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氧发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0016发布日期:2018-10-19 21:21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氧发生器装置,揭示了以水作为原料来制备活性氧的原理及装置。活性氧包括臭氧、氧、双氧水及羟基自由基(O3,O, H2O2,·OH)。



背景技术:

臭氧是一种多功能的自然或人造气体,它能够除臭,减少紫外线对地球上动植物的伤害,帮助骨骼的再生,帮助癌症的治疗,消灭细菌、PM2.5、农药、肥料、霉菌及孢子微生物。臭氧只摧毁人体中癌细胞与受损细胞, 无法伤害健康的细胞。在99%以上的臭氧处理中,不遗留氧化副产物或副作用,臭氧最后变成动植物都须要的氧气。因此,在浓度控制下产生的臭氧,是最环保、最能改善居住卫生环境的利器。

自从1840年人类发现臭氧以来,电解空气产生臭氧(或称辉光放电) 的技术,被发展为最普遍与最耐用的商品。不过,以水作为臭氧来源的电解水技术,具有小型化、携带化、简单化、无废气的优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之一,从事电解水产生臭氧的研发已超过20年。研发期间陆续提出专利申请,例如:美国专利9174895,12/602111,US20070272550, US2008/0181832A1及US2010/0135869A1;中国专利CN101608317A, CN202912689U,CN105002517A及CN201510376097.0等。这些发明都没有解决“电解水产生臭氧”的下列基本问题:

1.阳极材料的纯度与成本;

2.阴极的保护与保养;

3.氢气的潜在燃烧与爆炸危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活性氧发生器装置,该装置采用低电压 (8-12V),高电流(最大100A)对浸泡在水中的阴阳电极板进行供电,通过电流的作用,使电极板受直流电压电解水,直接在水中产生臭氧和氢气以及氧气。在通过对正负电极的镀膜处理后,使其电位差加大,阳极产生的臭氧、氧气量也同步增加,阴极产生的氢气也随之增加,再通过触媒的处理将这三种气体转化成双氧水与羟基(H2O2与·OH)。同时也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1.阳极材料的纯度与成本;

2.阴极的保护与保养;

3.氢气的潜在燃烧与爆炸危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活性氧发生器装置,包括臭氧气体发生器、触媒塔、过滤器,所述的臭氧气体发生器由壳体、进水分配管、臭氧电极板组成,臭氧电极板由阴极-阳极-阴极-阳极交互布置方式安装在壳体内,并对臭氧电极板进行直流供电,壳体上安装有进水分配管,壳体上设有排污口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触媒塔的下部与臭氧气体发生器的排气口相接,触媒塔的上部与过滤器相连,过滤器的顶部设有排气口和排水管。

所述臭氧电极板以掺杂锑与镍两元素的二氧化锡为阳极,以表面有导电凃层的不锈钢为阴极。

臭氧电极板的阳极产生的氧气与阴极产生的氢气,能被触媒塔中填充的触媒在线合并为双氧水;合并的双氧水能被触媒塔中填充的触媒在线转化为羟基自由基。

所述的阴极导电凃层包括:铬、活性碳、石墨、纳米碳管、石墨烯、或碳材-金属氧化物复合材。其中碳材-金属氧化物复合材为优选。

所述的掺杂元素镍的来源化合物为:氯化镍、硫酸镍、硝酸镍、磷酸镍、过氯酸镍、碳酸镍、碳酸氢镍、草酸镍或氢氧化镍。其中,碳酸镍为优选。

所述触媒塔中填充的触媒的来源金属为: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钇、锆、铌、钼、锝、钌、银、镉、钨或铈。其中,锰,锆,钨为优选。

所述触媒塔中填充触媒的载体为钢丝球、结构填料或多孔陶瓷过滤板块。其中,钢丝球为优选。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运行方式为:

清水先通过进水管道进入下部臭氧气体发生器内,当清水达到设定高度时,臭氧电极板(阴阳两极)通电开始与水发生反应,阳极产生臭氧与氧气(O3、O2)气体,阴极产生氢气(H2)。产生的臭氧、氧气、氢气在水流的作用下通过在线触媒时,将氢气转化成双氧水(H2O2),最终转化成自由基(·OH),在水中形成臭氧、氧、双氧水及羟基自由基(O3,O,H2O2,·OH) 共存的活性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臭氧气体发生器、触媒塔5、过滤器6,所述的臭氧气体发生器由壳体1、进水分配管2、臭氧电极板组成,臭氧电极板由阴极3-阳极4-阴极3-阳极4交互布置方式安装在壳体1内,并对臭氧电极板进行直流供电,壳体1上安装有进水分配管2,壳体1上设有排污口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触媒塔5的下部与臭氧气体发生器的排气口相接,触媒塔5的上部与过滤器6相连,过滤器6的顶部设有排气口和排水管。

所述臭氧电极板以掺杂锑与镍两元素的二氧化锡为阳极,以表面有导电凃层的不锈钢为阴极。

臭氧电极板的阳极产生的氧气与阴极产生的氢气,能被触媒塔中填充的触媒在线合并为双氧水;合并的双氧水能被触媒塔中填充的触媒在线转化为羟基自由基。

工作原理及特点:

水电解的基本化学为方程式(1)所显示:

H2O(l)→2H2(g)+O2(g) Eo=1.23V (1)

即施加1.23V标准电压下,水在阴极上被电解产生氢气,同时,水也在阳极上被电解产生氧气。同样是阳极产物,臭氧的产量则是微乎其微。阳极的基材(钛金属)上,必须镀一层能提升氧气发生电压(称为氧气发生过电位)的触媒,臭氧的产量才会具有实用的水平。

例如,二氧化锡镀在钛片上形成的阳极,能使氧气发生过电位提升至 1.52V。因此,阳极产生氧气之前,臭氧会大量产生。然而,二氧化锡是半导体材料,它必须掺杂特定的元素,使二氧化锡能导电,并提升二氧化锡产生臭氧的效率。二氧化锡与掺杂元素组成的阳极,是所有“电解水产生臭氧”阳极触媒(须具有催化反应与电化学的特性)系统中“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环保的一组。

以二氧化锡(SnO2)为基础的臭氧阳极,须要掺杂锑与镍,分别改善二氧化锡的导电度及臭氧产生率。锡-锑-镍三元素的可用先驱物(或称起始物) 及优选,如表一显示:

表一电解水产生臭氧(O3)中SnO2阳极的组成元素

掺杂锑的二氧化锡称为ATO,二氧化锡还可掺杂铟(In)或氟(F)作为导电元素,分别称为ITO或FTO。ATO作为阳极电解水时,会产生羟基自由基(·OH);SnO2阳极品质的鉴定,不能单凭水中之O3浓度的高低,也应测量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单位是mV。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值是水溶液“氧化还原”能力的指标,比水中O3浓度更能表明“灭菌除污”的能力。

本案的发明人之一曾以草酸亚锡(SnC2O4)替代四氯化锡,解决了二氧化锡阳极制造时,四氯化锡产生盐酸“伤害设备与操作员”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002517A)。合成草酸亚锡须以草酸为原料之一(另一原料为氯化亚锡),而药品级草酸的市场价格为工业级草酸的33倍。故工业级草酸须以“再结晶法”纯化,工艺包含80℃水溶解草酸,及过滤80℃热溶液。不过,倘若工业级草酸含有能溶于热水的杂质,过滤与结晶的效果均不佳。同样是工业级,柠檬酸不但比草酸便宜,且工业级柠檬酸的纯度与药品级柠檬酸同一水平。因此,本实用新型以柠檬酸亚锡作为SnO2的来源化合物,本实用新型还使用柠檬酸为络合剂,搭配乙二醇燃料产生溶胶- 凝胶,锁住(锡-锑-镍)三金属离子,降低它们在高温下的挥发度,确保合成的触媒薄膜具有配方所设计的金属比例。前述利用柠檬酸与乙二醇的低温燃烧合成法,为MP Pechini在西元1967年首创,并获得美国专利第 3330697号。该法形成的金属氧化物触媒,具有“低耗能、纳米级晶体、组成均匀、结构密实”等优点。

“电解水产生臭氧”技术的第二项待解决问题,为阴极的积垢,须要频繁的除垢保养(保养周期视进水的水质而定)。目前的“电解水产生臭氧”反应槽之设计,包含不锈钢(SS)作为阴极的基材,及自来水或低污染的废水作为臭氧的来源。随着电解进行一段时间,水中的钙、镁离子会以碳酸盐,及水中污染物被阴极还原的产物,都将在SS表面沉积而将其完全覆盖,成为使SS绝缘的积垢。一旦,SS阴极不导电,电解槽便停止产生臭氧,而阳极常连带受损。此时,电解槽便须停工,进行再生。为免除阴极的保养,及电解槽的长时间运行,本实用新型提出下列两种解决方法:

1)SS表面涂布食品级的铬膜

以汽车尾气排放金属管的涂布铬膜抗拒“高温氧化腐蚀”的工艺,将导电的食品级(三价铬)金黄色铬膜镀在不锈钢上,将成为免保养的阴极。铬膜较不锈钢致密光滑,使水中的悬浮物不易附着,同时,铬的抗腐蚀能力强,并具有催化作用。

2)SS表面涂布导电的碳层

以碳黑与粘着剂混合的材料,涂布在金属基材上而制成的阴极,在直流电场中,能将水中的O2还原为H2O2,进而与O3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即是peroxone反应,如中国专利CN105439258A所揭示。不过,所述专利所须的O2与O3皆自外部输入,且碳黑能催化碳酸钙/碳酸镁在阴极上结晶,反而使涂碳阴极比不涂的更快速被完全覆盖。本实用新型以陶瓷粘合剂,在700-800℃及无氧状态下,将碳材如:活性碳、石墨、纳米碳管、石墨烯、或“碳材-金属氧化物”复合材,固定在不锈钢上,成为免保养的阴极。涂碳阴极工艺是弹性度很高的的技术,比镀铬工艺更能配合市场的须求,如:改变阴极的颜色、提升阴极的功能(如产生双氧水或分解顽固的污染物)、及提升电解效率。优选的涂碳材料,为“碳材-金属氧化物”复合材。

本实用新型所提的电解水装置,通电运转时,会生成二种氧化剂:O3与O2,及一种还原剂:H2。本实用新型未将三种高活性的气体产物(即H2-O2-O3) 分离,而让它们在电解槽中混合,发生许多“生成自由基”的反应。其中, O3将被水中的OH-离子分解,产生方程式(2)至(8)的连锁反应:

O3+OH-→O2+HO2- (2)

O3+HO2-→HO2·+O3·- (3)

HO2·→H++O2·- (4)

O2·-+O3→O2+O3·- (5)

O3·-+H+→HO3· (6)

HO3·→HO·+O2 (7)

HO·+O3→HO2·+O2 (8)

另外,阳极的产物O3与阴极的产物H2,也会发生方程式(9)的连锁反应:

H2+2O3→H2O2+2O2 (9)

方程式(2)至(9)的产物,均属于含氧的氧化剂,简称活性氧。活性氧具有强烈的“灭菌消毒”能力,及高氧化还原电位ORP值。方程式(2) 至(9)也显示:阳极产生的溶于水的O3,会被水中可氧化的物质消耗。因此,“电解水产生臭氧”技术电极生产的品质,除测量水中的O3浓度,也应测量臭氧水的ORP值。

“电解水产生臭氧”技术的第三项待解决问题是:氢气的潜在燃烧与爆炸危机。本实用新型之电解装置的H2产量,在H2-O2-O3气体产物中占80%以上,O2与O3约各占13%与5%,剩余的气体为水蒸汽与空气。将电解槽所产生的H2全部转化为活性氧,能消除H2的安全威胁。

为了提升H2的转化率,本实用新型开发在线的触媒塔。利用具有三维结构的过滤载体,例如:钢丝球(SB)、结构填料或多孔陶瓷过滤板块。优选钢丝球,经由Pechini法,将“碳材”与“金属氧化物”粉末,逐步加在钢丝球上,最后制出触媒或官能基覆盖的涂布钢丝球(CSB)。方法步骤:先以氯化铁(FeCl3)或盐酸腐蚀清洗钢丝球(SB),目的在于去除钢丝上的油渍及粗化钢丝的表面,增加覆盖物在钢丝上的附着力。洗净并烘干腐蚀后的钢丝球(SB),将其浸至于一种保护层的溶液内数小时,使药剂与钢丝球充分反应,然后以700-800℃烧结,在钢丝球表面形成保护膜。

可用于保护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磷酸铝、分子筛、沸石(含复合材料)。优选的保护膜,为沸石。保护膜具有三项功能:防止钢丝球腐蚀,承载触媒或吸附颗粒,及沸石自身也是一种触媒。

镀了保护膜的钢丝球(SB),接着以陶瓷粘合剂,在700-800℃及无氧状态下,将碳材如:活性碳、石墨、纳米碳管、或石墨烯,固定在钢丝球 (SB)的保护层上,成为包复碳膜的涂布钢丝球(CSB)。将涂布钢丝球(CSB) 浸至于金属氧化物,或特定官能基的溶液中数小时,药水充分润湿碳材的表面与不同大小的孔洞,并与碳材的表面官能基反应,产生键结。以铁, 钴,镍与铜为优选的金属元素,制成氧化铁(Fe2O3),氧化钴(CoO/Co3O4),氧化镍(NiO)与氧化铜(CuO)四种触媒。取铁,钴,镍与铜四种金属制成的钢丝球触媒,能将电解槽内产生的H2转化成H2O2,最终转为·OH。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