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有机肥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蚯蚓粪为基质的烤烟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种植业规模化集约化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生物有机肥料原料的选择不当、质量低劣、配方不合理、耕地紧张、化肥的滥用以及烤烟缺乏科学的轮作和换茬机制,从而造成了大部分烤烟种植区普遍存在烟草产品品质差、土壤肥力严重退化以及土壤生物活性变弱的问题。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养牛场规模化集约化,牛粪便对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牛粪沼渣是牛粪发酵沼气后残留在沼气池底部的渣子,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酸、粗蛋白、氮、磷、钾、纤维丰富和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纤维丰富,但这些残留物一般都是作为废物直接抛弃;针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蚯蚓堆制处理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利用。现有的专利主要都是针对如何养殖高品质的蚯蚓以及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技术。而蚯蚓粪作为蚯蚓消解后另一高品质的副产物,如何在养殖蚯蚓时,产出更高品质的蚯蚓粪,在现有的技术和发明专利中很少得到体现。现有的技术只是针对运用蚯蚓来消解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以及如何利用有机固体废弃物来养殖出更优质的蚯蚓,忽视了利用不同有机固体废弃物以及在不同蚯蚓接种的密度对蚯蚓粪含有高有机质、氮、磷、钾以及腐殖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以蚯蚓粪为基质的烤烟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有机肥不仅能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生存环境,提升土壤肥力和透气性,还能帮主提高无机化肥的利用率,从而实现改善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以蚯蚓粪为基质的烤烟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混合基料:选择平整土地并对地面进行硬化,修建搅拌槽并安装槽式翻抛机,将生活污泥、牛粪和秸秆按照5:4:1的质量比置于搅拌槽中,秸秆置于最下层,牛粪置于中间层,污泥置于最上层,秸秆与牛粪之间以及牛粪与污泥之间均铺设一层凹凸棒石粉,启动翻抛机对物料进行搅拌,得到混合基料,备用;
(2)、混合基料发酵:取发酵剂和麦麸按照1: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发酵基,然后按照600g发酵基/1t混合基料的加入比例,将发酵基均匀撒入混合基料内,用翻抛机搅拌均匀,进行发酵;所述发酵剂由双岐杆菌25-30%、乳酸菌15-20%、巨大芽孢杆菌10-25%、酵母菌10-25%、放线菌10-20%和米曲霉菌15-20%组成;
(3)、添加em菌:按照2升em稀释液/1吨混合基料的加入比例,在发酵后的混合基料中加入em稀释液,然后用翻抛机搅拌均匀,即得到蚯蚓饲料,备用;
(4)、铺设蚯蚓料床:选择平整的土地,将蚯蚓饲料堆成条状料床,料床的宽为80-100cm,高20-30cm,将蚯蚓料床湿度调节至60-70%,蚯蚓料床中间沿料床的长度方向挖一条沟,沟上部宽12-20cm,沟的深度与料床高度相同,然后将湿度不高于60%的蚯蚓粪撒入沟内,控制蚯蚓粪层的在厚度5-10cm之间,最后在沟内撒入蚯蚓种苗,在蚯蚓养殖过程中,污泥、牛粪和秸秆制成的饲料转化为蚯蚓粪;
(5)、制备混合原料:将蚯蚓与蚯蚓粪进行分离处理,蚯蚓循环使用,蚯蚓粪筛去杂物后,进行晾晒,控制蚯蚓粪的水分在45-55%之间,然后粉碎过5目筛,将过筛后的蚯蚓粪与腐殖酸按照3: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原料,备用;
(6)、混合制肥:将混合原料进行造粒,然后加入稀释后的em菌原液,搅拌均匀,得到粒状基料,最后按照重量百分比,取粒状基料60%、尿素10%、磷酸二氢铵18%、硫酸钾12%,混合均匀后打包,即得到烤烟专用有机肥。
作为本发明一种以蚯蚓粪为基质的烤烟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1)中搅拌槽内安装的槽式翻抛机功率不低于12kw,搅拌槽内生活污泥、牛粪和秸秆的整体堆放厚度控制在60-80cm。
作为本发明一种以蚯蚓粪为基质的烤烟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1)中,控制最终得到的混合基料综合含水率为45-55%。
作为本发明一种以蚯蚓粪为基质的烤烟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2)的发酵过程中,混合基料温度超过60℃时,每天翻堆降温1次,15-20天后,堆温降至40℃以下,发酵完成。
作为本发明一种以蚯蚓粪为基质的烤烟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3)使用的em稀释液为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0亿cfu/ml的菌原液经过20倍稀释后得到。
作为本发明一种以蚯蚓粪为基质的烤烟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4)中,每米料床投入1.5kg蚯蚓种苗。
作为本发明一种以蚯蚓粪为基质的烤烟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6)使用的em稀释液为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0亿cfu/ml的菌原液经过10倍稀释后得到。
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是利用牛粪、生活类污泥和农作物秸秆为培养基先进行蚯蚓饲养,节约了培养基的原料而且还处理了农业以及畜牧业的垃圾;待蚯蚓饲养完成后采收蚯蚓并收集新鲜蚯蚓粪;除此之外,蚯蚓粪中还含有酶等生物活性物质,施肥后还能提高烟草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二、本发明在有机肥的制备过程中添加的有腐殖酸、一定比例的em稀释液和不同比例的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钾,腐殖酸可以使肥料增效,改良土壤,刺激作物生长,改善作物质量能功效,em稀释液能够增强置物的新陈代谢,促进置物的光合作用,强化置物叶片保护膜,抵抗病原菌,促使根系发达等效果,特别适用于烤烟。
三、本发明在有机肥的制备过程中,在制备蚯蚓粪时在饲料中加入了由复合菌群组成的发酵剂,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脂肪酶、蛋白酶、糖酶和植酸酶等活性消化酶,降解植物饲料中脂肪、蛋白质和较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促进蚯蚓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四、本发明在有机肥的制备过程中,在制备蚯蚓粪时将凹凸棒石粉铺设在秸秆与牛粪以及牛粪与污泥之间,然后进行翻料操作,凹凸棒石粉能够均匀分散至基料内,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凹凸棒石粉具有良好的保氮及承载性能,可有效提高饲料的营养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以蚯蚓粪为基质的烤烟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混合基料:选择平整土地并对地面进行硬化,修建搅拌槽并安装槽式翻抛机,将生活污泥、牛粪和秸秆按照5:4:1的质量比置于搅拌槽中,秸秆置于最下层,牛粪置于中间层,污泥置于最上层,秸秆与牛粪之间以及牛粪与污泥之间均铺设一层凹凸棒石粉,启动翻抛机对物料进行搅拌,得到混合基料,备用;其中,使用的凹凸棒石粉为经过特殊处理的凹凸棒石粉,特殊处理的凹凸棒石粉由以下方法得到:取凹凸棒石粉加稀盐酸(0.2mol/l),混匀后得到泥块状凹凸棒石,将泥块状凹凸棒石进行微波(功率35w)活化30min,最后经过干燥后,得到块状凹凸棒石,再将块状凹凸棒石进行高温(1200-1400℃)煅烧,然后再粉碎过50目筛,该凹凸棒石粉经过特殊处理后具有多孔晶体结构,不但能吸附过程中的营养元素,还能够改善饲料的物理性质,更适于蚯蚓的养殖。
搅拌槽内安装的槽式翻抛机功率不低于12kw,搅拌槽内生活污泥、牛粪和秸秆的整体堆放厚度控制在60cm;控制最终得到的混合基料综合含水率为45%;
(2)、混合基料发酵:取发酵剂和麦麸按照1: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发酵基,然后按照600g发酵基/1t混合基料的加入比例,将发酵基均匀撒入混合基料内,用翻抛机搅拌均匀,进行发酵;所述发酵剂由双岐杆菌25%、乳酸菌15%、巨大芽孢杆菌10%、酵母菌10%、放线菌20%和米曲霉菌20%组成;发酵过程中,混合基料温度超过60℃时,每天翻堆降温1次,15-20天后,堆温降至40℃以下,发酵完成;
(3)、添加em菌:按照2升em稀释液/1吨混合基料的加入比例,在发酵后的混合基料中加入em稀释液,然后用翻抛机搅拌均匀,即得到蚯蚓饲料,备用;em稀释液为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0亿cfu/ml的菌原液经过20倍稀释后得到;
(4)、铺设蚯蚓料床:选择平整的土地,将蚯蚓饲料堆成条状料床,料床的宽为80cm,高20cm,将蚯蚓料床湿度调节至60%,蚯蚓料床中间沿料床的长度方向挖一条沟,沟上部宽12cm,沟的深度与料床高度相同,然后将湿度不高于60%的蚯蚓粪撒入沟内,每米料床投入1.5kg蚯蚓种苗,控制蚯蚓粪层的在厚度5cm,最后在沟内撒入蚯蚓种苗,在蚯蚓养殖过程中,污泥、牛粪和秸秆制成的饲料转化为蚯蚓粪;
(5)、制备混合原料:将蚯蚓与蚯蚓粪进行分离处理,蚯蚓循环使用,蚯蚓粪筛去杂物后,进行晾晒,控制蚯蚓粪的水分在45%,然后粉碎过5目筛,将过筛后的蚯蚓粪与腐殖酸按照3: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原料,备用;
(6)、混合制肥:将混合原料进行造粒,然后加入稀释后的em菌原液,em稀释液为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0亿cfu/ml的菌原液经过10倍稀释后得到。搅拌均匀,得到粒状基料,最后按照重量百分比,取粒状基料60%、尿素10%、磷酸二氢铵18%、硫酸钾12%,混合均匀后打包,即得到烤烟专用有机肥。
实施例2
(1)、制备混合基料:选择平整土地并对地面进行硬化,修建搅拌槽并安装槽式翻抛机,将生活污泥、牛粪和秸秆按照5:4:1的质量比置于搅拌槽中,秸秆置于最下层,牛粪置于中间层,污泥置于最上层,秸秆与牛粪之间以及牛粪与污泥之间均铺设一层凹凸棒石粉,启动翻抛机对物料进行搅拌,得到混合基料,备用;
搅拌槽内安装的槽式翻抛机功率不低于12kw,搅拌槽内生活污泥、牛粪和秸秆的整体堆放厚度控制在80cm;控制最终得到的混合基料综合含水率为55%;
(2)、混合基料发酵:取发酵剂和麦麸按照1: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发酵基,然后按照600g发酵基/1t混合基料的加入比例,将发酵基均匀撒入混合基料内,用翻抛机搅拌均匀,进行发酵;所述发酵剂由双岐杆菌30%、乳酸菌20%、巨大芽孢杆菌10%、酵母菌10-25%、放线菌10-20%和米曲霉菌20%组成;发酵过程中,混合基料温度超过60℃时,每天翻堆降温1次,15-20天后,堆温降至40℃以下,发酵完成;
(3)、添加em菌:按照2升em稀释液/1吨混合基料的加入比例,在发酵后的混合基料中加入em稀释液,然后用翻抛机搅拌均匀,即得到蚯蚓饲料,备用;em稀释液为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0亿cfu/ml的菌原液经过20倍稀释后得到;
(4)、铺设蚯蚓料床:选择平整的土地,将蚯蚓饲料堆成条状料床,料床的宽为100cm,高30cm,将蚯蚓料床湿度调节至70%,蚯蚓料床中间沿料床的长度方向挖一条沟,沟上部宽20cm,沟的深度与料床高度相同,然后将湿度不高于60%的蚯蚓粪撒入沟内,每米料床投入1.5kg蚯蚓种苗,控制蚯蚓粪层的在厚度10cm,最后在沟内撒入蚯蚓种苗,在蚯蚓养殖过程中,污泥、牛粪和秸秆制成的饲料转化为蚯蚓粪;
(5)、制备混合原料:将蚯蚓与蚯蚓粪进行分离处理,蚯蚓循环使用,蚯蚓粪筛去杂物后,进行晾晒,控制蚯蚓粪的水分在55%,然后粉碎过5目筛,将过筛后的蚯蚓粪与腐殖酸按照3: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原料,备用;
(6)、混合制肥:将混合原料进行造粒,然后加入稀释后的em菌原液,em稀释液为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0亿cfu/ml的菌原液经过10倍稀释后得到。搅拌均匀,得到粒状基料,最后按照重量百分比,取粒状基料60%、尿素10%、磷酸二氢铵18%、硫酸钾12%,混合均匀后打包,即得到烤烟专用有机肥。
实施例3
(1)、制备混合基料:选择平整土地并对地面进行硬化,修建搅拌槽并安装槽式翻抛机,将生活污泥、牛粪和秸秆按照5:4:1的质量比置于搅拌槽中,秸秆置于最下层,牛粪置于中间层,污泥置于最上层,秸秆与牛粪之间以及牛粪与污泥之间均铺设一层凹凸棒石粉,启动翻抛机对物料进行搅拌,得到混合基料,备用;
搅拌槽内安装的槽式翻抛机功率不低于12kw,搅拌槽内生活污泥、牛粪和秸秆的整体堆放厚度控制在70cm;控制最终得到的混合基料综合含水率为50%;
(2)、混合基料发酵:取发酵剂和麦麸按照1: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发酵基,然后按照600g发酵基/1t混合基料的加入比例,将发酵基均匀撒入混合基料内,用翻抛机搅拌均匀,进行发酵;所述发酵剂由双岐杆菌25%、乳酸菌20%、巨大芽孢杆菌10%、酵母菌15%、放线菌15%和米曲霉菌15%组成;发酵过程中,混合基料温度超过60℃时,每天翻堆降温1次,15-20天后,堆温降至40℃以下,发酵完成;
(3)、添加em菌:按照2升em稀释液/1吨混合基料的加入比例,在发酵后的混合基料中加入em稀释液,然后用翻抛机搅拌均匀,即得到蚯蚓饲料,备用;em稀释液为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0亿cfu/ml的菌原液经过20倍稀释后得到;
(4)、铺设蚯蚓料床:选择平整的土地,将蚯蚓饲料堆成条状料床,料床的宽为90cm,高25cm,将蚯蚓料床湿度调节至65%,蚯蚓料床中间沿料床的长度方向挖一条沟,沟上部宽16cm,沟的深度与料床高度相同,然后将湿度不高于60%的蚯蚓粪撒入沟内,每米料床投入1.5kg蚯蚓种苗,控制蚯蚓粪层的在厚度8cm,最后在沟内撒入蚯蚓种苗,在蚯蚓养殖过程中,污泥、牛粪和秸秆制成的饲料转化为蚯蚓粪;
(5)、制备混合原料:将蚯蚓与蚯蚓粪进行分离处理,蚯蚓循环使用,蚯蚓粪筛去杂物后,进行晾晒,控制蚯蚓粪的水分在50,然后粉碎过5目筛,将过筛后的蚯蚓粪与腐殖酸按照3: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原料,备用;
(6)、混合制肥:将混合原料进行造粒,然后加入稀释后的em菌原液,em稀释液为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0亿cfu/ml的菌原液经过10倍稀释后得到。搅拌均匀,得到粒状基料,最后按照重量百分比,取粒状基料60%、尿素10%、磷酸二氢铵18%、硫酸钾12%,混合均匀后打包,即得到烤烟专用有机肥。
实验数据
实验地点:河南省襄城县十里铺镇马冢村
实验方法:待4月烟草下苗时,穴施,施肥量为80公斤/亩;
实验结果:第一年度,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每亩增产19公斤,平均株高增加5-10cm,有效叶片增加0.8片,生长期延长约5-7天,总含糖量提高1个百分点,病虫害无显著区别。
第二年度,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每亩增产26公斤,平均株高增加5-12cm,有效叶片增加1片,生长期延长约5-7天,总含糖量提高1.5个百分点,烟碱含量降低0.7个百分点,花叶病发生率降低约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