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26025发布日期:2018-06-30 08:2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
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甘蔗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甘蔗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并且在我国的制糖工业中,甘蔗是主要的制作原料。只有充足的甘蔗原料,才能满足我国制糖工业的发展。所以,当前甘蔗产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大甘蔗原料的生产。虽然现在我国甘蔗主产区的甘蔗种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为了促进甘蔗产业和制糖工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对甘蔗种植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探索,从而保证我国甘蔗产业生产加工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对于提高甘蔗产量的种植技术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甘蔗的土壤施肥、耕作管理、良种培育等方面。如专利号为CN201410399647.6的一种低毒害甘蔗种植方法,从整地、施基肥、播种、中耕管理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甘蔗高产的种植方法,通过协调生长环境以增强甘蔗抗病虫害能力,并提高病虫害预告,及时防治,降低农药使用,促进甘蔗增产增质,提高收益。又如专利号为CN201110437826.0的一种旱地甘蔗专用控缓释肥,通过硫加树脂包裹肥效成分,提高甘蔗对肥料的吸收效率达到增产的效果。可以看出,现有甘蔗种植技术中,侧重于肥料、农药的使用,带来大量的化学残留,影响甘蔗品质。另一方面,大量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器官组织的发育,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于作物产量的提升有积极作用。但当前二氧化碳肥料主要使用在蔬菜、花卉等C3作物的设施栽培中,对于可以高效率使用二氧化碳的C4植物来说,使用二氧化碳同样能达到增产效果,如文献“王云霞、杨连新等,C4作物FACE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1,31”详细阐述了C4作物高粱、玉米在高浓度CO2下的营养器官变化和产量增长情况。但是,对于另外一种C4作物甘蔗,其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种植时其产量品质的变化还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者通过多年的甘蔗种植试验,总结出一套通过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促进甘蔗生长的方法,为甘蔗的高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蔗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甘蔗种植前20~30天,将耕种地施用腐熟厩肥和秸秆碎末,腐熟厩肥以900~1300kg/亩施用,秸秆碎末以500-800kg/亩施用,分撒均匀厩肥和秸秆碎末之后,每亩喷0.5-0.8%秸秆发酵菌液50-100kg,然后旋耕50~60cm,让厩肥和泥土均匀混合。甘蔗种植前5~10天在耕种地内挖土壤深度为25~30cm的种植沟,沟间距为坡地90~100cm、水田110~120cm用薄膜覆盖住种植沟。所述的植物秸秆粉末粒度为8mm以下,浸泡松软。步骤二:栽种甘蔗时,沟内使用含8-12%复合肥的家畜粪便腐熟肥,其厚度5-8cm,选用抗病甘蔗种茎秆连续摆入蔗沟,密度为6-8个/m,接种蚯蚓,接种量为0.1-0.3kg/m2,回土盖种,浇灌后,将地膜重新覆盖;地膜两侧压实,上面盖少许碎土,使得膜下弱光。所述的家畜粪便腐熟肥是将家畜粪便与植物秸秆按质量比为1-1.5:2-3混合,加入8-12%的复合肥、2-4%的中量元素肥搅拌均匀发酵制成。步骤三:待甘蔗长到100cm时,在甘蔗每行之间铺上切碎的杂草与牛粪混合物,铺平后每亩喷3-5%秸秆发酵菌液100kg,再盖一层3cm的秸秆基质,然后接种生长良好的木腐菌。生长中期剥下的甘蔗叶、除的杂草剪为20-30cm的长度铺在甘蔗行间,喷洒5%的秸秆降解菌液。生长中期释放赤眼蜂,其密度为8-10万头/亩,用来防治甘蔗螟虫,每周根据发酵料的变化情况,添加培养料和木腐菌、秸秆发酵菌液。所述的杂草与牛粪混合物的制作过程为:将鲜牛粪与粉碎粒度为3-5cm的杂草、树叶混合,调节碳氮比为23-25:1,加入其质量1.5-2.3%的磷酸钙和1-1.5%的碳酸钙,调节含水量68-75%、pH6.8-7.2。混合物在甘蔗行间厚度不低于10cm。所述的秸秆基质含有玉米秸秆、大豆秸秆、松木屑,其质量比为6-8:2-3.5:1,粒度5cm以下,浸泡松软,含水量70-85%,为木腐菌的培养基质;同时为下层基质保温,促进秸秆腐熟菌的发酵。所述的木腐菌包含密粘褶菌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将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物和密粘褶菌接种物按质量比为1-1.6:3-3.5混合,接种量为0.3-0.5kg/m2。密粘褶菌Gloeophyllumtrabeum(Pers.)Murrill购自中国科学院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将购买获得的菌种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接种到PDA斜面培养基上,26℃培养14d活化;使用松木粉培养基将活化密粘褶菌扩大培养,待培养基表面布满菌丝即可。选用的菌种为白腐菌的典型种黄孢原毛平革菌(BKMF1767),购自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中心.菌种驯化菌种接种在马铃薯(PDA)琼脂培养基上,待培养5-7d长满孢子后,刮取孢子制成浓度为2.0×106个mL-1的孢子悬液。取5mL制得的孢子悬液接入麸皮、稻草与土豆汁质量比为3:7:35的灭菌固体培养料中,于37℃培养,待菌丝布满即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甘蔗播种前使用足量的有机肥,加入能分解有机肥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木腐菌、能分解有机物的蚯蚓、秸秆发酵菌,构建成一个高活性的产碳生态圈。通过土壤浅层的EM发酵菌分解产热,为上层生长的木腐菌提供生长热量,木腐菌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可以由蚯蚓和EM菌进一步使用,多种微生物的互利的生长代谢产生足量CO2增加甘蔗行间二氧化碳浓度,提高甘蔗的光合速率。而且甘蔗生长的高温环境、其枝叶提供的弱光环境都有利于木腐菌等微生物组建的生态圈高效运转,采摘的甘蔗叶片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分解原料。另外,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同时促进了土壤间物质转换和腐殖质的形成,分解甘蔗根部分泌的化感物质,降低连作产生的病害,增加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使得土壤长时间保持高生物活性和高产碳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核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甘蔗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甘蔗种植前30天,将耕种地施用腐熟厩肥和秸秆碎末,腐熟厩肥以1200kg/亩施用,秸秆碎末以800kg/亩施用,分撒均匀厩肥和秸秆碎末之后,每亩喷0.5%秸秆发酵菌液50kg,然后旋耕60cm,让厩肥和泥土均匀混合。甘蔗种植前10天在耕种地内挖土壤深度为30cm的种植沟,沟间距为坡地100cm、水田120cm用薄膜覆盖住种植沟。所述的植物秸秆粉末粒度为8mm以下,浸泡松软。步骤二:沟内使用含10%复合肥的家畜粪便腐熟肥,其厚度为8cm,选用抗病甘蔗种茎秆连续摆入蔗沟,密度为6-8个/m,接种蚯蚓,接种量为0.1kg/m2,回土盖种,浇灌后,将地膜重新覆盖;地膜两侧压实,上面盖少许碎土,使得膜下弱光。所述的家畜粪便腐熟肥是将家畜粪便与植物秸秆按质量比为1.2:2混合,加入12%的复合肥、2%的中量元素肥搅拌均匀发酵制成。步骤三:待甘蔗长到100cm时,在甘蔗每行之间铺上切碎的杂草与牛粪混合物,铺平后每亩喷5%秸秆发酵菌液100kg,再盖一层3cm的秸秆基质,然后接种生长良好的木腐菌,其中白腐菌接种物、密粘褶菌接种物质量比1:3,接种量为0.5kg/m2。生长中期剥下的甘蔗叶、除的杂草剪为20-30cm的长度铺在甘蔗行间,喷洒5%的秸秆降解菌液。每周根据发酵料的变化情况,添加培养料和木腐菌、秸秆发酵菌液。所述的杂草与牛粪混合物的制作过程为:将鲜牛粪与粉碎粒度为5cm的杂草、树叶混合,调节碳氮比为25:1,加入其质量2.3%的磷酸钙和1.5%的碳酸钙,调节含水量75%、pH7。混合物在甘蔗行间厚度8cm。所述的秸秆基质含有玉米秸秆、大豆秸秆、松木屑,其质量比为6:2:1,粒度3cm,浸泡松软,含水量70%。所述的木腐菌包含密粘褶菌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将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物和密粘褶菌接种物按质量比为1:3混合,接种量为0.3kg/m2。实施例2一种甘蔗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甘蔗种植前20天,将耕种地施用腐熟厩肥和秸秆碎末,腐熟厩肥以900kg/亩施用,秸秆碎末以500kg/亩施用,分撒均匀厩肥和秸秆碎末之后,每亩喷0.5%秸秆发酵菌液50kg,然后旋耕50cm,让厩肥和泥土均匀混合。甘蔗种植前5天在耕种地内挖土壤深度为25cm的种植沟,沟间距为坡地90cm、水田110cm,用薄膜覆盖住种植沟。所述的植物秸秆粉末粒度为5mm,浸泡松软。步骤二:栽种甘蔗时,在沟内使用含8%复合肥的家畜粪便腐熟肥,其厚度为5cm,选用抗病甘蔗种茎秆连续摆入蔗沟,密度为6-8个/m,接种蚯蚓,接种量为0.2kg/m2,回土盖种,浇灌后,将地膜重新覆盖;地膜两侧压实,上面盖少许碎土,使得膜下弱光。所述的家畜粪便腐熟肥是将家畜粪便与植物秸秆按质量比为1.3:2混合,加入12%的复合肥、2%的中量元素肥搅拌均匀发酵制成。步骤三:待甘蔗长到100cm时,在甘蔗每行之间铺上切碎的杂草与牛粪混合物,铺平后每亩喷3%秸秆发酵菌液100kg,再盖一层3cm的秸秆基质,然后接种生长良好的木腐菌,其中白腐菌接种物、密粘褶菌接种物质量比1:3.2,接种量为0.3kg/m2。生长中期剥下的甘蔗叶、除的杂草剪为20-30cm的长度铺在甘蔗行间,喷洒5%的秸秆降解菌液。每周根据发酵料的变化情况,添加培养料和木腐菌、秸秆发酵菌液。所述的杂草与牛粪混合物的制作过程为:将鲜牛粪与粉碎粒度为5cm的杂草、树叶混合,调节碳氮比为23:1,加入其质量1.6%的磷酸钙和1%的碳酸钙,调节含水量68%、pH7。混合物在甘蔗行间厚度8cm。所述的秸秆基质含有玉米秸秆、大豆秸秆、松木屑,其质量比为8:3.5:1,粒度3cm,浸泡松软,含水量70%。所述的木腐菌包含密粘褶菌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将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物和密粘褶菌接种物按质量比为1.6:3.5混合,接种量为0.5kg/m2。实施例3一种甘蔗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甘蔗种植前25天,将耕种地施用腐熟厩肥和秸秆碎末,腐熟厩肥以1100kg/亩施用,秸秆碎末以700kg/亩施用,分撒均匀厩肥和秸秆碎末之后,每亩喷0.7%秸秆发酵菌液70kg,然后旋耕60cm,让厩肥和泥土均匀混合。甘蔗种植前8天在耕种地内挖土壤深度为28cm的种植沟,沟间距为坡地100cm、水田120cm用薄膜覆盖住种植沟。所述的植物秸秆粉末粒度为8mm以下,浸泡松软。步骤二:沟内使用含10%复合肥的家畜粪便腐熟肥,其厚度为8cm,选用抗病甘蔗种茎秆连续摆入蔗沟,密度为8个/m,接种蚯蚓,接种量为0.2kg/m2,回土盖种,浇灌后,将地膜重新覆盖;地膜两侧压实,上面盖少许碎土,使得膜下弱光。所述的家畜粪便腐熟肥是将家畜粪便与植物秸秆按质量比为1:2.5混合,加入11%的复合肥、3%的中量元素肥搅拌均匀发酵制成。步骤三:待甘蔗长到100cm时,在甘蔗每行之间铺上切碎的杂草与牛粪混合物,铺平后每亩喷5%秸秆发酵菌液100kg,再盖一层3cm的秸秆基质,然后接种生长良好的木腐菌,其中白腐菌接种物、密粘褶菌接种物质量比1:3,接种量为0.5kg/m2。生长中期剥下的甘蔗叶、除的杂草剪为20-30cm的长度铺在甘蔗行间,喷洒5%的秸秆降解菌液。每周根据发酵料的变化情况,添加培养料和木腐菌、秸秆发酵菌液。所述的杂草与牛粪混合物的制作过程为:将鲜牛粪与粉碎粒度为5cm的杂草、树叶混合,调节碳氮比为24:1,加入其质量2.3%的磷酸钙和1.5%的碳酸钙,调节含水量75%、pH7。混合物在甘蔗行间厚度8cm。所述的秸秆基质含有玉米秸秆、大豆秸秆、松木屑,其质量比为6:2:1,粒度3cm,浸泡松软,含水量66%。所述的木腐菌包含密粘褶菌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将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物和密粘褶菌接种物按质量比为1.6:3混合,接种量为0.4kg/m2。实施例4一种甘蔗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甘蔗种植前22天,将耕种地施用腐熟厩肥和秸秆碎末,腐熟厩肥以1000kg/亩施用,秸秆碎末以680kg/亩施用,分撒均匀厩肥和秸秆碎末之后,每亩喷0.5%秸秆发酵菌液70kg,然后旋耕50cm,让厩肥和泥土均匀混合。甘蔗种植前5天在耕种地内挖土壤深度为25cm的种植沟,沟间距为坡地90cm、水田110cm,用薄膜覆盖住种植沟。所述的植物秸秆粉末粒度为4mm,浸泡松软。步骤二:栽种甘蔗时,在沟内使用含8%复合肥的家畜粪便腐熟肥,其厚度为5cm,选用抗病甘蔗种茎秆连续摆入蔗沟,密度为6-8个/m,接种蚯蚓,接种量为0.1kg/m2,回土盖种,浇灌后,将地膜重新覆盖;地膜两侧压实,上面盖少许碎土,使得膜下弱光。所述的家畜粪便腐熟肥是将家畜粪便与植物秸秆按质量比为1.3:2.5混合,加入8%的复合肥、2%的中量元素肥搅拌均匀发酵制成。步骤三:待甘蔗长到100cm时,在甘蔗每行之间铺上切碎的杂草与牛粪混合物,铺平后每亩喷3%秸秆发酵菌液100kg,再盖一层3cm的秸秆基质,然后接种生长良好的木腐菌,其中白腐菌接种物、密粘褶菌接种物质量比1:3.2,接种量为0.3kg/m2。生长中期剥下的甘蔗叶、除的杂草剪为20-30cm的长度铺在甘蔗行间,喷洒5%的秸秆降解菌液。每周根据发酵料的变化情况,添加培养料和木腐菌、秸秆发酵菌液。所述的杂草与牛粪混合物的制作过程为:将鲜牛粪与粉碎粒度为5cm的杂草、树叶混合,调节碳氮比为23:1,加入其质量1.6%的磷酸钙和1%的碳酸钙,调节含水量68%、pH7。混合物在甘蔗行间厚度11cm。所述的秸秆基质含有玉米秸秆、大豆秸秆、松木屑,其质量比为8:3.5:1,粒度3cm,浸泡松软,含水量70%。所述的木腐菌包含密粘褶菌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将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物和密粘褶菌接种物按质量比为1.5:3.3混合,接种量为0.3kg/m2。实施例5一种甘蔗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甘蔗种植前29天,将耕种地施用腐熟厩肥和秸秆碎末,腐熟厩肥以1180kg/亩施用,秸秆碎末以780kg/亩施用,分撒均匀厩肥和秸秆碎末之后,每亩喷0.8%秸秆发酵菌液70kg,然后旋耕50cm,让厩肥和泥土均匀混合。甘蔗种植前5天在耕种地内挖土壤深度为25cm的种植沟,沟间距为坡地90cm、水田110cm,用薄膜覆盖住种植沟。所述的植物秸秆粉末粒度为6mm,浸泡松软。步骤二:栽种甘蔗时,在沟内使用含8%复合肥的家畜粪便腐熟肥,其厚度为5cm,选用抗病甘蔗种茎秆连续摆入蔗沟,密度为7个/m,接种蚯蚓,接种量为0.2kg/m2,回土盖种,浇灌后,将地膜重新覆盖;地膜两侧压实,上面盖少许碎土,使得膜下弱光。所述的家畜粪便腐熟肥是将家畜粪便与植物秸秆按质量比为1:3混合,加入11%的复合肥、2%的中量元素肥搅拌均匀发酵制成。步骤三:待甘蔗长到100cm时,在甘蔗每行之间铺上切碎的杂草与牛粪混合物,铺平后每亩喷5%秸秆发酵菌液100kg,再盖一层3cm的秸秆基质,然后接种生长良好的木腐菌,其中白腐菌接种物、密粘褶菌接种物质量比1.6:3.2,接种量为0.3kg/m2。生长中期剥下的甘蔗叶、除的杂草剪为20-30cm的长度铺在甘蔗行间,喷洒5%的秸秆降解菌液。每周根据发酵料的变化情况,添加培养料和木腐菌、秸秆发酵菌液。所述的杂草与牛粪混合物的制作过程为:将鲜牛粪与粉碎粒度为5cm的杂草、树叶混合,调节碳氮比为24:1,加入其质量1.8%的磷酸钙和1%的碳酸钙,调节含水量68%、pH7。混合物在甘蔗行间厚度11cm。所述的秸秆基质含有玉米秸秆、大豆秸秆、松木屑,其质量比为6:2.1:1,粒度3cm,浸泡松软,含水量70%。所述的木腐菌包含密粘褶菌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将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物和密粘褶菌接种物按质量比为1.5:3.4混合,接种量为0.3kg/m2。试验例在普定县甘蔗种植基地,选择地势平缓、肥效成分差异不大的甘蔗田10亩,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亩,两组同一地域,但是不相连,都处于背风面,两组统一耕作,种植的甘蔗品种为“黑蔗2号”。试验组按使用本发明种植方法,对照组常规种植,并按实施例使用有机肥,但是不接种木腐菌、秸秆发酵菌、蚯蚓。两组使用基肥、追肥、农药一致。在试验组施用接种木腐菌两个周后,在两个处理组随机取10个点,观察测量土壤微生物数量、CO2通量、空气CO2浓度、光合速率,测量时间选在下午,每周测一次,连续测7次,取其平均值,甘蔗收获后记录其产量和含糖量。土壤生物数量测量结果:由表可以看出,试验组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后,土壤中细菌数量是对照组的3.3倍、放线菌数量是对照组的3.1倍、真菌数量是对照组的2.4倍,试验组土壤生物数量有明显的提高。二氧化碳通量、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甘蔗的净光合速率测量结果如下表:试验组对照组二氧化碳通量813mg/m2h294mg/m2h二氧化碳浓度723μL/L279μL/L净光合速率37.45μmolCO2/m2s29.47umolCO2/m2s由表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产品后,试验组二氧化碳通量为对照组的2.8倍,二氧化碳浓度为对照组的2.6倍,净光合速率土壤中土壤中的产碳量和二氧化碳浓度都有显著提高,甘蔗的净光合速率提高了27%。甘蔗收割后,亩产量和含糖量统计如下表:试验组对照组亩产量(t)6.15.2含糖量(%)21.6719.3由表可以看出,试验组产量提高了17%,含糖量提高了12.3%。试验表明,本发明使用的种植方法增加了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性,为甘蔗提供了充足的二氧化碳,提高甘蔗的净光合速率,增加了甘蔗的产量和含糖量。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