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谷壳作为有机肥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53196阅读:2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谷壳作为有机肥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稻谷年产量约为1.9亿吨,年产谷壳约为0.38亿吨,居世界首位。水稻谷壳是稻谷外面的一层壳,是稻谷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约占稻谷总量的20%。经过分析发现,谷壳富含硅质,约占总重量的20%,但无法直接作为肥料利用直接应用到水稻生产中。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每生产100kg的稻谷,就要吸收硅酸约17kg。水稻对硅的需求量远大于大量元素氮、磷、钾的总和。近年来,随着水稻高产品种的应用,氮、磷、钾肥用量不断增加,对硅元素的吸收量也迅速增多,土壤中缓慢分解的硅元素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水稻高产条件下硅的需求量。据调查,中国约有一半的耕地面积缺硅,特别是长江流域70%的土壤缺硅,而黄淮海地区约有一半的土壤存在缺硅现象,大多数稻田仅靠土壤中硅的自然风化已难以满足水稻高产的需求。因此研究解决稻壳的合理利用,对水稻生产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现在缺乏水稻谷壳作为有机肥的处理方法。普遍是采用谷壳直接还田,利用率低,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水稻谷壳作为有机肥处理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水稻谷壳作为有机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碾米厂稻壳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稻壳,利用破碎机破碎;

步骤(2):将干燥的黄泥土过筛备用;

步骤(3):按重量份比例计,将稻壳6份、黄泥土3份、禽畜粪便1份,混合得混合物,再向每100份混合物中添加尿素1份,充分混匀;

步骤(4):在步骤(3)制得的谷壳混合物中,接种腐熟专用菌种堆积发酵而成;按重量份比例计,混合物料与菌粉为100~200:2;使上述混合料的含水率控制在80%,堆入发酵池中塑料膜覆盖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机械翻堆若干次;待发酵物颜色变为棕灰色,表明秸秆发酵结束。

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破碎尺寸为原谷壳1/6-1/8大小的碎片。

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黄泥土过筛的筛孔为5mm。

作为优化,步骤(3)所述禽畜粪便为牛粪、猪粪、鸡粪等的一种。

作为优化,步骤(4)所述专用菌种为,按重量份比例计,放线菌、芽孢菌、乳酸菌以5:2:3混合的菌粉。

本发明一种水稻谷壳作为有机肥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将谷壳中难以分解的硅质纤维素类和硅质木质素类等物质腐熟分解,将硅元素释放出来,转为水稻可以利用的有效养分,利于水稻对硅元素的补充,达到废物再利用,提高谷壳的利用价值,同时实现水稻优质高产。

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1):将碾米厂稻壳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稻壳,利用破碎机破碎;所述破碎尺寸为原谷壳1/6-1/8大小的碎片。

步骤(2):将干燥的黄泥土过筛备用;所述黄泥土过筛的筛孔为5mm。

步骤(3):按重量份比例计,将稻壳6份、黄泥土3份、禽畜粪便1份,混合得混合物,再向每100份混合物中添加尿素1份,充分混匀;所述禽畜粪便为牛粪、猪粪、鸡粪等的一种。

步骤(4):在步骤(3)制得的谷壳混合物中,接种腐熟专用菌种堆积发酵而成;按重量份比例计,混合物料与菌粉为100~200:2;使上述混合料的含水率控制在80%,堆入发酵池中塑料膜覆盖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机械翻堆若干次;待发酵物颜色变为棕灰色,表明秸秆发酵结束。所述专用菌种为,按重量份比例计,放线菌、芽孢菌、乳酸菌以5:2:3混合的菌粉。

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发明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方法、工艺、产品,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