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利用率的桃树专用肥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6259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利用率的桃树专用肥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桃树在我国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华北、长江流域、云贵高原等。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桃树保护地栽培研究,由于产量提高,上市早,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栽培面积和区域也迅速扩大。

给桃树施肥的基本要求为,肥料有效时间要长,在年生长周期中,桃树有8-9个月的时间吸收养分。目前桃树施用的肥料品种包括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肥效长,但养分含量低,不能完全满足高产需要,化肥主要是速效性肥料,它们在土壤中溶解快,若一次施用过多不仅伤害根系,还可引起氮、钾肥的流失和磷肥被土壤固定,肥料对桃树的有效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利用率的桃树专用肥制备方法,所得桃树专用肥使桃树快速健壮生长,桃叶叶片肥厚宽阔,所得桃子体型优美,桃味清甜,色泽良好,多汁松脆,食用口感良好,品质优秀,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利用率的桃树专用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复合尿素微球、重过磷酸钙、氯化钾、硝酸锰、膨化血粉、鸽子粪、茶籽粕、贝壳粉、屠宰场废弃物、塘泥、海带渣、蒙脱土、粉煤灰、竹炭粉、三硝酸六尿素合铁、微晶纤维素混合,加水,研磨,真空干燥,粉碎得到预制料;

s2、将预制料与植物源农药、复合菌混合均匀,制粒,喷入防结块剂进行包膜,干燥得到高利用率的桃树专用肥。

优选地,s1中,复合尿素微球、重过磷酸钙、氯化钾、硝酸锰、膨化血粉、鸽子粪、茶籽粕、贝壳粉、屠宰场废弃物、塘泥、海带渣、蒙脱土、粉煤灰、竹炭粉、三硝酸六尿素合铁、微晶纤维素的重量比为60-80:40-50:60-70:2-4:10-18:30-40:25-35:12-20:10-18:8-16:8-14:4-8:4-8:4-8:0.4-0.8:4-8。

优选地,s1中,将复合尿素微球、重过磷酸钙、氯化钾、硝酸锰、膨化血粉、鸽子粪、茶籽粕、贝壳粉、屠宰场废弃物、塘泥、海带渣、蒙脱土、粉煤灰、竹炭粉、三硝酸六尿素合铁、微晶纤维素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25-35wt%,研磨10-20min,研磨压力为10-16kpa,研磨速度为200-350r/min,45-55℃真空干燥,粉碎得到预制料。

优选地,s1中,复合尿素微球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尿素、液体石蜡、司盘搅拌均匀,再加入聚乙烯醇水溶液搅拌均匀,接着加入环氧氯丙烷搅拌,然后加入氢氧化钠,升温搅拌,静置,加入无水乙醇搅拌均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复合尿素微球。

优选地,s1的复合尿素微球制备工艺中,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浓度为4-6wt%。

优选地,s1的复合尿素微球制备工艺中,尿素、液体石蜡、司盘、聚乙烯醇水溶液、环氧氯丙烷、氢氧化钠、无水乙醇的重量比为40-60:80-120:0.6-1.2:20-40:2-4:0.2-0.4:10-20。

优选地,s1中,复合尿素微球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尿素、液体石蜡、司盘搅拌均匀,再加入聚乙烯醇水溶液搅拌均匀,接着加入环氧氯丙烷搅拌40-60min,然后加入氢氧化钠,升温至60-70℃搅拌6-10h,静置4-8h,加入无水乙醇搅拌均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复合尿素微球。

优选地,s2中,植物源农药按重量份包括:蓖麻叶15-24份,丁香4-10份,大黄10-18份,青蒿4-12份,石榴皮1-8份。

优选地,s2中,复合菌由地衣芽孢杆菌、黑曲霉菌组成。

优选地,s2中,预制料与植物源农药、复合菌、防结块剂的重量比为140-180:0.8-1.6:0.04-0.08:8-16。

采用本发明进行施肥,使桃树快速健壮生长,桃叶叶片肥厚宽阔,所得桃子体型优美,桃味清甜,色泽良好,多汁松脆,食用口感良好,品质优秀,亩产桃子可达2200-2500kg,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的复合尿素微球中,聚乙烯醇与三偏磷酸钠在氢氧化钠的配合下,聚乙烯醇分子上的羟基可与三偏磷酸钠交联,并包覆在尿素表面,形成微球结构,不仅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可对尿素进行缓释,通过调整各参数,可实现根据桃树整个生长期对氮肥的需求进行释放;采用复合尿素微球与重过磷酸钙、氯化钾配合作用,可为桃树生长提供所需的氮磷钾元素,同时与塘泥、海带渣、蒙脱土、粉煤灰、竹炭粉配合,营养物质的缓释效果好,有效调节肥料释放速率,改良土壤结构,维持桃树的正常生长,在不同的时期按桃树生长养分吸收规律要求释放;而加入的植物源农药、复合菌可根据桃树的抑菌杀虫规律,可减少了农药的利用,为桃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高利用率的桃树专用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60g复合尿素微球、50g重过磷酸钙、60g氯化钾、4g硝酸锰、10g膨化血粉、40g鸽子粪、25g茶籽粕、20g贝壳粉、10g屠宰场废弃物、16g塘泥、8g海带渣、8g蒙脱土、4g粉煤灰、8g竹炭粉、0.4g三硝酸六尿素合铁、8g微晶纤维素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25wt%,研磨20min,研磨压力为10kpa,研磨速度为350r/min,45℃真空干燥,粉碎得到预制料;

复合尿素微球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60g尿素、80g液体石蜡、1.2g司盘搅拌均匀,再加入20g浓度为6wt%聚乙烯醇水溶液搅拌均匀,接着加入2g环氧氯丙烷搅拌60min,然后加入0.2g氢氧化钠,升温至70℃搅拌6h,静置8h,加入10g无水乙醇搅拌均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复合尿素微球;

s2、将180g预制料与0.8g植物源农药、0.08g复合菌混合均匀,制粒,喷入8g防结块剂进行包膜,干燥得到高利用率的桃树专用肥。

植物源农药包括:蓖麻叶24g,丁香4g,大黄18g,青蒿4g,石榴皮8g;复合菌由地衣芽孢杆菌、黑曲霉菌组成。

实施例2

一种高利用率的桃树专用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80g复合尿素微球、40g重过磷酸钙、70g氯化钾、2g硝酸锰、18g膨化血粉、30g鸽子粪、35g茶籽粕、12g贝壳粉、18g屠宰场废弃物、8g塘泥、14g海带渣、4g蒙脱土、8g粉煤灰、4g竹炭粉、0.8g三硝酸六尿素合铁、4g微晶纤维素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35wt%,研磨10min,研磨压力为16kpa,研磨速度为200r/min,55℃真空干燥,粉碎得到预制料;

复合尿素微球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40g尿素、120g液体石蜡、0.6g司盘搅拌均匀,再加入40g浓度为4wt%聚乙烯醇水溶液搅拌均匀,接着加入4g环氧氯丙烷搅拌40min,然后加入0.4g氢氧化钠,升温至60℃搅拌10h,静置4h,加入20g无水乙醇搅拌均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复合尿素微球;

s2、将140g预制料与1.6g植物源农药、0.04g复合菌混合均匀,制粒,喷入16g防结块剂进行包膜,干燥得到高利用率的桃树专用肥。

植物源农药包括:蓖麻叶15g,丁香10g,大黄10g,青蒿12g,石榴皮1g;复合菌由地衣芽孢杆菌、黑曲霉菌组成。

实施例3

一种高利用率的桃树专用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65g复合尿素微球、46g重过磷酸钙、64g氯化钾、3.5g硝酸锰、12g膨化血粉、37g鸽子粪、28g茶籽粕、18g贝壳粉、12g屠宰场废弃物、14g塘泥、10g海带渣、7g蒙脱土、5g粉煤灰、7g竹炭粉、0.5g三硝酸六尿素合铁、7g微晶纤维素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28wt%,研磨18min,研磨压力为12kpa,研磨速度为300r/min,48℃真空干燥,粉碎得到预制料;

复合尿素微球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55g尿素、90g液体石蜡、1g司盘搅拌均匀,再加入25g浓度为5.5wt%聚乙烯醇水溶液搅拌均匀,接着加入2.5g环氧氯丙烷搅拌55min,然后加入0.25g氢氧化钠,升温至66℃搅拌7h,静置7h,加入12g无水乙醇搅拌均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复合尿素微球;

s2、将170g预制料与1g植物源农药、0.07g复合菌混合均匀,制粒,喷入10g防结块剂进行包膜,干燥得到高利用率的桃树专用肥。

植物源农药包括:蓖麻叶22g,丁香6g,大黄16g,青蒿6g,石榴皮6g;复合菌由地衣芽孢杆菌、黑曲霉菌组成。

实施例4

一种高利用率的桃树专用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75g复合尿素微球、44g重过磷酸钙、66g氯化钾、2.5g硝酸锰、16g膨化血粉、33g鸽子粪、32g茶籽粕、14g贝壳粉、16g屠宰场废弃物、10g塘泥、12g海带渣、5g蒙脱土、7g粉煤灰、5g竹炭粉、0.7g三硝酸六尿素合铁、5g微晶纤维素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32wt%,研磨12min,研磨压力为14kpa,研磨速度为250r/min,52℃真空干燥,粉碎得到预制料;

复合尿素微球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45g尿素、110g液体石蜡、0.8g司盘搅拌均匀,再加入35g浓度为4.5wt%聚乙烯醇水溶液搅拌均匀,接着加入3.5g环氧氯丙烷搅拌45min,然后加入0.35g氢氧化钠,升温至64℃搅拌9h,静置5h,加入18g无水乙醇搅拌均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复合尿素微球;

s2、将150g预制料与1.4g植物源农药、0.05g复合菌混合均匀,制粒,喷入14g防结块剂进行包膜,干燥得到高利用率的桃树专用肥。

植物源农药包括:蓖麻叶18g,丁香8g,大黄12g,青蒿10g,石榴皮2g;复合菌由地衣芽孢杆菌、黑曲霉菌组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