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紫外LED的氯硼酸盐蓝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53583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紫外LED的氯硼酸盐蓝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蓝光玻璃,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紫外LED的氯硼酸盐蓝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该玻璃能吸收360~400nm长波紫外光,发射出位于420~500nm的宽带蓝光,可应用于近紫外半导体LED;属于无机固体发光材料。



背景技术:

白光LED因其高亮度、低能耗、低应用电压及长寿命等优良特性,被视为下一代光源,将取代现有传统光源,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目前,白光LED已在手机的背景光源,安全出口标志等方面取得应用。随着近紫外(360~410nm)LED芯片的发光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将能被近紫外LED芯片同时激发红色、绿色与蓝色发光材料封装于LED,可实现高显色性、高发光效率的白光LED。如用365nm UV芯片同时激发蓝粉BaMgAl10O17A:Eu2+、绿粉Sr2SiO4:Eu2+与红粉Gd2ZnTiO6:Mn4+,得到了色温位于6977~4742K、显色指导CRI=82.9的理想白光[J.Mater.Chem.C,2016,4,2374-2381]。由于在长波紫外区有较强的吸收,绿色荧光粉Na2Gd2B2O7:Ce3+,Tb3+[RSC Adva.,2012,2,2119-2122]与红色荧光粉Sr9R2-xEuxW4O24(R=Gd and Y)[Solid State Commun.2009,149,880-883]均有望应用于紫外LED,相对而言,被应用于紫外LED的蓝光材料比较少。

荧光粉应用于白光LED时,必需用到胶水与荧光粉混合,并用环氧树脂封装,而高温烧结的荧光粉发光材料产品颗粒大小不均,团聚严重,质地较硬,需要挑粉、破碎、过筛,及粉胶混合比例等工艺,更重要的是荧光粉颗粒对LED芯片光源产生散射,而且白光LED的使用寿命严重受胶水与环氧树脂等有机物影响。因此,如用透明发光玻璃取代荧光粉,封装于LED,则能减少发光材料LED芯片光源的散射,LED整体结构温度不容易升高,从而可提高发光材料对LED芯片的吸收效率。

大量文献报道过透明发光玻璃,但大多集中于上转换发光玻璃,如Er3+/Yb3+共掺的发光玻璃吸收波长位置红外区[Rsc Adv.,2016,6(5),3440-3445;J.Non-Crystalline Solid.,2015,426,78-82],无法用于LED。也有些工作集中于短波紫外激发的发光玻璃,如,吸收波长位于短波紫外区而无法应用于LED。因此,仍需要研发激发波长与360~400nm长波紫外光LED匹配的新型透明发光玻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波长与360~400nm长波紫外光LED匹配的用于紫外LED的氯硼酸盐蓝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该氯硼酸盐蓝光玻璃合成全程在空气中进行,对设备要求低,材料成本低,产品可直接封装于近紫外LED,免去混胶工艺,延长LED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紫外LED的氯硼酸盐蓝光玻璃,其特征在于:该氯硼酸盐蓝光玻璃以CaO-H3BO3-CaCl2为基质,以Eu2+为激活离子,其化学组成式为CaO-xH3BO3-yCaCl2:zEu2+,其中,2≤x≤3,0.3≤y≤0.8,0.01≤z≤0.1;氯硼酸盐蓝光玻璃在自然光下无色透明,激发光谱位于360~400nm长波紫外区,能有效吸收紫光LED发出的光,发射光谱位于420~500nm,在UV灯下发射宽带蓝光。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目的,优选地,0.5≤y≤0.6。0.03≤z≤0.08。

所述的用于紫外LED的氯硼酸盐蓝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将固体原料CaCO3、H3BO3、CaCl2与Eu2O3准确称量,并按计量比混合,在1100~1300℃加热0.5~2.0小时至熔融状态,转移到预热至500~600℃炉子中退火至常温,即得氯硼酸盐蓝光玻璃产品。

优选地,所述至熔融状态的加热温度为1200~1250℃。

优选地,所述至熔融状态的加热时间为1.5~2小时。

本发明用于紫外LED的氯硼酸盐蓝光玻璃的激发与发射均来源于Eu2+的d-f跃迁,即在紫外光的照射下,Eu2+的光子从基态f态跃迁至高能级d态,返回基态时即发射宽带蓝光。原料Eu2O3中的铕是三价的Eu3+,由于玻璃基质结构中存在正四面体结构的BO3,在高温条件下,Eu3+自动还原为Eu2+

本发明用于紫外LED的氯硼酸盐蓝光玻璃合成过程全程在空气中进行,Eu3+的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在氯硼酸盐中自动还原成Eu2+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与当前商用白光LED用荧光粉相比,本发明为透明发光玻璃,可直接封装于LED发送片,避免混胶工序。

2)与熔融温度较低(700~900℃)碲酸盐发光玻璃相比,本发明原料廉价易得,全程在空气中进行,成本低。

3)与传统发光玻璃相比,本发明激发光谱位于近紫外区,有望应用于紫外LED。

4)与传统硅酸盐发光玻璃(熔融温度高于1300℃)相比,本发明熔融温度较低200~300℃,对设备要求低,易工业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材料CaO-2.5H3BO3-0.5CaCl2:5Eu2+的在可见光下的照片;其中图1中左图为机械切割后切成薄片的玻璃样品照片,右图为机械切割前的块状玻璃样品照片。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材料CaO-2.5H3BO3-0.5CaCl2:5Eu2+的XRD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材料CaO-2.5H3BO3-0.5CaCl2:5Eu2+的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监测波长:478nm,激发波长:368nm)。

具体实施方法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紫外LED的氯硼酸盐蓝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准确称量固体原料 10.01g(0.1mol)CaCO3、15.50g(0.25mol)H3BO3、5.55g(0.05mol)CaCl2与1.76g(0.005mol)Eu2O3,通过研磨,按计量比混合均匀,在1250℃加热2小时至熔融状态,迅速转移到预热至520℃炉子中退火,自然冷却到常温,即得用于紫外LED的氯硼酸盐蓝光玻璃产品。

如图1产品照片所示,左图为机械切割后的产品,右图为机械切割前的产品,在自然光下呈无色透明,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蓝光。将产品磨碎,利用XRD粉末衍射仪(Bruker D8Advance)进行检测,如图2所示,产品的XRD为无定型的玻璃结构。利用荧光光谱仪(HORIBA Jobin Yvon Inc.Fluoromax-4)检测产品的发光性能,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产品的激发光谱在360~400nm长波紫外区有较强的宽带吸收峰,能有效吸收紫光LED发出的光,发射出位于420~500nm的蓝光,其激发与发射均来源于Eu2+的d-f跃迁,即在紫外光的照射下,Eu2+的光子从基态f态跃迁至高能级d态,返回基态时即发射宽带蓝光。

本发明下面实施例的产品外观、XRD、及荧光光谱均与本实施例的相似,不一一说明。

实施例2

准确称量固体原料 10.01g(0.1mol)CaCO3、17.36g(0.28mol)H3BO3、3.32g(0.03mol)CaCl2与1.76g(0.005mol)Eu2O3,通过研磨,按计量比混合均匀,在1150℃加热1.5小时至熔融状态,迅速转移到预热至550℃炉子中退火,自然冷却到常温,即得产品。产品在自然光下呈无色透明,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蓝光。其荧光光谱图与实施例1的相似。

实施例3

准确称量固体原料 10.01g(0.1mol)CaCO3、12.4g(0.2mol)H3BO3、8.87g(0.038mol)CaCl2与0.176g(0.0005mol)Eu2O3,通过研磨,按计量比混合均匀,在1200℃加热1.5小时至熔融状态,迅速转移到预热至500℃炉子中退火,自然冷却到常温,即得产品。产品在自然光下呈无色透明,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蓝光。其荧光光谱图与实施例1的相似。

实施例4

准确称量固体原料 10.01g(0.1mol)CaCO3、18.6g(0.3mol)H3BO3、5.55g(0.05mol)CaCl2与1.76g(0.005mol)Eu2O3,通过研磨,按计量比混合均匀,在1100℃加热0.5小时至熔融状态,迅速转移到预热至580℃炉子中退火,自然冷却到常温,即得产品。产品在自然光下呈无色透明,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蓝光。其荧光光谱图与实施例1的相似。

实施例5

准确称量固体原料 10.01g(0.1mol)CaCO3、16.12g(0.26mol)H3BO3、6.65g(0.06mol)CaCl2与0.528g(0.0015mol)Eu2O3,通过研磨,按计量比混合均匀,在1300℃加热1小时至熔融状态,迅速转移到预热至560℃炉子中退火,自然冷却到常温,即得产品。产品在自然光下呈无色透明,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蓝光。其荧光光谱图与实施例1的相似。

实施例6

准确称量固体原料 10.01g(0.1mol)CaCO3、13.02g(0.21mol)H3BO3、2.22g(0.02mol)CaCl2与1.4g(0.004mol)Eu2O3,通过研磨,按计量比混合均匀,在1280℃加热2小时至熔融状态,迅速转移到预热至600℃炉子中退火,自然冷却到常温,即得产品。产品在自然光下呈无色透明,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蓝光。其荧光光谱图与实施例1的相似。

实施例7

准确称量固体原料 10.01g(0.1mol)CaCO3、17.98g(0.29mol)H3BO3、7.76g(0.07mol)CaCl2与1.06g(0.003mol)Eu2O3,通过研磨,按计量比混合均匀,在1150℃加热1.5小时至熔融状态,迅速转移到预热至570℃炉子中退火,自然冷却到常温,即得产品。产品在自然光下呈无色透明,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蓝光。其荧光光谱图与实施例1的相似。

实施例8

准确称量固体原料 10.01g(0.1mol)CaCO3、12.4g(0.2mol)H3BO3、8.87g(0.038mol)CaCl2与0.176g(0.0005mol)Eu2O3,通过研磨,按计量比混合均匀,在1100℃加热0.5小时至熔融状态,迅速转移到预热至510℃炉子中退火,自然冷却到常温,即得产品。产品在自然光下呈无色透明,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蓝光。其荧光光谱图与实施例1的相似。

实施例9

准确称量固体原料 10.01g(0.1mol)CaCO3、17.98g(0.29mol)H3BO3、5.55g(0.05mol)CaCl2与1.76g(0.005mol)Eu2O3,通过研磨,按计量比混合均匀,在1150℃加热1.5小时至熔融状态,迅速转移到预热至540℃炉子中退火,自然冷却到常温,即得产品。产品在自然光下呈无色透明,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蓝光。其荧光光谱图与实施例1的相似。

实施例10

准确称量固体原料 10.01g(0.1mol)CaCO3、15.50g(0.25mol)H3BO3、7.76g(0.07mol)CaCl2与0.528g(0.0015mol)Eu2O3,通过研磨,按计量比混合均匀,在1100℃加热2小时至熔融状态,迅速转移到预热至530℃炉子中退火,自然冷却到常温,即得产品。产品在自然光下呈无色透明,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蓝光。其荧光光谱图与实施例1的相似。

从上述实施例可见,本发明用于紫外LED的氯硼酸盐蓝光玻璃与当前商用白光LED用荧光粉相比,本发明所得产物为透明发光玻璃,该材料取代荧光粉,可直接封装于LED发送片,无须用到胶水与荧光粉混合,从而避免混胶工序。

本发明制备方法与熔融温度较低(700~900℃)碲酸盐发光玻璃制备相比,本发明原料廉价易得,且全程在空气中进行,成本低。

本发明与传统发光玻璃相比,本发明氯硼酸盐蓝光玻璃的激发光谱位于近紫外区,有望应用于紫外LED。

与传统硅酸盐发光玻璃(熔融温度高于1300℃)相比,本发明熔融温度较低200~300℃,对设备要求低,易工业化。

本发明材料中的发光中心远远分布在透明玻璃基质中,不产生微米级颗粒杂乱360度散射,克服了荧光粉应用于白光LED时对LED芯片光源产生散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