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菇栽培用基质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40317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草菇栽培用基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草菇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光柄薛科,草菇属。它是一种喜温、喜湿的草腐大型真菌,也被称为苞脚菇、秆菇、中国菇等。草菇不仅味道鲜美、肉质细腻,而且营养保健作用明显。主要表现在:第一,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第二,维生素种类丰富、含量高,其中维生素的含量最高,每100g干子实体中含维生素C206.28mg,居蔬菜水果之首;第三,纤维素含量高达能9.81%~18.4%,能防止胆结石和便秘、降低人体血糖;第四,糖类物质丰富,主要有甲基戊糖、糖酸、多糖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脾瘤作用。此外,草菇磷、钙、铁、钠、钾等矿质元素也很丰富,是目前已商业化栽培的菇类中最高的。因此草菇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全面的保健食品。草菇属高温型草腐菌类,对生长温度要求较高,以上专利不能很好解决在春、秋、冬季种植草菇的问题,需要使用旧棉絮等高等培养基或依赖大棚控温或人工控制温度来达到草菇生长需求,而且原料有机物质降解慢,生物学效率低,草菇产量低。作为栽培总产量仅次于蘑菇、香菇、草菇的食用菌品种,草菇在生产栽培过程中产量不稳定,生物学转化率在人工栽培的品种中位列倒数。目前以稻草为主栽培的生物学转化率一般在10%~15%之间;而以棉料壳为栽培原料的生物学转化率一般可达20%~30%。此外菌种、培养基质等都对草菇的生物学转化率有直接影响,筛选高产基质配方和模式一直是草菇栽培技术研究中的重中之重。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草菇栽培用基质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的基质栽培,生物转化率高、所得草菇品质优异、还可有效节约能源。一种草菇栽培用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金针菇菌渣10~15份、杏鲍菇菌渣10~15份、玉米芯5~10份、烟梗5~10份,晒干、粉碎,得到干颗粒;步骤2,将干颗粒与3~5wt%氢氧化钠溶液按重量比1:1~3混合,在60~80℃条件下堆置12~20h,得到湿颗粒;步骤3,将湿颗粒按重量比1:3~5与水混合,调节pH至3.0,加入液体纤维素酶和固体木聚糖酶,在40~45℃发酵10~15h,放冷,得到发酵液;步骤4,将发酵液过滤,得到残渣和滤液,滤液经旋转蒸发,得到残液,将残渣与残液混合,烘干,得到混合物;步骤5,以重量份计,将混合物20份与腐植酸钠0.3~1.2份、尿素0.5~3.2份、碳酸氢氨0.5~2份、柠檬酸钾0.4~0.9份、硫酸锌0.5~1.5份、氨基酸0.4~2.5份、海藻酸钠1~4份、聚乙烯醇3~6份、纤维素2~6份混合,即得。进一步地,步骤1中干颗粒的大小在0.5~1cm。进一步地,步骤3中液体纤维素酶的用量是湿颗粒重量的5%,固体木聚糖酶的用量是湿粉重量的3%。进一步地,步骤4中混合物的含水量为15~20w/w%。进一步地,步骤5中纤维素为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进一步地,步骤5中氨基酸为亮氨酸、色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胱氨酸中的混合物,亮氨酸、色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的重量比为1:1:1:1:1。采用本发明的基质栽培,每一茬的生物转化率均比对照高。所得草菇品质优异,菌丝生长结白粗壮、转潮快、出菇整齐、菇型好、朵大肉厚、韧性强、不易破碎。本发明基质可循环用栽培草菇,与每茬换料的常规栽培比,可有效节约能源。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草菇栽培用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金针菇菌渣10份、杏鲍菇菌渣10份、玉米芯5份、烟梗5份,晒干、粉碎,得到干颗粒;步骤2,将干颗粒与3wt%氢氧化钠溶液按重量比1:1混合,在60℃条件下堆置20h,得到湿颗粒;步骤3,将湿颗粒按重量比1:3与水混合,调节pH至3.0~4.0,加入液体纤维素酶和固体木聚糖酶,在40℃发酵15h,放冷,得到发酵液;步骤4,将发酵液过滤,得到残渣和滤液,滤液经旋转蒸发,得到残液,将残渣与残液混合,烘干,得到混合物;步骤5,以重量份计,将混合物20份与腐植酸钠0.3份、尿素0.5份、碳酸氢氨0.5份、柠檬酸钾0.4份、硫酸锌0.5份、氨基酸0.4份、海藻酸钠1份、聚乙烯醇3份、纤维素2份混合,即得。其中,步骤1中干颗粒的大小在0.5~1cm;步骤3中液体纤维素酶的用量是湿颗粒重量的5%,固体木聚糖酶的用量是湿粉重量的3%;步骤4中混合物的含水量为15w/w%。;步骤5中纤维素为羟乙基纤维素,氨基酸为亮氨酸、色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胱氨酸按重量比为1:1:1:1:1组成的混合物。实施例2一种草菇栽培用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金针菇菌渣12份、杏鲍菇菌渣14份、玉米芯7份、烟梗8份,晒干、粉碎,得到干颗粒;步骤2,将干颗粒与4wt%氢氧化钠溶液按重量比1:2混合,在70℃条件下堆置15h,得到湿颗粒;步骤3,将湿颗粒按重量比1:4与水混合,调节pH至3.5,加入液体纤维素酶和固体木聚糖酶,在45℃发酵10h,放冷,得到发酵液;步骤4,将发酵液过滤,得到残渣和滤液,滤液经旋转蒸发,得到残液,将残渣与残液混合,烘干,得到混合物;步骤5,以重量份计,将混合物20份与腐植酸钠0.7份、尿素1.2份、碳酸氢氨1份、柠檬酸钾0.7份、硫酸锌0.8份、氨基酸1.3份、海藻酸钠3份、聚乙烯醇5份、纤维素4份混合,即得。其中,步骤1中干颗粒的大小在0.5~1cm;步骤3中液体纤维素酶的用量是湿颗粒重量的5%,固体木聚糖酶的用量是湿粉重量的3%;步骤4中混合物的含水量为18w/w%。;步骤5中纤维素为羟丙基纤维素,氨基酸为亮氨酸、色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胱氨酸按重量比为1:1:1:1:1组成的混合物。实施例3一种草菇栽培用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金针菇菌渣14份、杏鲍菇菌渣11份、玉米芯8份、烟梗6份,晒干、粉碎,得到干颗粒;步骤2,将干颗粒与3wt%氢氧化钠溶液按重量比1:1混合,在70℃条件下堆置12h,得到湿颗粒;步骤3,将湿颗粒按重量比1:4与水混合,调节pH至4.0,加入液体纤维素酶和固体木聚糖酶,在40℃发酵15h,放冷,得到发酵液;步骤4,将发酵液过滤,得到残渣和滤液,滤液经旋转蒸发,得到残液,将残渣与残液混合,烘干,得到混合物;步骤5,以重量份计,将混合物20份与腐植酸钠0.8份、尿素2.4份、碳酸氢氨1.3份、柠檬酸钾0.7份、硫酸锌1.2份、氨基酸1.8份、海藻酸钠3份、聚乙烯醇5份、纤维素4份混合,即得。其中,步骤1中干颗粒的大小在0.5~1cm;步骤3中液体纤维素酶的用量是湿颗粒重量的5%,固体木聚糖酶的用量是湿粉重量的3%;步骤4中混合物的含水量为15w/w%。;步骤5中纤维素为羟乙基纤维素,氨基酸为亮氨酸、色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胱氨酸按重量比为1:1:1:1:1组成的混合物。实施例4一种草菇栽培用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金针菇菌渣15份、杏鲍菇菌渣15份、玉米芯10份、烟梗10份,晒干、粉碎,得到干颗粒;步骤2,将干颗粒与5wt%氢氧化钠溶液按重量比1:3混合,在80℃条件下堆置12h,得到湿颗粒;步骤3,将湿颗粒按重量比1:5与水混合,调节pH至4.0,加入液体纤维素酶和固体木聚糖酶,在45℃发酵10h,放冷,得到发酵液;步骤4,将发酵液过滤,得到残渣和滤液,滤液经旋转蒸发,得到残液,将残渣与残液混合,烘干,得到混合物;步骤5,以重量份计,将混合物20份与腐植酸钠1.2份、尿素3.2份、碳酸氢氨2份、柠檬酸钾0.9份、硫酸锌1.5份、氨基酸2.5份、海藻酸钠4份、聚乙烯醇6份、纤维素6份混合,即得。其中,步骤1中干颗粒的大小在0.5~1cm;步骤3中液体纤维素酶的用量是湿颗粒重量的5%,固体木聚糖酶的用量是湿粉重量的3%;步骤4中混合物的含水量为20w/w%。;步骤5中纤维素为羟乙基纤维素,氨基酸为亮氨酸、色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胱氨酸按重量比为1:1:1:1:1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的草菇栽培用基质总孔隙为70~75%,大孔隙为20~25%,通气性、持水性好,有机质含量高(700~750g/kg),氮、磷、钾含量丰富,总量达40~50g/kg,pH7.0~7.5,C/N为18~22。利用上述的草菇栽培基质循环栽培草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茬:采用室内层架式栽培,基质按每平方米干料重9~10kg、厚5~6cm铺料,不需进行二次发酵,直接接种,接种量为干料重3~5%,撒播,分散均匀不成团,含水量要保持在70~80%左右;第二茬:收完两潮菇后,上下翻动料面,喷水,含水量要保持在70~80%左右,升温至70~80℃保持12h,揭膜通气,待料面温度降32~34℃时再接种栽培,方法同第一茬。以棉籽壳80%加入20%粉碎稻草混合后加1%尿素和2%石灰作对照基质,考察本发明的基质栽培效果(生物转化率):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照基质第一茬40.237.938.539.324.7第二茬35.634.533.734.516.5由上表可知,采用本发明的基质栽培,每一茬的生物转化率均比对照高。所得草菇品质优异,菌丝生长结白粗壮、转潮快、出菇整齐、菇型好、朵大肉厚、韧性强、不易破碎。本发明基质可循环用栽培草菇,与每茬换料的常规栽培比,可有效节约能源。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