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水肥一体化水稻专用肥及其施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53195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物联网的水肥一体化水稻专用肥及其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这是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目前, 水肥一体化技术,尤其是配套滴灌技术,要求肥料全水溶。但是, 全水溶液体肥料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发展至今,液体肥料的配制不仅要考虑各种无机盐的比例,还要考虑所用无机盐的种类。要求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是水溶性的,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不能完全以农业用比较廉价的基础化肥配制,而要用化工原料以及化学纯级的化学试剂。在原料选择方面,为了使液体肥料的养分含量较高,需要配制聚磷酸铵溶液作为基础肥料,而聚磷酸铵的生产需要大量过磷酸,且需要尽可能除去其中有碍液体肥料生产的杂质,因此原料选择存有局限性,而且有些原料是比较昂贵的,即价格瓶颈问题;第二,液体肥料的配制应该能够耐受可能遇到的最低温度,以免产生结晶和沉淀,造成滴灌带(管)或滴孔堵塞;第三,利用灌溉水系统施用液体肥料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管理技术较难掌握,不经专业培训或技术指导,一般无法掌握,造成减产或更严重的生产问题,影响设施栽培的大面积推广;第四,目前设施栽培方式存在连作障碍、土壤或栽培基质微生物区系失调和次生盐渍化的致命特点。经验性、盲目性施肥, 尤其是无机氮肥的过量施用,使土壤或栽培基质理化性质变劣,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的增大,也加剧了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的次生盐渍化程度。由于生理障碍、连作障碍和次生盐渍化,蔬菜体内硝酸盐大量积累,造成设施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

目前水肥一体化难以得到全面完善的实施,尤其是肥料的营养元素的配比上,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基于物联网的水肥一体化水稻专用肥及其施肥方法,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效控制施肥量,有助于农产品对肥料的吸收,适用范围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尿素50-70份、磷酸一铵10-30份、磷酸二氢钾10-30份、氯化钾5-10份、硼酸1-5份、水20-50份。

作为优选,它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尿素60-70份、磷酸一铵20-30份、磷酸二氢钾20-30份、氯化钾8-10份、硼酸3-5份、水40-50份。

作为优选,它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尿素55-65份、磷酸一铵20-25份、磷酸二氢钾15-25份、氯化钾8-10份、硼酸1-3份、水25-35份。

作为优选,它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尿素60份、磷酸一铵24份、磷酸二氢钾16份、氯化钾9份、硼酸1份、水30份。

本发明的施肥方法如下:

1、铺设合适水稻生长的基质,且搭建滴灌带;

2、将上述重量份的组分利用水肥一体化配备装置进行调配后,采用滴灌方式,进行滴灌施肥;

3、通过物联网监控检测技术,将水稻的生长期进行时间和空间的监控,物联网监控中心实时监测水稻的生长周期,在铺设水稻生长基质时,施肥量为30-40kg/亩;当水稻植入生长基质时,施肥量为1-3 kg/亩;当水稻进入分蘖前期后,施肥量为3-5kg/亩;当水稻进入分蘖盛期时,施肥量为5-10 kg/亩;当水稻进入孕穗期时,施肥量为1-3 kg/亩。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水肥一体化水稻专用肥及其施肥方法,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效控制施肥量,有助于农产品对肥料的吸收,适用范围更广,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尿素50-70份、磷酸一铵10-30份、磷酸二氢钾10-30份、氯化钾5-10份、硼酸1-5份、水20-50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施肥方法如下:

1、铺设合适水稻生长的基质,且搭建滴灌带;

2、将上述重量份的组分利用水肥一体化配备装置进行调配后,采用滴灌方式,进行滴灌施肥;

3、通过物联网监控检测技术,将水稻的生长期进行时间和空间的监控,物联网监控中心实时监测水稻的生长周期,在铺设水稻生长基质时,施肥量为30kg/亩;当水稻植入生长基质时,施肥量为3 kg/亩;当水稻进入分蘖前期后,施肥量为4kg/亩;当水稻进入分蘖盛期时,施肥量为5 kg/亩;当水稻进入孕穗期时,施肥量为1 kg/亩。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水肥一体化水稻专用肥及其施肥方法,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效控制施肥量,有助于农产品对肥料的吸收,适用范围更广,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它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尿素60-70份、磷酸一铵20-30份、磷酸二氢钾20-30份、氯化钾8-10份、硼酸3-5份、水40-50份。

本实施例的施肥方法如下:

1、铺设合适水稻生长的基质,且搭建滴灌带;

2、将上述重量份的组分利用水肥一体化配备装置进行调配后,采用滴灌方式,进行滴灌施肥;

3、通过物联网监控检测技术,将水稻的生长期进行时间和空间的监控,物联网监控中心实时监测水稻的生长周期,在铺设水稻生长基质时,施肥量为40kg/亩;当水稻植入生长基质时,施肥量为3 kg/亩;当水稻进入分蘖前期后,施肥量为4kg/亩;当水稻进入分蘖盛期时,施肥量为5kg/亩;当水稻进入孕穗期时,施肥量为2 kg/亩。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尿素55-65份、磷酸一铵20-25份、磷酸二氢钾15-25份、氯化钾8-10份、硼酸1-3份、水25-35份。

本发明的施肥方法如下:

1、铺设合适水稻生长的基质,且搭建滴灌带;

2、将上述重量份的组分利用水肥一体化配备装置进行调配后,采用滴灌方式,进行滴灌施肥;

3、通过物联网监控检测技术,将水稻的生长期进行时间和空间的监控,物联网监控中心实时监测水稻的生长周期,在铺设水稻生长基质时,施肥量为35kg/亩;当水稻植入生长基质时,施肥量为2.5 kg/亩;当水稻进入分蘖前期后,施肥量为3.5kg/亩;当水稻进入分蘖盛期时,施肥量为8kg/亩;当水稻进入孕穗期时,施肥量为1.5kg/亩。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尿素60份、磷酸一铵24份、磷酸二氢钾16份、氯化钾9份、硼酸1份、水30份。

本发明的施肥方法如下:

1、铺设合适水稻生长的基质,且搭建滴灌带;

2、将上述重量份的组分利用水肥一体化配备装置进行调配后,采用滴灌方式,进行滴灌施肥;

3、通过物联网监控检测技术,将水稻的生长期进行时间和空间的监控,物联网监控中心实时监测水稻的生长周期,在铺设水稻生长基质时,施肥量为38kg/亩;当水稻植入生长基质时,施肥量为3kg/亩;当水稻进入分蘖前期后,施肥量为4kg/亩;当水稻进入分蘖盛期时,施肥量为9 kg/亩;当水稻进入孕穗期时,施肥量为1 kg/亩。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