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梨幼苗培育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7066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梨育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梨幼苗培育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梨种植技术的迅速发展,无土栽培技术和育苗技术得到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应用,无土育苗基质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岩棉、草炭是无土栽培中最常采用的育苗基质的基材,但岩棉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原因的制约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草炭存在成本较高的缺陷,同时现有的培养基质还普遍存在营养不均衡、在育苗期间容易出现死苗和病虫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梨幼苗培育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梨幼苗培育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碳化稻壳20~30份、聚天门氨酸10~15份、纳米水性粘合剂10~15份、苏云金杆菌干粉1.5~2份、牡蛎壳5~10份、除虫菊3~7份、玛雅蓝粉末1~5份、废弃青柠皮3~6份、络合稀土3~6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5~15份、碳酶1~3份、蚯蚓粪2~6份、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3~0.5份、光合诱导素1~3份、蛭石5~10份和适量水。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碳化稻壳20份、聚天门氨酸10份、纳米水性粘合剂10份、苏云金杆菌干粉1.5份、牡蛎壳5份、除虫菊3份、玛雅蓝粉末1份、废弃青柠皮3份、络合稀土3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5份、碳酶1份、蚯蚓粪2份、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3份、光合诱导素1份、蛭石5份和适量水。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碳化稻壳25份、聚天门氨酸12.5份、纳米水性粘合剂12.5份、苏云金杆菌干粉1.75份、牡蛎壳7.5份、除虫菊5份、玛雅蓝粉末3份、废弃青柠皮4.5份、络合稀土4.5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10份、碳酶2份、蚯蚓粪4份、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4份、光合诱导素2份、蛭石7.5份和适量水。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碳化稻壳30份、聚天门氨酸15份、纳米水性粘合剂15份、苏云金杆菌干粉2份、牡蛎壳10份、除虫菊7份、玛雅蓝粉末5份、废弃青柠皮6份、络合稀土6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15份、碳酶3份、蚯蚓粪6份、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5份、光合诱导素3份、蛭石10份和适量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梨幼苗培育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上述的配方称取各组分;

s2、将称取的牡蛎壳、除虫菊、玛雅蓝粉末、废弃青柠皮、络合稀土、蚯蚓粪、蛭石分别进行粉碎,使其颗粒大小在5mm以下,颗粒粗细度均匀;

s3、将粉碎后原料与称取的碳化稻壳、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天门氨酸、纳米水性粘合剂、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合搅拌均匀后加水,使其含水量达60%-70%,搅拌20-40分钟,ph控制在7.0-7.5;

s4、原料拌匀后堆积发酵,做成高1.0-1.2米、底宽1-1.5米、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在其上用打一些通气孔,发酵5-10天,发酵结束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拌匀,调节含水量在60-70%之间;

s5、常压下先将温度升至100-105℃,保温20-25min;然后将温度上升至110-115℃,保温60-70min;再将温度升至120-125℃,在压力为0.13-0.14mpa的情况下保温60-70min,最后再闷置30-35min,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到28℃以下;

s6、将步骤s5所得的培养基基材与称取苏云金杆菌干粉、碳酶和光合诱导素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培育基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废弃青柠皮的添加一方面能增加培养基质腐殖质的含量,另一方面其含有的大量柠檬酸能促进金属盐与发酵液的螯合作用,生成多种易于植物吸收的螯合态营养元素,提高培养基质肥力;通过壳体的纳米孔隙来富集周边环境的钙、镁、锌、硅等多种营养物质;纳米水性粘合剂富含大量羟基和羧基功能基团,施加到培养基质中后其功能基团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能团聚和粘合土微粒,形成具有团粒结构的大粒径土颗粒,可有效改良培养基质结构,调节基质水热和营养条件,提高种子出苗率;碳酶的添加,一方面可以增加培养基质中的碳元素,促根壮苗,另一方面,其具有极小分子有机酸,可结合营养迅速渗透到作物根部,提高营养利用率,同时可以活化基质,抑制病害,平衡ph值,提升作物品质;聚天门氨酸可以螯合其他成分中游离出的中微量元素,使其在培养基质中不产生拮抗作用,促进作物对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同时增加作物的毛细根,提高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通过商业途径从生物试剂公司买到。

实施例1

一种梨幼苗培育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碳化稻壳20份、聚天门氨酸10份、纳米水性粘合剂10份、苏云金杆菌干粉1.5份、牡蛎壳5份、除虫菊3份、玛雅蓝粉末1份、废弃青柠皮3份、络合稀土3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5份、碳酶1份、蚯蚓粪2份、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3份、光合诱导素1份、蛭石5份和适量水。

实施例2

一种梨幼苗培育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碳化稻壳25份、聚天门氨酸12.5份、纳米水性粘合剂12.5份、苏云金杆菌干粉1.75份、牡蛎壳7.5份、除虫菊5份、玛雅蓝粉末3份、废弃青柠皮4.5份、络合稀土4.5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10份、碳酶2份、蚯蚓粪4份、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4份、光合诱导素2份、蛭石7.5份和适量水。

实施例3

一种梨幼苗培育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碳化稻壳30份、聚天门氨酸15份、纳米水性粘合剂15份、苏云金杆菌干粉2份、牡蛎壳10份、除虫菊7份、玛雅蓝粉末5份、废弃青柠皮6份、络合稀土6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15份、碳酶3份、蚯蚓粪6份、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5份、光合诱导素3份、蛭石10份和适量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梨幼苗培育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实施例1-实施例3所述的配方称取各组分;

s2、将称取的牡蛎壳、除虫菊、玛雅蓝粉末、废弃青柠皮、络合稀土、蚯蚓粪、蛭石分别进行粉碎,使其颗粒大小在5mm以下,颗粒粗细度均匀;

s3、将粉碎后原料与称取的碳化稻壳、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天门氨酸、纳米水性粘合剂、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合搅拌均匀后加水,使其含水量达60%-70%,搅拌20-40分钟,ph控制在7.0-7.5;

s4、原料拌匀后堆积发酵,做成高1.0-1.2米、底宽1-1.5米、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在其上用打一些通气孔,发酵5-10天,发酵结束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拌匀,调节含水量在60-70%之间;

s5、常压下先将温度升至100-105℃,保温20-25min;然后将温度上升至110-115℃,保温60-70min;再将温度升至120-125℃,在压力为0.13-0.14mpa的情况下保温60-70min,最后再闷置30-35min,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到28℃以下;

s6、将步骤s5所得的培养基基材与称取苏云金杆菌干粉、碳酶和光合诱导素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培育基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