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透水地坪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260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坪施工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透水地坪材料。



背景技术:

普通混凝土是由碎石、水泥、粘结料组成一种混凝土,但作为环境负荷减少型混凝土,彩色压模混凝土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正如此要研究一种生态透水地坪,使其具有更具有生态特点,即与普通混凝土所不同的特点:容量小、水的毛细现象不显著、透水性大,水泥用量小、施工简单等,因此这种新型的建筑材料的优越性不断为人所知,并在道路领域逐渐得到应用。它能够增加渗入地表的雨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因此根据彩色压模混凝土研究一种生态透水地坪。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常规地坪材料透气、透水和重量差的问,即研究生态透水地坪,使其具有更具有生态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透水地坪施工工艺,用于解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常规地坪材料染色能力差,不能快速凝结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透水混凝土专用粘结料各种成分重量比为:5%强化剂、5%流动剂、5%稳定剂、5%水溶性有机溶剂及85%纤维组成透水混凝土专用粘结料;

透水混凝土为重量配比为5%透水混凝土专用粘结料与60%骨料、20%水泥、5%组合物、10%颜料融合成凝结料,搅拌后用于提高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强度;

由于水泥呈碱性,组合物包含不含酸性基团且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组合物各种成分重量比为25%甲基丙烯酰基、25%甲基丙烯酰胺基、25%丙烯酰基、25%丙烯酰胺基作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

碎石:按其颗粒大小范围分2.4~4.75mm、4.75~9.5mm、9.6~13.2这三号;碎石是透水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之一,其质量必须要控制好;

水为普通自来水;水泥为硅酸盐水泥;颜料为高质量无机颜料;

素色透水混凝土为普通水泥本色的透水混凝土;

彩色透水混凝土为普通水泥本色的透水混凝土掺加无机颜料。

组合压模工艺的透水混凝土为彩色透水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相间组合成的地坪;

透水混凝土厚度不低于15公分;

透水混凝土的表面层下需有透水基层和保水性垫层;

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施工按8cm为标准作为人行道的基准厚度,在此基础上按不同的功能,设计不同的厚度;

透水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浆的稠度较大,且数量少,为了使水泥浆能够保证均匀的包裹在骨料上,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比常规混凝土要长,在浇注之前,路基必须先用水湿润;

水在搅拌中分2-3次加入,不允许一次性加入;

为使物料搅拌均匀,适当延长机械搅拌时间;

透水混凝土属干性混凝土料,其初凝快,运输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摊铺必须及时;对于人行道面,大面积施工采用分仓方式进行摊铺,摊铺的松铺系数为1.1将混合物均匀摊铺在工作面上,用刮尺找准平整度和控制泛水度,最后用抹刀抹平,抹合不能用明水;

摊铺时要快速和正确;当天气温高于35℃时,施工时间应宜避开中午,适合在早晚进行施工;透水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第二天要进行水养护,若天气干热,可在浇注后8小时洒水养护,每天至少2次,养护时间不少于3天;但淋水时不用压力水直接冲淋混凝土表面,直接从上往下淋水;

待干燥后3天后,涂刷或喷涂透明光亮剂,增强耐久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生态透水地坪施工工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能实现同样功能的产品属于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方法如下:

实施例一:彩色透水混凝土是由碎石、水泥、粘结料、颜料和水拌制而成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作为环境负荷减少型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透水混凝土专用粘结料各种成分重量比为:5%强化剂、5%流动剂、5%稳定剂、5%水溶性有机溶剂及85%纤维组成透水混凝土专用粘结料;

透水混凝土为重量配比为5%透水混凝土专用粘结料与60%所骨料、20%水泥、5%组合物、10%颜料融合成凝结料,搅拌后用于提高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强度;

由于水泥呈碱性,组合物包含不含酸性基团且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组合物各种成分重量比为25%甲基丙烯酰基、25%甲基丙烯酰胺基、25%丙烯酰基、25%丙烯酰胺基作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

透水混凝土具有与普通混凝土所不同的特点:容量小、水的毛细现象不显著、透水性大,水泥用量小、施工简单等,因此这种新型的建筑材料的优越性不断为人所知,并在道路领域逐渐得到应用.它能够增加渗入地表的雨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

1、材料组成:

透水混凝土专用粘结料:主要由强化剂、流动剂、稳定剂及纤维等成分组成.它与骨料、水泥、颜料等融合,经搅拌后能大幅度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增强透水混凝土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使透水性能更好.

碎石:碎石颗粒也有一定的要求,按其颗粒大小范围分2.4~4.75mm、4.75~9.5mm、9.6~13.2这三号.碎石是透水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之一,其质量必须要控制好.

水:普通自来水即可用.一般未经过滤的浑浊的地下水或使用过的不洁水,不能使用.

水泥:硅酸盐水泥即可.

颜料:高质量无机颜料.

2、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品种;

(1)素色透水混凝土:为普通水泥本色的透水混凝土.

(2)彩色透水混凝土:以普通水泥掺加无机颜料。

(3)组合压模工艺的透水混凝土:由彩色混凝土压模工艺和透水混凝土相间组合成的地坪.

以上各类透水混凝土工艺,是根据项目的不同地点、环境、承载要求以及基础等不同,而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及应用的,在图案变化、色彩变化上有更多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三、透水混凝土路面基层的要求

1、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厚度:从上可知因彩色透水混凝土强度的原因,大都应用于人行道、广场、停车场、园林小道等场所.根据路面的不同应用面层厚度不同.对人行道、自行车道等轻荷重地面,一般透水混凝土厚度不低于8公分;对停车场、广场等地面中荷重地面,透水混凝土厚度不低于15公分.

2、为确保路体结构层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和透水性,表面层下需有透水基层和较好的保水性垫层.

3、基层要求:在素土层夯实层上,配用的基层材料,应有适当的强度外,须有较好的透水,采用级配砂砾或级配碎石等.采用级配碎石时,碎石的最大粒径应小于0.7倍的基层厚度,且不超过50mm.垫层一般采用天然碎石,粒径小于10mm,俗称瓜子片,并铺有15cm~30cm厚度、铺设需均匀平整.

四、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施工

一般按8cm为标准作为人行道的基准厚度,在此基础上按不同的功能,设计不同的厚度.

1、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前要做好人员、物质、技术等三大准备.

(1)人员准备: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组织机构,人员设置以能实现施工项目所要求的工作任务为原则,配置要从严控制.

(2)物质准备:透水混凝土相似于普通混凝土,但其原料中少了沙子,以一定粒度的碎石替代了骨料,在施工中具有一定量的材料(粘结料、碎石).物质准备应是现场的准备,如人员的住宿、所需的水、电供应、工程材料堆放工棚(粘结料需要有防水措施)搭建;搅拌机械的设置场地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3)施工机械、推车、瓦工工具等必备的工具;水电设施到位,生活用水、电以及施工用水电.施工用电:三相电,施工用水:普通自来水连接到搅拌设备旁.

(4)施工前的技术准备:了解和分析工程项目特点、进度要求,了解施工的客观条件,根据设计要求,熟悉设计图纸,合理布置施工力量,制定出施工方案,为工程顺利完成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工作.

2、施工:在准备工作充分的基础上,人员设备方可进场施工。

(1)搅拌:

透水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浆的稠度较大,且数量少,为了使水泥浆能够保证均匀的包裹在骨料上,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比常规混凝土要长,由于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比较干硬,在浇注之前,路基必须先用水湿润,原因是透水性混凝土中的搅拌水量有限,如果路基材料在吸收其中部分拌合水,就会加速水泥的凝结,减少用于路面浇注、振捣、压实和接缝的时间,并且快速失水会减弱骨料间的黏结强度.

(1)施工现场须有专人负责物料的配比.

(2)严格控制水灰比,即控制水的加入量,水在搅拌中分2-3次加入,不允许一次性加入.

(3)为使物料搅拌均匀,适当延长机械搅拌时间,但不宜过长.

(4)运输:

透水混凝土属干性混凝土料,其初凝快,一般根据气候条件控制混合物的运输时间,运输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运输过程中不要停留,手推车必须平衡.

(5)摊铺浇筑成型:

透水混凝土属干性混凝土料,其初凝快,摊铺必须及时.对于人行道面,大面积施工采用分仓方式进行摊铺,其松铺系数为1.1将混合物均匀摊铺在工作面上,用刮尺找准平整度和控制一定的泛水度,最后用抹刀抹平,抹合不能用明水.

(6)松铺系数即为物料摊铺高度高于实际高度的比,按透水混凝土的干湿度,一般采用1.1-1.5之间.

(7)摊铺时尽量快速和正确.因透水混凝土其孔隙率大,水分散失快,当天气温高于35℃时,施工时间应宜避开中午,适合在早晚进行施工.

(8)养护:

透水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属性类似,施工完毕后第二天要进行水养护,若天气干热,可在浇注后8小时洒水养护,每天至少2次,养护时间不少于3天.但淋水时不宜用压力水直接冲淋混凝土表面,应直接从上往下淋水.

(9)涂刷透明光亮剂:

待表面混凝土成型干燥后3天左右,涂刷或喷涂透明光亮剂,增强耐久性和美观性.防止时间过久使透水混凝土孔隙受污染而堵塞.

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实际中,透水混凝土专用粘结料各种成分重量比为:5%强化剂、5%流动剂、5%稳定剂、5%水溶性有机溶剂及85%纤维组成透水混凝土专用粘结料;

透水混凝土为重量配比为5%透水混凝土专用粘结料与60%所骨料、20%水泥、5%组合物、10%颜料融合成凝结料,搅拌后用于提高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强度;

由于水泥呈碱性,组合物包含不含酸性基团且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组合物各种成分重量比为25%甲基丙烯酰基、25%甲基丙烯酰胺基、25%丙烯酰基、25%丙烯酰胺基作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

彩色透水混凝土是由碎石、水泥、粘结料、颜料和水拌制而成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透水混凝土具有与普通混凝土所不同的特点:容量小、水的毛细现象不显著、透水性大,水泥用量小、施工简单等.

彩色透水混凝土材料组成:

碎石:碎石颗粒也有一定的要求,按其颗粒大小范围分2.4~4.75mm、4.75~9.5mm、9.6~13.2这三号.碎石是透水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之一,其质量必须要控制好.水:普通自来水即可用,水泥:硅酸盐水泥即可.颜料:高质量无机颜料.

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品种:素色透水混凝土:为普通水泥本色的透水混凝土.彩色透水混凝土:以普通水泥掺加无机颜料。)组合压模工艺的透水混凝土:由彩色混凝土压模工艺和透水混凝土相间组合成的地坪.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厚度:从上可知因彩色透水混凝土强度的原因,大都应用于人行道、广场、停车场、园林小道等场所.根据路面的不同应用面层厚度不同.对人行道、自行车道等轻荷重地面,一般透水混凝土厚度不低于8公分;对停车场、广场等地面中荷重地面,透水混凝土厚度不低于15公分.

为确保路体结构层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和透水性,表面层下需有透水基层和较好的保水性垫层.

基层要求:在素土层夯实层上,配用的基层材料,应有适当的强度外,须有较好的透水,采用级配砂砾或级配碎石等.采用级配碎石时,碎石的最大粒径应小于0.7倍的基层厚度,且不超过50mm.垫层一般采用天然碎石,粒径小于10mm,俗称瓜子片,并铺有15cm~30cm厚度、铺设需均匀平整.

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施工一般按8cm为标准作为人行道的基准厚度,在此基础上按不同的功能,设计不同的厚度.

在准备工作充分的基础上,人员设备方可进场施工。

透水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浆的稠度较大,且数量少,为了使水泥浆能够保证均匀的包裹在骨料上,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比常规混凝土要长,由于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比较干硬,在浇注之前,路基必须先用水湿润,原因是透水性混凝土中的搅拌水量有限,如果路基材料在吸收其中部分拌合水,就会加速水泥的凝结,减少用于路面浇注、振捣、压实和接缝的时间,并且快速失水会减弱骨料间的黏结强度.

施工现场须有专人负责物料的配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即控制水的加入量,水在搅拌中分2-3次加入,不允许一次性加入.为使物料搅拌均匀,适当延长机械搅拌时间,但不宜过长.透水混凝土属干性混凝土料,其初凝快,一般根据气候条件控制混合物的运输时间,运输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运输过程中不要停留,手推车必须平衡.摊铺浇筑成型:透水混凝土属干性混凝土料,其初凝快,摊铺必须及时.对于人行道面,大面积施工采用分仓方式进行摊铺,松铺系数即为物料摊铺高度高于实际高度的比,按透水混凝土的干湿度,一般采用1.1-1.5之间.其松铺系数为1.1将混合物均匀摊铺在工作面上,用刮尺找准平整度和控制一定的泛水度,最后用抹刀抹平,抹合不能用明水.摊铺时尽量快速和正确.因透水混凝土其孔隙率大,水分散失快,当天气温高于35℃时,施工时间应宜避开中午,适合在早晚进行施工.养护:透水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属性类似,施工完毕后第二天要进行水养护,若天气干热,可在浇注后8小时洒水养护,每天至少2次,养护时间不少于3天.但淋水时不宜用压力水直接冲淋混凝土表面,应直接从上往下淋水.涂刷透明光亮剂:待表面混凝土成型干燥后3天左右,涂刷或喷涂透明光亮剂,增强耐久性和美观性.防止时间过久使透水混凝土孔隙受污染而堵塞.

本发明能有多种不同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上面以图1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举例说明,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能实现同样功能的产品属于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这种具有更具有生态特点具有与普通混凝土所不同的特点:容量小、水的毛细现象不显著、透水性大,水泥用量小、施工简单等,因此这种新型的建筑材料的优越性不断为人所知,并在道路领域逐渐得到应用。它能够增加渗入地表的雨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因此,可以说更具有更具有生态特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