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日用陶瓷产品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866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陶瓷领域,具体是一种耐热日用陶瓷产品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耐热日用陶瓷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增大,由于传统方法都是采用大量的锂辉石来生产耐热日用陶瓷,产品原料来源单一,造成锂辉石供不应求,且其抗热震性普遍不高,一般仅能通过300~20℃温度热交换,无法适应更高要求,限制了产品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热日用陶瓷产品的生产方法,无需采用锂辉石,制成的产品耐热性能高(可耐60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

本发明的耐热日用陶瓷产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1)坯料制备

取伊利石35重量份、铝矾土30重量份、透辉石15重量份、硅线石8重量份、尖晶石4重量份、蓝晶石2重量份、红柱石2重量份、石榴子石2重量份、蛇纹石2重量份作为坯料的原料;

将上述原料混和后加清水进行湿法球磨,经球磨原料通过除铁机除铁后过200目筛,经除铁过筛后的原料通过压滤机压滤成泥块,将泥块通过练泥机进行练泥,制备出质量含水率为21—23%的坯料备用;

(2)釉料制备

取伊利石28重量份、铝矾土24重量份、透辉石14重量份、尖晶石8重量份、硅灰石5重量份、海泡石5重量份、十字石5重量份、羟硅硼钙石5重量份、蓝晶石2重量份、红柱石2重量份、石榴子石2重量份作为釉料的原料;

将上述原料混和后加清水进行湿法球磨,经球磨原料通过除铁机除铁,经除铁后原料过320目筛,经过筛原料用清水调配成浓度为52波美度的釉料备用;

(3)坯体成型

取上述备用的坯料,按传统工艺进行坯体成型;

(4)素烧

对坯体采用常规的陶瓷烧成窑炉于800—850℃进行素烧5—6小时;

(5)施釉

对经素烧的坯体按传统工艺取上述备用的釉料进行施釉;

(6)烧成

对经施釉坯体采用常规的陶瓷烧成窑炉于1180—1280℃进行烧成8—12小时,即制得成品。

上述方法可以进一步优选为,将步骤(1)制成的坯料再以每50—100公斤揉成一个圆团,然后用石碾以0.8—2mpa(兆帕)的压强(所述压强可以通过对石碾质量和其与坯料圆团接触面积计算获得),以0.5—1米/秒的速度进行反复碾压10—15分钟后,再将坯料揉成圆团继续碾压,重复3—5次制得碾压后的坯料,制得最佳的坯料以备用。(此方式可以进一步改善产品的塑性与晶体结构,使产品在耐热性和烧成率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上述方法可以进一步优选为,将步骤(3)制成的坯体于1—3℃的环境内低温晾干至坯体质量含水率为0.8—1.0%,然后将坯体于30—40分钟内均匀升温至200℃后保温10分钟,再将坯体进行步骤(4)的素烧。(此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烧成率,减少针孔和变型)

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产品合格率高,耐热性能好,烧成范围宽且可以实现低温快烧,产品的抗热震性达到600℃投入20℃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坯料制备

取伊利石35重量份、铝矾土30重量份、透辉石15重量份、硅线石8重量份、尖晶石4重量份、蓝晶石2重量份、红柱石2重量份、石榴子石2重量份、蛇纹石2重量份作为坯料的原料;

将上述原料混和后加清水进行湿法球磨,经球磨原料通过除铁机除铁后过200目筛,经除铁过筛后的原料通过压滤机压滤成泥块,将泥块通过练泥机进行练泥,制备出质量含水率为22%的坯料备用;

(2)釉料制备

取伊利石28重量份、铝矾土24重量份、透辉石14重量份、尖晶石8重量份、硅灰石5重量份、海泡石5重量份、十字石5重量份、羟硅硼钙石5重量份、蓝晶石2重量份、红柱石2重量份、石榴子石2重量份作为釉料的原料;

将上述原料混和后加清水进行湿法球磨,经球磨原料通过除铁机除铁,经除铁后原料过320目筛,经过筛原料用清水调配成浓度为52波美度的釉料备用;

(3)坯体成型

取上述备用的坯料,按传统工艺进行坯体成型;

(4)素烧

对坯体采用常规的陶瓷烧成窑炉于820℃进行素烧5.5小时;

(5)施釉

对经素烧的坯体按传统工艺取上述备用的釉料进行施釉;

(6)烧成

对经施釉坯体采用常规的陶瓷烧成窑炉于1200℃进行烧成10小时,即制得成品。

实施例1制得的产品合格率高达98%,产品外观规整,釉层密实,产品强度高,产品的抗热震性达到600℃投入20℃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6)中的烧成,为于1280℃进行烧成8小时。

实施例2制得的产品合格率高达98%,产品外观规整,釉层密实,产品强度高,产品的抗热震性达到600℃投入20℃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步骤(1)制成的坯料再以每80公斤揉成一个圆团,然后用石碾以1mpa的压强,以1米/秒的速度进行反复碾压12分钟后,再将坯料揉成圆团继续碾压,重复4次制得碾压后的坯料,制得最佳的坯料以备用;

并将步骤(3)制成的坯体于2℃的环境内低温晾干至坯体质量含水率为0.9%,然后将坯体于34分钟内均匀升温至200℃后保温10分钟,再将坯体进行步骤(4)的素烧。

实施例3制得的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产品外观规整,釉层密实,产品强度高,产品的抗热震性可提高到650℃投入20℃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

对比例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坯料中铝矾土加入量降至20重量份。制成的产品于600℃投入20℃水中热交换全裂,产品烧成合格率大幅度下降,仅为90%。

对比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坯料中透辉石加入量降至8重量份。产品烧成合格率大幅度下降,仅为95%,将烧成温度提高至1250℃,烧成合格率也仅为97%。

对比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坯料中没有添加硅线石、尖晶石、蓝晶石。制成的产品于600℃投入20℃水中热交换全裂,产品烧成合格率降为96%。

对比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坯料中没有添加红柱石、石榴子石、蛇纹石。制成的产品于600℃投入20℃水中热交换全裂,产品烧成合格率降为95%。

对比例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釉料中没有添加羟硅硼钙石、透辉石。产品烧成合格率降为96%,将烧成温度提高至1250℃,烧成合格率也仅为97%。制成的产品于600℃投入20℃水中热交换釉面出现裂纹。

对比例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釉料中没有添加十字石、海泡石。产品烧成合格率降为97%,制成的产品于600℃投入20℃水中热交换釉面出现裂纹。

对比例7: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釉料中没有添加蓝晶石、红柱石、石榴子石。制成的产品于600℃投入20℃水中热交换釉面出现脱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热日用陶瓷产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生产步骤:(1)坯料制备;(2)釉料制备;(3)坯体成型;(4)素烧;(5)施釉;(6)烧成。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产品合格率高,耐热性能好,烧成范围宽且可以实现低温快烧,产品的抗热震性达到600℃投入20℃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邢杰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潮州市潮安区皓强瓷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1.05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