的釉浆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24700发布日期:2018-07-13 15:47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陶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已烧结陶瓷素坯钟罩淋釉的釉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生产已有千百年的历史,陶瓷生产也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国际、国内陶瓷生产工艺方法跟随时代与科技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提高和丰富。随着技术的发展,淋釉工艺出现并得以利用。但到目前为止,淋釉工艺只用在建筑陶瓷上,也就是只能广泛用于表面平整的陶瓷墙地砖。对于表面有一定凹凸、弧度的日用瓷器,淋釉技术基本无法实现。近几年,通过技术改进,淋釉技术可部分用于日用瓷器上。应用工艺如下:扁平制品经低温素烧(一般温度为900-1000℃)后制得低温素坯,素坯吸水率在20%-25%之间,利用釉浆的流动性,再通过特定装置使之成幕,形成一层厚薄均匀的流动釉层。用传送带将低温素坯匀速穿过釉幕,由于低温素坯具有高吸水率的特性,穿过釉幕之后釉膜便均匀附着在素坯上,完成施工艺。再通过高温釉烧(高于低温素烧温度,一般在1200-1380℃之间)。制得釉层均匀的陶瓷制品。该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提升了产品质量,同时也提高日用陶瓷的生产效率。

现有工艺淋釉的釉浆,硬质瓷及炻瓷同类产品均采用低温素烧、高温釉烧的陶瓷生产工艺,施釉方式为手工浸釉或淋釉,所需釉浆种类为高温生料釉,即只能用于吸水率大于15%的素坯(坯体未烧结)。但是,该工艺因为在高温釉烧阶段时,坯体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体破坏釉面,从而导致釉面出现大量针孔、釉泡缺陷,影响产品质量。

若采用高温素烧、低温釉烧的陶瓷生产工艺,可有效解决因坯体反应带来的釉面质量问题。但高温素坯吸水率极低,现有技术淋釉的釉浆不能被坯体均匀吸附,致使釉浆顺流在产品低洼处堆积,无法完成有效施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已烧结陶瓷素坯钟罩淋釉的釉浆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采用高温素烧、低温釉烧的陶瓷生产工艺时,高温素坯吸水率极低,淋釉釉浆不能被坯体均匀吸附,致使釉浆顺流在产品低洼处堆积,无法完成有效施釉的问题,且由于素烧温度远远高于釉烧温度,有效避免了在釉烧时出现坯釉反应剧烈的现象。

对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已烧结陶瓷素坯钟罩淋釉的釉浆,所述已烧结陶瓷素坯钟罩淋釉的釉浆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基础釉浆95-99%,增稠剂0.1-1%,流平剂0.5-2%,减水剂0.5-2%。采用此技术方案,实现对釉浆粘稠度的控制,使釉浆在具备极高附着力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从而使釉浆形成均匀、稳定的釉幕,釉浆可以均匀平铺在产品表面,完成施釉工艺后的釉层自身结合力能够抵抗水份散失引起的体积变化,有效避免干燥收缩开裂,釉烧后得到的釉面光滑完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已烧结陶瓷素坯钟罩淋釉的釉浆的固含量为60%-72%,比重为1.68g/ml-1.72g/ml;采用测速伏特杯孔径4.0mm的流动性为13~25s/100ml。进一步优选的,采用测速伏特杯孔径4.0mm的流动性为15~22s/100ml。

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对釉浆粘稠度的控制,使釉浆在具备极高附着力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从而使釉浆形成均匀、稳定的釉幕,在高温素坯通过釉幕下方时,釉浆可以均匀平铺在产品表面,完成施釉工艺。同时,通过对釉浆的固含量的限定,更好了控制了施釉后釉层的干燥收缩,使釉烧后得到的釉面光滑完整,不易开裂,同时避免了釉浆固含量过低而造成的施釉后釉层干燥收缩过大,易引起开裂,破坏釉面完整性的问题。与传统的施釉方式相比,使用该釉浆的施釉工艺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并且产品施釉厚度均匀,釉面质量非常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平剂为十二烷基吡咯烷酮或N-十二烷基-2-吡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稠剂为NH4Cl或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减水剂为PC67、水玻璃或美国仙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减水剂为PC67。通过试验,在加入等量上述减水剂时,PC67作用最为明显且釉浆性能最为稳定。

本发明所述的釉浆在具备较好流动性的同时,要有较好触变性,由此,在含水量较小的情况下,必须加入合适的减水剂以增流动性。

同时为了保证釉浆有一定的稠度触变,通过引入Cl-4可以使釉浆絮凝,增加稠度触变,增稠剂优选NH4Cl。

再者,为了缓冲减水剂加快流速、增稠剂减慢流速的相互直接干涉作用,引入性能介于二者之间的添加剂,即流平剂,使釉浆同时具备釉浆分散性能与成膜性。所述流平剂优选LP100、LP200或LP300。所述流平剂优选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旗下的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的LP100、LP200或LP300。进一步优选,所述流平剂为LP30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础釉浆的釉浆固含量不小于7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已烧结陶瓷素坯的吸水率为5%以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已烧结陶瓷素坯为高温素烧,所述已烧结陶瓷素坯钟罩淋釉的釉浆施釉后低温釉烧;所述高温素烧的温度比低温釉烧的温度高80℃以上。采用此技术方案,能有效避免在釉烧过程中坯体二次反应引起釉面缺陷;尤其适合各类等静压成型产品,对高档日用细瓷的自动化生产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由于素烧温度远远高于釉烧温度,有效避免了在釉烧时出现坯釉反应剧烈的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础釉浆为硬质瓷素坯用釉浆,成熟温度1150℃-125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瓷素坯用基础釉浆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长石粉15~25%、石英粉30~40%、方解石粉2~5%、高岭土4~8%、无铅玻璃熔块15~22%、减水剂0.05~0.2%、余量为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础釉浆为骨质瓷素坯用基础釉浆或镁质瓷素坯用基础釉浆或炻瓷素坯用基础釉浆,成熟温度1100℃-118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骨质瓷素坯用基础釉浆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高岭土3~8%、无铅玻璃熔块60~70%、减水剂0.05~0.2%,余量为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镁质瓷素坯用基础釉浆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高岭土3~9%、无铅玻璃熔块60~70%、减水剂0.05~0.2%,余量为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炻瓷素坯用基础釉浆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长石粉10~15%、方解石粉1~3%、高岭土3~8%、无铅玻璃熔块30~40%、减水剂0.05~0.2%,余量为水。

根据瓷质的不同,硬质瓷、骨质瓷、镁质强化瓷以及炻瓷选用不同的基础配方。硬质瓷釉浆基础配方设定,要求配合高温素烧、低温釉烧工艺,坯体高温素烧成熟温度为1350℃-1380℃,低温釉烧温度为1150℃-1250℃区间。基于硬质瓷坯体为高铝长石质坯体,体膨胀系数小,故在调制硬质瓷基础釉时,无铅玻璃熔块比例不宜太高,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钾长石作为助熔剂。控制釉料体膨胀系数范围150-180×10-6/℃。配方确定后,按比例配料入磨,进行湿法球磨,细度要求D50=5um。球磨原浆含水率控制在30%以下。

炻瓷釉浆基础配方设定,要求配合高温素烧、低温釉烧工艺,坯体高温素烧成熟温度为1260℃-1280℃,低温釉烧温度为1110℃-1180℃区间。基于硬质瓷坯体为长石质坯体,体膨胀系数相对骨质瓷、镁质瓷小,故在调制炻瓷基础釉时,无铅玻璃熔块比例不宜过高,同样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钾长石作为助熔剂。控制釉料体膨胀系数范围170-200×10-6/℃。配方确定后,按比例配料入磨,进行湿法球磨,细度要求D50=5um。球磨原浆含水率控制在30%以下。

骨质瓷釉浆基础配方设定,要求配合高温素烧、低温釉烧工艺,坯体高温素烧成熟温度为1260℃-1270℃,低温釉烧温度为1100℃-1180℃区间。骨质瓷自身体膨胀系数较大,故在调制骨质瓷基础釉时,以无铅玻璃熔块为主,适量加入高岭土作为悬浮性,控制釉料体膨胀系数范围200-230×10-6/℃。配方确定后,按比例配料入磨,进行湿法球磨,细度要求D50=5um。球磨原浆含水率控制在30%以下。

镁质强化瓷釉浆基础配方设定,要求配合高温素烧、低温釉烧工艺,坯体高温素烧成熟温度为1260℃-1280℃,低温釉烧温度为1100℃-1180℃区间。镁质强化瓷自身体膨胀系数较大,故在调制骨质瓷基础釉时,以无铅玻璃熔块为主,适量加入高岭土作为悬浮性,控制釉料体膨胀系数范围190-220×10-6/℃。配方确定后,按比例配料入磨,进行湿法球磨,细度要求D50=5um。球磨原浆含水率控制在30%以下。

淋釉工艺涉及的瓷种包括硬质瓷、骨质瓷、镁质强化瓷以及炻瓷,产品种类为碟类、盘类以及浅口碗类。现有技术中,硬质瓷及炻瓷同类产品均采用低温素烧、高温釉烧的工艺,施釉方式为手工浸釉或淋釉,所需釉料种类为高温生料釉。硬质瓷高温生料釉成熟温度为1300℃以上,炻瓷高温生料釉成熟温度为1200℃-1300℃。骨质瓷及镁质强化瓷同类产品的釉料种类为低温熔块釉,釉料成熟温度为1100℃-1180℃。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类产品生产工艺全部可以统一为高温素烧,然后经淋釉工艺施釉后低温釉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已烧结陶瓷素坯钟罩淋釉的釉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制备基础釉浆,所述基础釉浆的固含量不小于70%,过筛除杂备用;

步骤S2:将所述基础釉浆置于高速搅拌机下,加入自来水、增稠剂、流平剂、减水剂快速搅拌混合均匀,过筛除杂得到所述已烧结陶瓷素坯钟罩淋釉的釉浆。

其中,所述基础釉浆的制作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先进行配料,然后球磨、出磨、一次过筛,然后加添加剂调制后二次过筛,除杂备用。

即生产工艺路线如下:

基础釉浆配料→球磨→出磨→一次过筛得到基础釉浆→加增稠剂、流平剂、减水剂调制→二次过筛→得到釉浆储存待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釉浆可直接用于钟罩式淋釉工艺施于低吸水率陶瓷素坯上,改变了普通釉浆不能以钟罩淋釉方式均匀覆盖在低吸水率陶瓷素坯上的特质,创造出一种具备全新性能的釉浆,使其能很好均匀的附着在低吸水率陶瓷素坯上;特别适合于吸水率为5%以下的已烧结陶瓷素坯采用高温素烧、施釉后低温釉烧的情况。

第二,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釉浆粘稠度的控制,使釉浆在具备极高附着力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从而使釉浆形成均匀、稳定的釉幕,在高温素坯通过釉幕下方时,釉浆可以均匀平铺在产品表面,完成施釉工艺。通过对釉浆的固含量的限定,更好了控制了施釉后釉层的干燥收缩,使釉烧后得到的釉面光滑完整,不易开裂,同时避免了釉浆固含量过低而造成的施釉后釉层干燥收缩过大,易引起开裂,破坏釉面完整性的问题。与传统的施釉方式相比,使用该釉浆的施釉工艺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并且产品施釉厚度均匀,釉面质量非常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硬质瓷淋釉釉浆,采用以下配方和工艺制备得到:

首先,进行硬质瓷基础釉浆的制备。硬质瓷基础釉浆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长石粉20份,石英粉35份,方解石粉3份,高岭土6份,无铅玻璃熔块19份,自来水29.85份,减水剂水玻璃0.15份。将上述组分入磨湿法球磨28小时,制得细度D50=5um的基础釉浆,过筛后备用。

硬质瓷淋釉釉浆包含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骨质瓷基础釉浆95.7份,增稠剂NH4Cl 0.15份,流平剂LP300 0.65份,减水剂PC67 0.3份,自来水3.2份。所述硬质瓷淋釉釉浆的制备步骤为:先将硬质瓷基础釉浆置于高速搅拌机下,打开搅拌机,以容量瓶测其比重,再以伏杯测流速(测速伏特杯孔径4.0mm)。根据釉浆比重,需要加入3.2份水,根据釉浆流速,加入增稠剂、减水剂以及流平剂,搅拌10分钟,此时釉浆比重1.7g/ml、流速19s/100ml,符合既定要求,过筛除后得到的硬质瓷淋釉釉浆可直接用于生产。

采用本例的硬质瓷淋釉釉浆对硬质瓷素坯进行钟罩淋釉,所述硬质瓷素坯的成熟温度为1350℃-1380℃,釉烧最佳成熟温度1190℃-1200℃,得到光亮、平整润泽釉面。

实施例2

一种骨质瓷淋釉釉浆,采用以下配方和工艺制备得到:

首先,进行骨质瓷基础釉浆的制备。所述骨质瓷基础釉浆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高岭土6份,无铅玻璃熔块64份,自来水29.9份,减水剂美国仙水0.1份。将上述组分入磨湿法球磨24小时,制得细度D50=5um的基础釉浆,过筛后备用。

骨质瓷淋釉釉浆包含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上述骨质瓷基础釉浆95.6份,增稠剂NH4Cl 0.25份,流平剂LP100 0.85份,减水剂美国仙水0.2份,自来水3.1份。所述骨质瓷淋釉釉浆的制备步骤为:先将骨质瓷基础釉浆置于高速搅拌机下,打开搅拌机,以容量瓶测其比重,再以伏杯测流速(测速伏特杯孔径4.0mm)。根据釉浆比重,需要加入3.1份水,根据釉浆流速,加入增稠剂、减水剂以及流平剂,搅拌10分钟,此时釉浆比重1.72g/ml、流速16s/100ml,符合既定要求,过筛除后得到的骨质瓷淋釉釉浆可直接用于生产。

采用本例的骨质瓷淋釉釉浆对骨质瓷素坯进行钟罩淋釉,所述骨质瓷素坯的成熟温度为1260℃-1270℃,釉烧最佳成熟温度1140℃-1160℃,得到光亮、平整润泽釉面。

实施例3

一种镁质强化瓷淋釉釉浆,采用以下配方和工艺制备得到:

首先,进行镁质强化瓷基础釉浆的制备。所述镁质强化瓷基础釉浆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高岭土7份,无铅玻璃熔块63份,自来水29.88份,减水剂水玻璃0.12份。将上述组分入磨湿法球磨24小时,制得细度D50=5um的基础釉浆,过筛后备用。

镁质强化瓷淋釉釉浆包含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上述镁质强化瓷基础釉浆95.66份,增稠剂NH4Cl 0.26份,流平剂LP200 0.88份,减水剂PC67 0.2份,自来水3份。所述镁质强化瓷淋釉釉浆的制备步骤为:先将镁质强化瓷基础釉浆置于高速搅拌机下,打开搅拌机,以容量瓶测其比重,再以伏杯测流速(测速伏特杯孔径4.0mm)。根据釉浆比重,需要加入3份水,根据釉浆流速,加入增稠剂、减水剂以及流平剂,搅拌10分钟,此时釉浆比重1.71g/ml、流速19s/100ml,符合既定要求,过筛除后得到的镁质瓷淋釉釉浆可直接用于生产。釉烧最佳成熟温度1140℃-1160℃,得到光亮、平整润泽釉面。

采用本例的镁质强化瓷淋釉釉浆对镁质强化瓷素坯进行钟罩淋釉,所述镁质强化瓷素坯的成熟温度为1260℃-1280℃,釉烧最佳成熟温度1140℃-1160℃,得到光亮、平整润泽釉面。

实施例4

一种炻瓷淋釉釉浆,采用以下配方和工艺制备得到:

首先,进行炻瓷基础釉浆的制备。所述炻瓷基础釉浆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长石粉12份,石英粉15份,方解石粉2份,高岭土5份,无铅玻璃熔块36份,自来水29.86份,减水剂PC67 0.14份。将上述组分入磨湿法球磨26小时,制得细度D50=5um的基础釉浆,过筛后备用。

所述炻瓷淋釉釉浆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上述炻瓷基础釉浆95.75份,增稠剂NH4Cl 0.18份,流平剂LP300 0.62份,减水剂PC67 0.25份,自来水3.2份。所述炻瓷淋釉釉浆的制备步骤为:先将炻瓷基础釉浆置于高速搅拌机下,打开搅拌机,以容量瓶测其比重,再以伏杯测流速(测速伏特杯孔径4.0mm)。根据釉浆比重,需要加入3.2份水,根据釉浆流速,加入增稠剂、减水剂以及流平剂,搅拌10分钟,此时釉浆比重1.7g/ml、流速22s/100ml,符合既定要求,过筛除后得到的炻瓷淋釉釉浆可直接用于生产。

采用本例的炻瓷淋釉釉浆对炻瓷素坯进行钟罩淋釉,所述炻瓷素坯的成熟温度为1260℃-1280℃,釉烧最佳成熟温度1120℃-1140℃,得到光亮、平整润泽釉面。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