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花茶专用菌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8845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金花茶专用菌肥。



背景技术:

金花茶系山茶科山茶属金花茶组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邕宁县,由于它含有特殊的黄色色泽基因kna在植物界十分罕见,填补了黄色系列茶花的空白,因此被誉为“茶族皇后”和植物界的“大熊猫”,金花茶作为一种世界珍稀的植物资源(仅分布于广西与越南边境一带),是我国八种国家级保护植物之一,在当地一直被作为传统民间中草药,金花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金花茶药用、营养价值经权威机构检测表明,金花茶属无毒级,含有4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富含茶多酚、总皂甙、总黄酮、茶多糖、茶色素、咖啡因、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天然营养成份;以及对人体具有重要保健作用的天然有机锗(ge)、硒(se)、钼(mo)、锌(zn)、钒(v)等多种微量元素,是自然界中药用、营养价值最丰富的植物之一。

近年来其市场的开发利用十分活跃,开发面也越来越广泛,供需矛盾越来越大,然而金花茶成活甚低以及突破金花茶生长慢、产量低的疑难问题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保护及改善其野生原生态环境、促进其生产,而且肥效长久的一种金花茶专用菌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花茶专用菌肥,包含下述重量份原料:氮肥40-50份、磷肥20-30份,钾肥5-10份,氨基酸1-10份、草木灰0.3-0.5份和菌剂20-30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金花茶专用菌肥,包含下述重量份原料:氮肥45份、磷肥25份、钾肥7份、氨基酸5份、草木灰0.4份和菌剂25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菌剂,三者的重量比为10-15:20-25:10-15。

作为优选,所述的复合菌剂中有效活菌数大于10.0亿/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金花茶专用菌肥是以菌剂为原材料,在不影响金花茶野生原生态环境外,改善其生长环境,使土壤深厚、湿润、透气,促进金花茶的生产,使得金花茶的叶、花更加茂盛,而且肥效长久,配方简单,易于推广到工业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实施例1

一种金花茶专用菌肥,它包含下述重量份原料:氮肥40,磷肥30,钾肥5,氨基酸10、草木灰0.5,菌剂30份;所述的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枯草芽孢杆菌10%,侧孢芽孢杆菌25%,解淀粉芽孢杆菌10%;所述的复合菌剂中有效活菌数15.0亿/g。

实施例2

一种金花茶专用菌肥,它包含下述重量份原料:氮肥50,磷肥30,钾肥10,氨基酸1、草木灰0.5,菌剂20份;所述的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枯草芽孢杆菌15%,侧孢芽孢杆菌20%,解淀粉芽孢杆菌10%;所述的复合菌剂中有效活菌数20.0亿/g。

实施例3

一种金花茶专用菌肥,它包含下述重量份原料:氮肥45,磷肥25,钾肥7,氨基酸5、草木灰0.4,菌剂25份;所述的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菌剂,枯草芽孢杆菌13%,侧孢芽孢杆菌22%,解淀粉芽孢杆菌12%;所述的复合菌剂中有效活菌数50.0亿/g。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金花茶专用菌肥。一种金花茶专用菌肥,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重量份原料:氮肥40‑50份、磷肥20‑30份,钾肥5‑10份,氨基酸1‑10份、草木灰0.3‑0.5份和菌剂20‑30份。本发明的金花茶专用菌肥是以菌剂为原材料,在不影响金花茶野生原生态环境外,改善其生长环境,使土壤深厚、湿润、透气,促进金花茶的生产,使得金花茶的叶、花更加茂盛,而且肥效长久,配方简单,易于推广到工业规模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苏学鹏;李宏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防城港市林木良种繁育中心苗圃
技术研发日:2017.05.11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