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粘结易脱膜的复合保湿养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545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粘结易脱膜的复合保湿养护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保湿养护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粘结易脱膜的复合保湿养护膜。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混凝土保湿养护膜内侧一面为有毛的无纺布,当保湿养护膜贴合在混凝土表面上完成养护之后,无纺布与粗糙的混凝土表面渗透为一体,不易撕除,同时由于无纺布强度低,在完工后的撕除过程中容易破碎,在混凝土墙体表面形成斑驳碎片,严重影响混凝土工程的外观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粘结易脱膜的复合保湿养护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予以实现的:

一种防粘结易脱膜的复合保湿养护膜,由外塑料薄膜层、吸水混合层、复合材料层构成,所述外塑料薄膜层的内侧设有吸水混合层,所述吸水混合层由吸水材料和粘性胶构成,所述吸水混合层的内侧设有复合材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材料层由薄膜和无纺布热压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无纺布的内侧一面为无毛光滑面。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无纺布的内侧一面涂刷有粘性胶。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材料层上设有若干渗透小孔。

进一步的,所述渗透小孔的直径为2mm,渗透小孔与渗透小孔之间的间距为10mm。

进一步的,所述外塑料薄膜层的外侧还设有保温层。

本发明由外塑料薄膜层、吸水混合层、复合材料层构成,所述吸水混合层由吸水材料和粘性胶构成,具有超强的吸水保湿性能,与粘性胶结合通过复合材料层上的渗透小孔粘贴在混凝土表面上。由于复合材料层由薄膜和无纺布热压而成,且无纺布的内侧一面为无毛光滑面,因此具有较好的强度,并且不会与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形成互相交织粘结的现象,在工程完成保湿养护后,可迅速将复合保湿养护膜整体撕除,不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外观和质量,具有防粘结、易脱膜、保湿养护效果好、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外塑料薄膜层, 2—吸水混合层, 3—复合材料层, 4—渗透小孔,5—水泥混凝土, 6—吸水材料,7—粘性胶, 8—薄膜, 9—无纺布, 10—粘胶层, 11—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水泥混凝土5的表面粘贴有一种防粘结易脱膜的复合保湿养护膜,所述防粘结易脱膜的复合保湿养护膜由外塑料薄膜层11、吸水混合层2、复合材料层3构成,所述外塑料薄膜层11的内侧设有吸水混合层2,所述吸水混合层2的内侧设有复合材料层3。

所述吸水混合层2由吸水材料6和粘性胶7混合组成。吸水材料6可采用淀粉、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的接枝共聚产品,或者丙烯酸钠、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产品。所述高分子吸水材料6具有超强的吸水保湿性能,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千倍的水分,无毒、无害、无污染,所吸水分不能被简单的物理方法挤出,并且可反复释水、吸水。粘性胶7可以采用以聚乙烯醇、丙烯酸、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酯、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水溶性酚醛树脂为主体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组成的水溶性粘性胶7。

所述复合材料层3由薄膜8和无纺布9构成,所述无纺布9最好采用内侧一面为无毛光滑面的无纺布9,将薄膜8与无纺布9通过热压或胶合的方式连接为一体形成复合材料层3,厚度为0.02-0.05毫米。然后在复合材料层3上打孔,使复合材料层3上均匀布满若干渗透小孔4,所述渗透小孔4的直径采用1-3mm,渗透小孔4与渗透小孔4之间的间距为5-20mm。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渗透小孔4的直径优先采用2mm,渗透小孔4与渗透小孔4之间的间距优先采用10mm。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水泥混凝土5的表面粘贴有一种防粘结易脱膜的复合保湿养护膜,所述防粘结易脱膜的复合保湿养护膜由外塑料薄膜层11、吸水混合层2、复合材料层3构成,所述外塑料薄膜层11的内侧设有吸水混合层2,所述吸水混合层2的内侧设有复合材料层3。

所述吸水混合层2只由吸水材料6构成。吸水材料6可采用淀粉、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的接枝共聚产品,或者丙烯酸钠、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产品。所述复合材料层3由多层薄膜8和多层无纺布9通过熔合、或缝合、或热压、或胶合构成。所述外塑料薄膜层11、吸水混合层2、复合材料层3之间通过两端、或中间用粘性胶7胶合、或缝合、或热压的方式互相结合。所述复合材料层3上打孔设有设渗透小孔4。

在有些情况下,可在无纺布9的内侧一面涂刷粘胶层10,以增强复合保湿养护膜的粘贴性能。在所述外塑料薄膜层11的外侧还可设置保温层11,以增强复合保湿养护膜的保温保湿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修饰,如用其它材料代替无纺布9或薄膜8等,这些替换、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