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光纤拉丝送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952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光纤拉丝送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拉丝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型光纤拉丝送棒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拉丝送棒装置主要由送棒机构与拉丝炉构成,是光纤拉丝塔的重要设备,担负夹持光棒及按照设定工艺速度将棒送入拉丝炉内,完成光纤拉丝。送棒机构主要由机架、直线导轨、滚珠丝杠、夹棒夹具以及驱动电机等组成,其中导轨、丝杠与驱动电机是决定送棒精密度的重要零部件。确保导轨及丝杠在整根光棒拉丝过程中的直线度很重要,因为这将影响到拉丝后光纤的不圆度指标。由于送棒机构安装在靠近拉丝炉的位置,拉丝过程中,在保证送棒导轨、丝杠的设计、安装精度前提下,拉丝炉及光棒散发的热量会造成送棒机构的导轨及丝杠变形,从而对送棒精度产生影响。现有技术中,在送棒机构与拉丝炉及光棒之间设有固定的、整块的挡热板,如图3所示,夹具支架1′与二个滑块连接板2′和3′通过螺栓连接,挡热板4′就插在二个滑块连接2′和3′之间设计的间隙内, 滑块连接板3′与滑块5′、导轨6′以及丝杠7′连接,导轨6′和丝杠7′再固定在机体8′上。由图可见,滑块连接板2′和3′之间的间隙大大降低了连接刚性和强度,同时长的挡热板4′在间隙内很容易与滑块连接板2′、3′接触产生摩擦,影响送棒精度,产生噪声并导致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改进型光纤拉丝送棒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挡热效果可靠,减小拉丝炉及光棒散发的热量对送棒精度的影响,确保拉丝后光纤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光纤拉丝送棒装置,包括塔架、送棒机构及拉丝炉,所述送棒机构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塔架顶面,所述拉丝炉固定设置在所述塔架的侧面;所述送棒机构包括机架,滚珠丝杠、驱动电机及二个直线导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夹棒夹具通过支架与所述滚珠丝杠及所述直线导轨连接;挡热板由若干片矩形不锈钢板通过轻型合页连接构成,每片所述不锈钢板上下两端的轻型合页反向设置,所述挡热板的上端连接所述支架,所述拉丝炉的顶部设有托盘,所述挡热板依靠自重悬垂并且下端延伸进入所述托盘。

进一步的:

所述轻型合页为L50型轻型合页 。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改进型光纤拉丝送棒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挡热效果可靠,减小拉丝炉及光棒散发的热量对送棒精度的影响,确保拉丝后光纤的质量,同时避免现有技术中降低连接强度与刚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塔架4、送棒机构100及拉丝炉5,送棒机构100垂直固定设置在塔架4的顶面,拉丝炉5固定设置在塔架4的侧面。送棒机构100包括机架1,滚珠丝杠8、驱动电机(未在图中画出)及二个直线导轨7设置在机架1上,滚珠丝杠8与二个直线导轨7平行设置,夹棒夹具2通过支架13与滚珠丝杠8及直线导轨7连接,在实际操作时,驱动电机可驱动滚珠丝杠8带动支架13及夹棒夹具2沿直线导轨7作上下移动。挡热板9由若干片矩形不锈钢板12通过轻型合页11连接构成,轻型合页11为L50型轻型合页(GB7278-87),每片不锈钢板12上下两端的轻型合页11反向设置,挡热板9的上端连接支架13,拉丝炉5的顶部设有托盘10,挡热板9依靠自重悬垂并且下端延伸进入托盘10,托盘10的大小与不锈钢板12的大小相适应,托盘10用于挡热板9的不锈钢板12的叠放。

在初始状态下,支架13及夹棒夹具2位于机架1的上端,挡热板9顶端固定在支架13上,由若干片不锈钢板12通过轻型合页11连接构成的挡热板9因自重呈下垂状态,挡热板9的下端延伸进入托盘10。进行拉丝作业时,将光棒3夹持在夹棒夹具2上,即可开始拉丝作业,驱动电机驱动滚珠丝杠8,带动支架13及夹棒夹具2沿直线导轨7下移,从而带动光棒3下移,送入拉丝炉5中熔融,光纤6由炉下口牵引出,实现光纤拉丝生产。随着支架13及夹棒夹具2带动光棒3下移,光棒3不断送入拉丝炉5内,挡热板9的因自重呈下垂的各块不锈钢板12逐一进入托盘10,由于每片不锈钢板12上下两端的轻型合页11反向设置,上下相邻的两片不锈钢板12从两侧折叠进入托盘10,后续的挡热板9的不锈钢板12将依次逐片整齐叠放至托盘10中。在整个拉丝过程中,拉丝炉5及光棒3将产生大量辐射热,由于挡热板9在拉丝炉5及光棒3与滚珠丝杠8及直线导轨7之间的阻隔作用,挡热板9始终将拉丝炉5及光棒3的辐射热与滚珠丝杠8及直线导轨7隔离,避免热量辐射到丝杠及导轨上,减小拉丝炉及光棒散发的热量对送棒精度的影响,确保拉丝后光纤的质量。同时,由于无需在支架与滑块的连接板间设计空隙,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降低连接强度与刚性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