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止土壤板结的土壤调节剂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540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防止土壤板结的土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稻谷壳70~90份、小麦壳60~80份、香蕉纤维15~20份、椰子纤维10~20份、树皮10~12份、草炭40~50份、豆科植物秸秆30~40份、豆糟10~20份、酒糟10~20份、咖啡渣8~10份、菜籽饼10~20份、棉籽饼10~20份、鱼粉8~10份、骨粉8~10份、麦饭石粉10~15份、沸石粉10~15份、膨润土10~12份、尿素6~8份、硫酸铵2~4份、磷酸二氢钾3~5份、硫酸亚铁1~3份、硫酸镁1~2份、硫酸锌1~2份、氯化钾3~5份、过磷酸钙4~6份、过氧化钙2~4份、过氧化镁1~3份、硼砂5~7份、农用保水剂2~4份以及微生物菌剂0.5~0.7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土壤板结的土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用保水剂为聚丙烯酸钠树脂、或用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钾形成的共聚物制备的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土壤板结的土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炭中有机质含量为50%~80%,腐殖酸含量为15%~2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土壤板结的土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质量比为3:1.8:2.5:1.6:1.5:2.1的酵母菌、木霉菌、洛卡氏放线菌、地衣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光合菌。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土壤板结的土壤调节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上述重量份数的稻谷壳、小麦壳、香蕉纤维、椰子纤维、树皮以及豆科植物秸秆混合后在60~80℃温度下烘5~7h得到烘干的物料,然后将烘干的物料粉碎至粒度为2~4mm,得到第一粉料;

S2、将上述重量份数的草炭、豆糟、酒糟、咖啡渣、菜籽饼以及棉籽饼在太阳下晒2~4天,然后与上述重量份数的鱼粉、骨粉混合均匀,得到第二粉料;

S3、将上述重量份数的麦饭石粉、沸石粉、膨润土与S1中得到的第一粉料、S2中得到的第二粉料混合,然后再加入上述重量份数的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得到第三粉料;

S4、将第三粉料放入长4m、宽2m、深2m的发酵坑形成上表面与地表平齐的堆状物,并于堆状物内部由地表至坑底自上而下打孔,形成行距30~35cm、列距40~45cm、直径3~4cm的孔群,然后于发酵坑表面覆膜进行发酵腐熟,发酵过程中每天下午1~2点打开覆膜,并向各孔内倒入蒸馏水100~200ml,然后向各孔内撒入NH4NO3粉末10~20g,发酵期间温度控制在60~80℃、时间为20~30天,发酵完成即制得腐熟粉料;

其中,所述发酵坑的坑底和四面坑壁均预先铺设有一层3~5cm厚的玉米秸秆,环绕所述发酵坑挖有一回字型浅槽,浅槽距离发酵坑的四面坑壁20~30cm,浅槽深40~50cm、宽30~40cm,于每天傍晚6~7点在浅槽中放置干燥的木材草料并点燃,燃烧30~40min,然后使用木板将浅槽覆盖保温;

S5、将得到的腐熟粉料风干至含水量为25%~28%,然后加入上述重量份数的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硫酸镁、硫酸锌、氯化钾、过磷酸钙、过氧化钙、过氧化镁、硼砂以及农用保水剂,混合均匀后装袋,即制得所述的用于防止土壤板结的土壤调节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防止土壤板结的土壤调节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麦饭石粉、沸石粉、膨润土在混合前需经过活化处理:先将麦饭石粉或沸石粉或膨润土在马弗炉中350℃温度下焙烧1~2h,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麦饭石粉或沸石粉或膨润土两倍体积的摩尔浓度为1mol/L NaCl溶液作为活化液,并放入恒温振荡器中,在25℃温度、100~150r/min转速条件下振荡12~14h,然后将麦饭石粉或沸石粉或膨润土分离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再于90~100℃温度下干燥3~4h,得到活化的麦饭石粉或沸石粉或膨润土。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防止土壤板结的土壤调节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发酵腐熟过程中每隔3~5天上下翻动一次发酵坑中的粉料。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