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81580阅读:1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领域,涉及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复合物的制备。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由于气体传感器具有实时、在线、廉价、制作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广泛的用于工业生产、生物检测、环境监测等。而气敏材料作为气体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材料的气敏性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znsno3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独特的电磁性质以及较高的氧化还原、氢解等活性,很多研究都致力于它的形貌控制。目前已经合成了znsno3纳米棒、空心球、立方体、分等级空心纳米刺球等。而在实际的应用,单一的znsno3材料在应用中仍存在局限性,如工作温度高、灵敏度较低等问题。因此,通过对znsno3的掺杂改性合成znsno3/氧化物(sno2,zno等)的复合分等级材料是研究的热点,有助于实现在复杂和恶劣环境中的气体检测。

sno2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气敏材料,具有独特的气敏性质。以不同掺杂比合成znsno3和sno2的复合材料,有利于气敏性能的提高。在现有的研究中已合成了znsno3/sno2核壳结构、自组装纳米片复合结构。为了探索znsno3/sno2复合材料更广泛的应用空间,本法则聚焦于合成一种独特的znsno3/sno2复合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简化制备过程,降低成本,合成一种独特的znsno3/sno2复合结构,并改善材料的敏感性能。

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反应体系的配制,液相合成处理,产物的分离、洗涤和干燥过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一,以硝酸锌为锌源、四氯化锡为锡源,两者混合,溶于33vol%乙醇水,通过分两次不等量添加氢氧化钠在室温下形成均一悬浮液,经过充分的油浴反应和热处理制得偏锡酸锌空心球粉末。

步骤二,将所述偏锡酸锌空心球粉末,置于33vol%乙醇水溶液中并搅拌得到悬浮液ⅱ;

步骤三,将柠檬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悬浮液ⅱ中,磁力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悬浮液iii;

步骤四,以四氯化锡为锡源,溶解在33vol%乙醇水溶液中,滴加到悬浮液iii中得到悬浮液ⅳ。然后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溶解在33vol%乙醇水溶液中,再滴加到悬浮液ⅳ中得到悬浮液v;所述锡、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6;且二氧化锡和偏锡酸锌以不同质量比进行掺杂;

步骤五,将悬浮液v转移至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处理12h,制得产物;将产物进行离心、洗涤、烘干,得最终产物即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复合材料。

所述的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掺杂质量比为5%-15%,锡、柠檬酸钠的摩尔比为0-2。

水热反应温度为100-150℃,反应时间为12h。

所述的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长0.8-2.0μm;棱呈弧形展开,长120-250nm,立方体内凹且表面具凸起状物质。

所述悬浮液的配备过程如下:

过程一,配制33vol%乙醇水溶液,记为溶液ⅰ;

过程二,将偏锡酸锌空心球粉末溶于溶液ⅰ中,搅拌混合得到均匀溶液,得到悬浮液ⅱ;

过程三,将柠檬酸钠溶于溶液ⅰ中,搅拌得到均匀溶液,然后将此溶液逐滴滴加到悬浮液ⅱ中并搅拌10min,得到悬浮液iii;

过程四,将四氯化锡溶于溶液ⅰ中,搅拌得到均匀溶液,然后将两溶液逐滴滴加到悬浮液iii中,并搅拌10min,得到悬浮液ⅳ;

过程五,将氢氧化钠溶于溶液ⅰ中,搅拌得到均匀溶液,然后将此溶液逐滴滴加到悬浮液iii中,并搅拌10min,得到悬浮液v。

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使用以上制备方法制备而得,具有高气敏性能。

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价廉易得的硝酸锌、四氯化锡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沉淀法合成了偏锡酸锌空心球,再在空心球粉末中掺入不同量的sno2,以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四氯化锡为锡源,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在水热反应中自组装形成复合结构,使其比表面积、气敏性能得到提高,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材料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从图1到图8中,每个图均用不同比例显示了实验结果。

实施例一(sno2掺杂比例均为10%)

(1)配制33vol%乙醇水溶液60ml,记为溶液ⅰ。

(2)将0.5gznsno3粉末溶于30ml溶液ⅰ中,振荡10min,适当超声1-2min,得到均匀溶液ⅱ。

(3)向混合液中加入0.33mmolna3c6h5o7·2h2o于溶液ⅱ中,磁力搅拌5min中,使其均匀混合,得到溶液ⅲ。

(4)再称取0.33mmolsncl4·5h2o溶于20ml溶液ⅰ中,混合均匀后逐滴加入到溶液ⅲ中,搅拌5min,得到溶液ⅳ。

(5)称取1.98mmolnaoh溶于在10ml溶液ⅰ,搅拌得到均匀混合,将溶液逐滴加入溶液ⅳ,搅拌10min,得到溶液v。

(6)最后将溶液v转移到反应釜中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是12h。自然冷却后,用乙醇水离心洗涤数次,最后将产物在70℃下,烘干12h。

将本实施例得到的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材料进行电镜扫描后,从扫描电镜图1可以看出,本方法合成的具棱立方体长1.2-2μm,且表面均凸起。

实施例二(sno2掺杂比例均为5%)

具体实验步骤同实施例一,将步骤三中柠檬酸钠的量减小为0.165mmol,步骤四中四氯化锡的量改为0.165mmol,步骤五中氢氧化钠的量减小为0.99mmol,其他步骤不变。

将本实例制得的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复合物进行扫描。从图2可以看到,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复合物和实例一相比,减少四氯化锡的量后,立方体长为2-3μm。表面凸起状物质变为细小的颗粒状物质。

实施例三(sno2掺杂比例均为15%)

具体实验步骤同实施例一,将步骤三中柠檬酸钠的量增加为0.498mmol,步骤四中四氯化锡的量改为0.498mmol,步骤五中氢氧化钠的量增加为2.988mmol,其他步骤不变。

将本实施例所得产物进行扫描。从图3可以看出所得的表面凸起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长约2μm,表面充满粒状物,增大了材料的比表面积。

实施例四(sno2掺杂比例均为10%)

具体实验步骤同实施例一,将步骤三中柠檬酸钠的量改为0.0mmol,其他不变。

将本实例得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复合物进行扫描,如图4所示,当不加入表面活性剂柠檬酸钠时,复合物仍为长2μm左右的立方体结构,只是表面趋于平滑,表面具少量凸起状物质。

实施例五(sno2掺杂比例均为10%)

具体实验步骤同实施例一,将步骤三中柠檬酸钠的量改为0.165mmol,其他不变。

将本实施例所得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进行扫描和透射。从图5a和5b的扫描图中可以看出立方体长约2μm,棱粗,表面内凹且具凸起物。从图5c和5d透射电镜图可以看出具棱立方体的棱成弧形展开,棱细密,长120-250nm。

实施例六(sno2掺杂比例均为10%)

具体实验步骤同实施例一,将步骤三中柠檬酸钠的量改为0.0825mmol,其他不变。

将本实例所得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进行扫描,如图6所示,具棱立方体长于1μm,表面内凹具不规则凸起。

实施例七(sno2掺杂比例均为10%)

具体实验步骤同实施例一,将步骤三中柠檬酸钠的量改为0.165mmol,步骤六中的反应温度改为100℃,其他不变。

将本实施例所得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进行扫描,如图7所示,偏锡酸锌/二氧化锡凹面立方体长为0.8-1μm,棱较规整,表面内凹,镶嵌粒径20-100nm的粒子。

实施例八(sno2掺杂比例均为10%)

具体实验步骤同实施例一,将步骤三中柠檬酸钠的量改为0.165mmol,步骤六中的反应温度改为150℃,其他不变。

将本实施例所得一种偏锡酸锌/二氧化锡立方体进行扫描,如图8所示,立方体长为1.8-2μm,表面具不规则凸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