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黄根部膨大专用型微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7038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黄根部膨大专用型微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菌肥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黄根部膨大专用型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地黄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块根是一味名贵中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已有的记载表明,经不同方法炮制的地黄在清热、凉血、润燥、养阴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现代的研究将地黄的药用价值已扩展到抗炎、抗肿瘤、预防失眠等方面。地黄的质量受到很强的地域性限制,河南省焦作市自古以来被认为具备种植地黄的最佳环境气候条件,其产出的地黄质量也最好。但是,地黄种植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连作障碍,即在同一块土地上,8-10年内只能种植一次地黄,否则将出现地黄根部膨大困难、病虫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并最终导致地黄质量和产量的双重下降。

为了刺激地黄根部膨大,提高地黄的产量和质量,多种方法如增大施肥量、调整土壤ph等已被使用,但效果并不显著。虽然近年来一些商家已生产出能够刺激植物根部膨大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大多属于化学合成产品,存在潜在的环境安全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洁无污染的高效微生物菌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生物菌肥是指包含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生物制品,能借助微生物在物质转化等方面的天然能力,增强植物的营养吸收、抗病性等,最终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产量。但是,到目前为止,市场上专门用于刺激地黄根部膨大的微生物菌肥类产品仍较为少见。立足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黄根部膨大专用型微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效果显著的地黄根部膨大专用型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黄根部膨大专用型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从地黄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地衣芽孢杆菌菌株、毕赤酵母菌菌株和哈茨木霉,将地衣芽孢杆菌菌株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在37℃、180rpm的条件下培养48h,其中lb液体培养基的成分以g/l计为:氯化钠10、酵母粉5、蛋白胨10,其余成分为水,ph7.0,121℃灭菌20min;将毕赤酵母菌菌株接种于ypd液体培养基中,在28℃、180rpm的条件下培养48h,其中ypd液体培养基的成分以g/l计为:葡萄糖20、蛋白胨10、酵母膏5,其余成分为水,ph自然,115℃灭菌30min;将哈茨木霉用pda培养基活化后采用麸皮培养基,培养7d后用无菌水涮洗培养基,过滤,取得孢子,其中pda培养基的成分以g/l计为:马铃薯200、葡萄糖20,其余成分为水,ph自然,115℃灭菌30min;最后将三种微生物培养物按照质量比1:1:1的比例进行混合制得种子液;

(2)根据牛粪与秸秆的碳氮比调整二者的比例,使混合后的碳氮比在20-25之间,含水率控制在50%-60%,将制得的种子液施加到牛粪与秸秆的混合物中,接种量为1wt%,混匀后堆成条形垛,并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发酵,期间进行翻堆,发酵35d堆制微生物菌肥,该微生物菌肥有效刺激地黄根部膨大,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牛粪秸秆的资源再利用。

本发明采用实验室特有的菌种与秸秆和牛粪复配并堆制微生物菌肥,所得产品能够有效刺激地黄根部膨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施加微生物菌肥的地黄根部图;

图2是未施加微生物菌肥的地黄根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1)种子液的制备:从地黄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地衣芽孢杆菌菌株、毕赤酵母菌菌株和哈茨木霉,将地衣芽孢杆菌菌株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在37℃、180rpm的条件下培养48h,其中lb液体培养基的成分以g/l计为:氯化钠10、酵母粉5、蛋白胨10,其余成分为水,ph7.0,121℃灭菌20min;将毕赤酵母菌菌株接种于ypd液体培养基中,在28℃、180rpm的条件下培养48h,其中ypd液体培养基的成分以g/l计为:葡萄糖20、蛋白胨10、酵母膏5,其余成分为水,ph自然,115℃灭菌30min;将哈茨木霉用pda培养基活化后采用麸皮培养基,培养7d后用无菌水涮洗培养基,过滤,取得孢子,其中pda培养基的成分以g/l计为:马铃薯200、葡萄糖20,其余成分为水,ph自然,115℃灭菌30min;最后将三种微生物培养物按照质量比1:1:1的比例进行混合制得种子液。

(2)牛粪与秸秆含水率的测定:分别取一定量秸秆与牛粪,称其重量分别为m1、m2,放置于烘箱中待其质量不发生改变时重量分别为m3、m4,则其含水率分别为(m3-m1)/m1*100%、(m4-m2)/m2*100%。

(3)牛粪与秸秆碳氮比测定:用半微量开式法测定全氮,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测定有机碳,计算出碳氮比。

(4)根据牛粪与秸秆的碳氮比调整二者的比例,使混合后的碳氮比在20-25之间,含水率控制在50%-60%,有利于发酵的进行,将制得的种子液施加到牛粪与秸秆的混合物中,接种量为1wt%,混匀后堆成条形垛,以相同的牛粪和秸秆做为空白对照,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发酵,期间进行翻堆。

(5)发酵35d后,物料底物变得松软,按照(3)的方法测定35d后堆肥的碳氮比,用物料浸提液进行种子发芽率试验,取5g风干堆肥样品研磨彻充分后置于250ml的锥形瓶,加入100ml去离子水,在摇床上200rpm震荡30min,过滤后的滤液即为样品浸提液。取5ml滤液,加到铺有干净滤纸的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放10粒上海青种子,每个样品做三个重复,以去离子水为空白对照。暗箱培养2d后统计发芽的种子数并测量长度,求得发芽指数gi,gi=(样品种子发芽数*样品根长度)/(对照种子发芽数*对照根长度)。

(6)大田实验:种植怀地黄品种:85-5,分为对照组和施加微生物菌堆肥组,每组各三个重复(每亩地施加50kg),分别在种植前(4月份)及膨大期(7月份)各施加一次。与空白对照相比,施加微生物菌肥有效刺激地黄根部的膨大(如附图1-2所示),施加微生物菌肥的地黄平均单株块根重量比对照组地黄增加2.3倍。

本发明利用微生物菌种与牛粪及秸秆复配并堆制获得微生物菌肥,该微生物菌肥能够有效刺激地黄根部膨大,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牛粪秸秆的资源再利用,因此,本发明为提高地黄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微生物菌肥。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范围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黄根部膨大专用型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菌肥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从地黄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地衣芽孢杆菌菌株、毕赤酵母菌菌株和哈茨木霉,将三种微生物培养物按照质量比1:1:1的比例进行混合制得种子液;根据牛粪与秸秆的碳氮比调整二者的比例,使混合后的碳氮比在20‑25之间,含水率控制在50%‑60%,将制得的种子液施加到牛粪与秸秆的混合物中,接种量为1wt%,混匀后堆成条形垛,并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发酵,期间进行翻堆,发酵35d堆制微生物菌肥,该微生物菌肥有效刺激地黄根部膨大,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牛粪秸秆的资源再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杨清香;王瑞飞;康春晓;王妍;李明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8.30
技术公布日:2017.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