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玉米芯和阔叶杂木屑栽培香菇基质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40334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科学中食用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玉米芯和阔叶杂木屑栽培香菇基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是木腐型食用菌,过去香菇栽培主要利用柞树进行木段栽培,由于林木资源紧张,现采用代料栽培香菇,代料栽培香菇主料大都使用阔叶硬杂木屑,能保证栽培香菇的产量和品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许多关于利用棉籽壳、稻草、玉米芯、甘蔗渣、桑枝或果枝等栽培香菇的文章,这些栽培试验主要用于研究,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而且没有利用棉籽壳、稻草、玉米芯、甘蔗渣、桑枝或果枝等大规模栽培香菇的报道。这是因为利用这些原料取代阔叶硬杂木屑栽培香菇,有的原料生产的香菇农残高,重金属含量高,香菇品质下降,全部采用这些原料取代木屑栽培香菇,香菇产量低,质量差,畸形菇率高,没有商品价值。尤其是香菇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香菇熟料袋栽技术都使用阔叶硬杂木屑,因为香菇是木腐型食用菌,栽培香菇使用木屑,才能保证香菇产量和质量,而且使用木屑栽培香菇没有农药残留,但是,国家对于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措施,从2016年1月1日开始,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禁止一切林木商业采伐,导致阔叶硬杂木屑数量锐减,栽培香菇的原料——阔叶硬杂木屑价格上升,从其他地区运到东北地区价格更高。目前,吉林省阔叶硬杂木屑(鲜)700元/吨,栽培香菇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而且利用棉籽壳、豆秸、稻草和玉米芯栽培香菇,香菇产量低,质量差,尤其完全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香菇,香菇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玉米芯和阔叶杂木屑栽培香菇基质的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栽培香菇的原料存在运输成本较高,利用棉籽壳、豆秸、稻草和玉米芯栽培香菇配方比例不合理,没有对培养料进行有效处理,香菇产量低,质量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玉米芯和阔叶杂木屑栽培香菇的基质,所述按照质量百分数包括:玉米芯粉47%、阔叶杂木屑40%、麦麸或米糠10%、豆粉1%、石膏粉1%,另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占培养基总量的0.05%,这个配方经过发酵处理栽培香菇产量与阔叶硬杂木屑质量基本相同,而且产量高。

进一步,所述阔叶杂木屑包括杨树、柳树、榆树、柞树、桦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玉米芯和阔叶杂木屑栽培香菇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玉米芯和木屑堆积发酵:玉米芯粉碎,与木屑混匀,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溶于水中拌料,培养料含水量58%,培养料堆成底宽1.5-2米、高1-1.5米的梯形料堆,料堆表面拍平,并喷洒清水,用塑料薄膜盖好,当料堆25厘米深处温度超过55℃-60℃达到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当料堆25厘米深堆温达55℃-60℃打通气孔,24小时进行第二次翻堆,当料堆25厘米深堆温达55℃-60℃时打通气孔,24小时后结束发酵,散堆、降温、接种;

步骤二,机械拌料,将麦麸或米糠、豆饼粉和石膏粉按比例称好并放在一起,干拌均匀后再加入发酵的玉米芯和木屑进行拌料;装袋机装袋,装袋后使用卡扣机封袋口,把培养料装紧;

步骤三,栽培袋在灭菌锅内帘子上,将栽培袋放好后再用一层大棚膜和一层苫布将灭菌池盖好,并用绳将灭菌池包好,同时用石头或木棒将大棚膜和苫布边缘压严;然后加温,4-6小时常压灭菌锅内温度所有部位都达到100℃,持续20-22小时,停火闷锅12小时后出锅;

步骤四,先将接种工具、菌种和栽培袋放入接种室内,提前半小时用3%煤酚皂水溶液喷雾消毒,然后打开紫外线灯照射半小时后,打开日光灯接种;栽培袋冷却至常温或25℃接种;打眼器和接种器接种前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菌种袋外壁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打孔前用干净毛巾蘸一搽灵药剂擦拭栽培袋上表面接种部位消毒,每袋打4个穴,穴深2厘米,用接种器将菌种整块取出放入穴内,接种后将套袋套在栽培袋上,按完1袋菌种后把接种器经火燃烧灼灭菌后再接种,1袋菌种接种25-30袋;

步骤五,发菌棚空间先用3%煤酚皂水溶液喷雾,再按用量4-6克/立方米点燃气雾消毒盒进行熏蒸消毒;栽培袋堆叠,保持15-20天不搬动;接种后3-5天温度控制在20℃-22℃;用消毒的竹签或铁丝在穴上扎一个直径2-3毫米、深1厘米小孔;

步骤六,菌袋转色,先将室内用800倍克霉灵或3%煤酚皂水溶液喷雾消毒,将污染菌袋挑出拿到室外处理;将好菌袋表面用0.15%高锰酸钾水溶液蘸一下消毒,并用刀划破脱掉,再立在出菇棚内进行转色管理;

步骤七,将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上架后,加大温差。

进一步,所述翻堆方法是料堆向南或向北翻,先将料堆表面15-20厘米厚的培养料扒下,将中间发酵的培养料在原堆南侧或北侧堆成和原料堆一样大小的料堆,料堆中间凹陷,再将料堆表面的生料和底部生料放到料堆中间,上部用中间发酵的培养料盖好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玉米芯和阔叶杂木屑栽培香菇基质的制备方法,利用玉米芯和阔叶杂木屑,包括杨木木屑、榆木木屑、柳木木屑以及其他阔叶木屑完全取代阔叶硬杂木屑栽培香菇,利用不同栽培基质,并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这些不适合栽培香菇基质的原料中的物质转化、降解或去除,达到取代阔叶硬杂木屑栽培香菇的目的。利用玉米芯栽培香菇,畸形菇率达11.5%以上,利用杨木屑栽培香菇,香菇转化率为40.9%,比阔叶硬杂木屑栽培香菇转化率的83.6%低50%以上。而利用本发明栽培香菇,香菇转化率达到82.6%,畸形菇率在2.3%。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玉米芯和阔叶杂木屑栽培香菇的基质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玉米芯和阔叶杂木屑栽培香菇基质按照质量百分数包括:玉米芯粉47%、阔叶杂木屑(包括杨树、柳树、榆树、柞树、桦树等)40%、麦麸或米糠10%、豆粉1%、石膏粉1%,另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占培养基总量的0.05%。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玉米芯和阔叶杂木屑栽培香菇的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玉米芯和木屑堆积发酵:玉米芯粉碎成黄豆粒大小,与木屑混匀,再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溶于水中拌料,培养料含水量58%,培养料堆成底宽1.5-2米、高1-1.5米的梯形料堆,料堆表面拍平,并喷洒适量清水,用塑料薄膜盖好,当料堆25厘米深处温度55℃-60℃达到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当料堆25厘米深堆温达55℃-60℃打通气孔,24小时进行第二次翻堆,当料堆25厘米深堆温达55℃-60℃时打通气孔,24小时后结束发酵,散堆、降温、接种;

S102:机械拌料,将麦麸或米糠、豆饼粉和石膏粉按比例称好并放在一起,干拌均匀后再加入发酵的玉米芯和木屑进行拌料,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55%-58%;装袋机装袋,装袋后使用卡扣机封袋口,把培养料装紧,料袋应以五指抓起有硬度感,中等用力不凹陷为宜;

S103:栽培袋“井”字形堆叠在灭菌锅内帘子上,堆成10-12层,将栽培袋放好后用一层大棚膜和一层苫布将灭菌池盖好,并用绳将灭菌池包好,同时用石头或木棒将大棚膜和苫布边缘压严,防止漏气;然后加温,4-6小时常压灭菌锅内温度所有部位都达到100℃,持续20-22小时,停火闷锅12小时后出锅;

S104:先将接种工具、菌种和栽培袋放入接种室内,提前半小时用3%煤酚皂水溶液喷雾消毒,然后打开紫外线灯照射半小时后,打开日光灯接种;栽培袋冷却至常温或25℃接种;打眼器和接种器接种前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菌种袋外壁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打孔前用干净毛巾蘸一搽灵药剂擦拭栽培袋上表面接种部位消毒,每袋打4个穴,穴深2厘米,用接种器将菌种整块取出放入穴内,接种后将套袋套在栽培袋上,按完1袋菌种后把接种器经火燃烧灼灭菌后再接种,1袋菌种接种25-30袋;

S105:发菌棚空间先用3%煤酚皂水溶液喷雾,再按用量4-6克/立方米点燃气雾消毒盒(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熏蒸消毒;栽培袋以“井”字型堆叠,保持15-20天不搬动;接种后3-5天温度控制在20℃-22℃之间,不超过26℃。7-10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高温天气早晚低温时通风;培养室门窗用黑布或黑塑料布遮盖好,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用消毒的竹签或铁丝在穴上扎一个直径2-3毫米、深1厘米小孔;

S106:菌袋转色,先将室内用800倍克霉灵或3%煤酚皂水溶液喷雾消毒,将污染菌袋挑出拿到室外处理;将好菌袋表面用0.15%高锰酸钾水溶液蘸一下消毒,并用刀划破脱掉,再立在出菇棚内进行转色管理;

S107:将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上架(畦床)后,降低棚内温度,并增加昼夜温差刺激和光照刺激,人为加大温差,菌丝体开始扭结形成子实体原基;白天用塑料薄膜覆盖菌袋保温增温,提高温度;夜间掀开塑料薄膜降温,加大温差刺激,促使菇蕾发生;

S108:菇蕾分化后进入出菇管理期,不同温度类型的香菇菌株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不同,多数菌株在8℃-25℃温度范围内子实体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在15℃-20℃,恒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好;

S109:采收,菌盖开伞程度达到5、6分熟,是保鲜菇采摘最佳时期;6、7分熟,是脱水菇采摘最佳时期;采收时左手按住菌袋,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香菇菌柄基部,先左右旋转,再轻轻向上拔起。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1、玉米芯和木屑堆积发酵:玉米芯粉碎成黄豆粒大小,将玉米芯粉提前1天喷水预湿,然后与木屑混匀,再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溶于水中拌料,培养料含水量达到58%。将培养料堆成底宽1.5-2米、高1-1.5米的梯形料堆,长度不限。每堆培养料不少于500千克。堆好后用平板锹将料堆表面拍平,并喷洒适量清水,之后用塑料薄膜盖好。建堆后经常检查温度,春秋季48小时、冬季72小时、夏季36小时后堆温大幅度上升。发酵料堆内个别部位达到55℃-60℃时打通气孔,在料堆顶部打通气孔,也可在料堆两侧打通气孔。通气孔直径10-15厘米,通气孔间隔1-1.5米。通气孔作用:一是在不同部位接种放线菌;二是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料;三是软化培养料,防止装袋时带刺的培养料扎袋;四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将培养料中的挥发性物质挥发掉,并且将玉米芯中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有利于香菇菌丝利用。当料堆25厘米深处温度55℃-60℃达到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方法是料堆向南或向北翻,先将料堆表面15-20厘米厚的培养料扒下,将中间发酵的培养料在原堆南侧或北侧堆成和原料堆一样大小的料堆,料堆中间凹陷,再将料堆表面的生料和底部生料放到料堆中间,上部用中间发酵的培养料盖好即可。第一次翻堆后盖好塑料薄膜,当料堆25厘米深堆温达55℃-60℃打通气孔,24小时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后盖好塑料薄膜,当料堆25厘米深堆温达55℃-60℃时打通气孔,24小时后结束发酵,散堆、降温、接种。发酵7-10天,翻堆2次。

2、拌料装袋

(1)拌料:采用机械拌料,将麦麸或米糠、豆饼粉和石膏粉按比例称好放在一起,干拌均匀后再加入发酵的玉米芯和木屑进行拌料,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55%-58%之间,即手紧握培养料成团,指缝间无水珠。

(2)装袋封袋口:采用装袋机装袋,装袋后使用卡扣机封袋口,把培养料装紧,料袋应以五指抓起有硬度感,中等用力不凹陷为宜。

3、常压灭菌

将栽培袋“井”字形堆叠在灭菌锅内帘子上,堆10-12层,将栽培袋放好后再用一层大棚膜和一层苫布将灭菌池盖好,并用绳将灭菌池包好,同时用石头或木棒将大棚膜和苫布边缘压严,防止漏气。然后加温,4-6小时常压灭菌锅内温度所有部位都达到100℃开始计时,持续20-22小时,停火闷锅12小时后出锅。

4、接种套袋

(1)消毒:先将接种工具、菌种和栽培袋放入接种室内,提前半小时用3%煤酚皂水溶液喷雾消毒,然后打开紫外线灯照射半小时后,打开日光灯接种。

(2)接种:栽培袋冷却至常温或25℃接种。接种4人1组,1人打穴,1人点菌种,1人封口,1人搬运。打眼器和接种器接种前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菌种袋外壁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打孔前用干净毛巾蘸一搽灵药剂擦拭栽培袋上表面接种部位消毒。每袋打4个穴,穴深2厘米,用接种器将菌种整块取出放入穴内,要点满压实,菌种完全把穴口盖严,并略凸出袋面,不留缝隙,接种后将套袋套在栽培袋上。按完1袋菌种后把接种器经火燃烧灼灭菌后再接种,1袋菌种接种25-30袋。

5、发菌管理

(1)场所消毒:发菌棚空间先用3%煤酚皂水溶液喷雾,再按用量4-6克/立方米点燃气雾消毒盒(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熏蒸消毒。

(2)菌袋堆叠:栽培袋以“井”字型堆叠,保持15-20天不搬动,且菌袋相互压靠,接种穴水分蒸发少,促进菌丝早日定植,减少污染。

(3)环境控制

①通风和温度管理:接种后3-5天温度控制在20℃-22℃之间,不超过26℃。7-10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高温天气早晚低温时通风;低温天气晴天中午开南窗通风增温。20-40天菌丝长到菌袋1/3-1/2时,加大通风量,采用引风机和换气扇进行通风换气。

②遮光除湿:培养室门窗用黑布或黑塑料布遮盖好,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晴天中午开窗换气,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4)管理措施

①倒堆扎孔通气:在香菇菌丝已经定植并萌发生长直径达10厘米进行第一次倒堆检查,先将套袋取下,并进行第一次扎孔通气,即用消毒的竹签或铁丝在穴上扎一个直径2-3毫米、深1厘米小孔。如果接种时没有封口,可在离菌丝生长前端2厘米处圆周线上扎4-5个细孔,以利通风,堆形由原来的紧密“井”字型堆改成稀疏的“井”字型堆。在菌袋各接种点香菇菌丝基本相连时进行第二次扎孔通气,每袋扎孔15-20个,扎孔深1-1.5厘米,扎孔均匀分布在菌袋四周。扎孔后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高温烧菌。

②导出积液:菌袋分泌酱色液(吐黄水)时,可在积有酱色液处扎破塑料膜,导出黄水,然后把扎孔工具消毒后再向菌袋深处扎孔。

6、菌袋转色

当香菇菌丝长满袋,并经过后熟达到生理成熟,即菌袋表面香菇菌丝由白色变成黄白色且有黄色水珠时脱袋。先将室内用800倍克霉灵或3%煤酚皂水溶液喷雾消毒,将污染菌袋挑出拿到室外处理;将好菌袋表面用0.15%高锰酸钾水溶液蘸一下消毒,并用刀划破脱掉,再立在出菇棚内进行转色管理。脱袋后1-4天内罩严畦床薄膜,温度控制在23℃-24℃之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阴雨天将塑料薄膜打开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度超过25℃,早晚气温低时揭膜通风。5天后温度控制在18℃-22℃之间,当菌袋表面长满白色香菇气生菌丝时,每天揭膜通风1-2次,每次半小时,菌袋表面香菇菌丝分泌浅褐色水珠,喷水后适当通风,使菌袋表面水分蒸发,用手拿菌袋无粘糊感将薄膜盖上。菌袋含水量低、表面干燥可继续喷水1-2天;在适宜温度下15-20天转色。

7、催菇管理

利用春秋自然气候条件进行低温和温差、光照刺激,达到催菇目的。将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上架(畦床)后,降低棚内温度,并增加昼夜温差刺激和光照刺激,人为加大温差,菌丝体开始扭结形成子实体原基。白天用塑料薄膜覆盖菌袋保温增温,提高温度;夜间掀开塑料薄膜降温,加大温差刺激,促使菇蕾发生。适当增加出菇棚内光线,白天去掉出菇棚上草帘,增加光照,刺激原基形成。

8、出菇管理

菇蕾分化后进入出菇管理期。不同温度类型的香菇菌株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不同,多数菌株在8℃-25℃温度范围内子实体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在15℃-20℃,恒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好。

(1)每天结合通风换气用干净纱布擦去黄褐色水珠。不搬动菌袋,以免黄褐色水珠向底层渗透,造成底层菌膜增厚。菌袋脱袋后暴露于空间,杂菌迅速生长繁殖。出菇期间检查杂菌,发现感染及时处理。

(2)温度控制在出菇温度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结合温度管理适当增加散射光照射;前期不通风或小通风,后期每天早、午、晚各通风1次,每次半小时。

9、采收

(1)采收标准:香菇菌盖肥厚,边缘卷曲,菌柄未过分伸长,菌盖和菌柄之间菌幕尚未破裂,菌肉富有弹性,菌盖开伞程度达到5、6分熟,是保鲜菇采摘最佳时期;菌幕破裂,菌盖边缘仍卷曲,达到6、7分熟,是脱水菇采摘最佳时期。

(2)采收方法:一般晴天采收。采收时左手按住菌袋,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香菇菌柄基部,先左右旋转,再轻轻向上拔起,不要碰伤周围小菇蕾,不让菌柄基部残留在培养料上。如果香菇生长较密,基部较深,可用小尖刀从菌柄基部挖起,以免损伤菌袋表面菌膜。采下的鲜香菇按菇体大小、朵形好坏分类,然后分别装入小篮中,防止挤压,保持香菇完整。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

1、香菇代料栽培配方:玉米芯粉47%、阔叶杂木屑(包括杨树、柳树、榆树、柞树、桦树等)40%、麦麸或米糠10%、豆粉2%、石膏粉1%,另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占培养基总量的0.05%。

本发明增加玉米芯含量比例,并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

2、玉米芯和木屑堆积发酵:玉米芯粉碎成黄豆粒大小,将玉米芯粉提前1天喷水预湿,然后与木屑混匀,再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溶于水中拌料,培养料含水量58%。将培养料堆成底宽1.5-2米、高1-1.5米的梯形料堆,长度不限。每堆培养料不少于500千克。堆好后用平板锹将料堆表面拍平,并喷洒适量清水,之后用塑料薄膜盖好。建堆后经常检查温度,春秋季48小时、冬季72小时、夏季36小时后堆温大幅度上升。发酵料堆内个别部位达到55℃-60℃打通气孔,在料堆顶部打通气孔,也可在料堆两侧打通气孔。通气孔直径10-15厘米,通气孔间隔1-1.5米。通气孔作用:一是在不同部位接种放线菌;二是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料;三是软化培养料,防止装袋时带刺的培养料扎袋;四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将培养料中的挥发性物质挥发掉,并且将玉米芯中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有利于香菇菌丝利用。当料堆25厘米深处温度55℃-60℃达到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方法是料堆向南或向北翻,先将料堆表面15-20厘米厚的培养料扒下,将中间发酵的培养料在原堆南侧或北侧堆成和原料堆一样大小的料堆,料堆中间凹陷,再将料堆表面的生料和底部生料放到料堆中间,上部用中间发酵的培养料盖好即可。第一次翻堆后盖好塑料薄膜,当料堆25厘米深堆温达55℃-60℃打通气孔,24小时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后盖好塑料薄膜,当料堆25厘米深堆温达55℃-60℃时打通气孔,24小时后结束发酵,散堆、降温、接种。发酵7-10天,翻堆2次。

通过发酵技术将培养料——阔叶杂木屑所含挥发性物质,如酚类、醇类等除去,将玉米芯中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有利于香菇菌丝利用。

3、本发明结果数据:香菇生物转化率达86.6%(即1斤干培养料生产鲜香菇的比值),香菇畸形菇率在2.3%以内,通过对香菇子实体进行农药残留检测,香菇农药产量符合出口标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