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的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5301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的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发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控的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由于剩余臭氧会自行分解为氧气,不产生残余污染,且控制简单方便,经济,因此被广泛地用于消毒和环保等领域。

一方面,公知的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存在结构较为复杂、耗能巨大、生产工艺复杂、产臭氧量比小、体积大的缺陷,导致臭氧发生器的制造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现有的臭氧发生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会造成臭氧浓度过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的臭氧发生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的臭氧发生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插头、导线、控制开关、变压模块和臭氧片。

进一步,所述控制开关为时间继电器。

进一步,所述时间继电器主要由555集成时基电路、可调电位器W1和充电电容C1组成,其中,可调电位器W1连接在电路电压负极VCC-与555集成时基电路的2脚之间,充电电容C1连接在电路电压正极VCC+与555集成时基电路的6脚之间,同时可调电位器W1和充电电容C1分别与555集成时基电路的两连接端通过导线连接;555集成时基电路的4脚接电路电压正极VCC+并且为555集成时基电路的直接清零端;555集成时基电路的8脚为555集成时基电路电路电压正极VCC+。

进一步,所述臭氧片包括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正电极板和负电极间设置有介电材料。

进一步,所述负电极为格栅或网状负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避免了臭氧发生器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一直工作容易导致臭氧浓度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时间继电器的原理图;

图3为臭氧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沿面放电的臭氧发生器。沿面放电型臭氧发生器原理属于电晕放电,其放电区发生在高压电极边缘表面,由高压闪络形成。

如图1所示,一种可控的臭氧发生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插头、导线、控制开关、变压模块和臭氧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为时间继电器。

所述臭氧片包括正电极板8和负电极6,正电极板和负电极间设置有介电材料7。

所述负电极为格栅或网状负电极。

电源插头1插入220V电源插座,通过导线2给时间继电器3供电,时间继电器3开始计时工作,在设定的工作时间段内将电流输送给变压模块4,使后面的臭氧片5工作;待设定的工作时间段一到,时间继电器3就立即断开,停止给变压模块4供电,后面的臭氧片5就停止工作;待设定的停止工作时间一到,时间继电器又重新开启为变压模块4,让后面的臭氧片5重新继续工作,如此往复,这样就避免了臭氧发生器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一直工作容易导致臭氧浓度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避免了臭氧发生器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一直工作容易导致臭氧浓度过高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时间继电器由555集成时基电路、可调电位器W1和充电电容C1组成,其中,可调电位器W1连接在电路电压负极VCC-与555集成时基电路1的2脚之间,充电电容C1连接在电路电压正极VCC+与555集成时基电路的6脚之间,同时可调电位器W1和充电电容C1分别与555集成时基电路两连接端通过导线连接;555集成时基电路的4脚接电路电压正极VCC+并且为555集成时基电路的直接清零端;555集成时基电路的8脚为555集成时基电路电路电压正极VCC+。输出继电器KM1,输出继电器KM1的一路输出接负载,输出继电器KM1的另一路输出接通下一级延时单元电源。在输出继电器KM1两端并联一起保护作用的续流二极管D1。将555集成时基电路的1脚直接接地或者接电路电压负极VCC-;将555集成时基电路的5脚经过电容C2接地或者接电路电压负极VCC-,以防止引入干扰。

555集成时基电路为延时控制的核心,以第一级延时单元为例:当合上电源开关K时,由555集成时基电路、充电电容C1、可调电位器W1组成开始延时电路(延时时间T=1.1W1C1)。在接通电源瞬间,由于充电电容C1上的电压不能突变,可视为短路,则555集成时基电路的2、6脚呈高电平,使555集成时基电路复位,555集成时基电路的3脚输出为低电平,同时,充电电容C1开始充电,当充到2脚为1/3VCC+电平时,555集成时基电路被置位,3脚转呈高电平,输出继电器KM1吸合,接通负载(输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