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母页岩生产生物菌肥及做生物菌肥添加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3714发布日期:2018-08-24 22:29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母页岩生产生物菌肥及做生物菌肥添加剂。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微生物肥料的看法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一种看法认为它肥效很高,把它当成万能肥料,甚至扬言可以完全取代化肥;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它根本不是肥料。其实这两种都是偏见。国内外多年试验证明,用根瘤菌接种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可提高共生固氮效能,确实有增产效果,合理应用其它菌肥拌种或施用微生物肥料,对非豆科农作物也有增产效果,而且有化肥达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它是肥料,又与传统化肥和有机肥在概念和内涵上不同。

油母页岩测的酸碱性是九点多偏碱性,所以对酸性土壤好,但是东北碱性土壤多能不能把改善盐碱地也写出来就是让原料偏酸性以改变碱性土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母页岩生产生物菌肥及做生物菌肥添加剂,依照如下步骤制作:

首先,按照质量配取,将油母页岩粉末:10--40%,褐煤:25-40%,硫酸锌:0--1%,尿素:10---15%,磷酸一铵:15---20%,氯化钾:10---14%;

将上述腐熟菌棉粕添加在鸡粪中混合均匀,腐熟菌棉粕和鸡粪的重量组分为鸡粪50-70份,油母页岩混合肥1-3份;

将添有鸡粪堆积发酵,当鸡粪内部温度到达40-50℃时,立刻翻倒鸡粪散热,然后继续堆积发酵,当鸡粪内部温度到达58-65℃时,立刻翻倒鸡粪散热,然后再次进行堆积发酵,直到鸡粪内部温度再次到达58-65℃,此时鸡粪无臭味,已完全发酵制成生物菌肥。

进一步地,将上述制成的生物菌肥通风干燥后制成颗粒,然后装袋或直接向地里作物施肥。

进一步地,油母页岩细度为80-300微目,加工温度为150-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油母页岩生产生物菌肥及做生物菌肥添加剂,依照如下步骤制作:

实施例1:首先,按照质量配取,将油母页岩粉末:25%,褐煤:25-40%,硫酸锌:1%,尿素:12%,磷酸一铵:20%,氯化钾:14%混合,将上述腐熟菌棉粕添加在鸡粪中混合均匀,腐熟菌棉粕和鸡粪的重量组分为鸡粪50-70份,油母页岩混合肥1-3份;

具体操作为:将添有鸡粪堆积发酵,当鸡粪内部温度到达40-50℃时,立刻翻倒鸡粪散热,然后继续堆积发酵,当鸡粪内部温度到达58-65℃时,立刻翻倒鸡粪散热,然后再次进行堆积发酵,直到鸡粪内部温度再次到达58-65℃,此时鸡粪无臭味,已完全发酵制成生物菌肥。

其中,将上述制成的生物菌肥通风干燥后制成颗粒,将油母页岩粉末:25%,褐煤:25-40%,硫酸锌:1%,尿素:12%,磷酸一铵:20%,氯化钾:14%混合,向地里作物施肥。

实施例2:首先,按照质量配取,将油母页岩粉末:16%,褐煤:30%,硫酸锌:1%,尿素:13%,磷酸一铵:16%,氯化钾:13%;

将上述腐熟菌棉粕添加在鸡粪中混合均匀,腐熟菌棉粕和鸡粪的重量组分为鸡粪50份,油母页岩混合肥2份;

上述粉末细度均为80-200微目。其中,油母页岩细度为80-300微目,加工温度为150-900℃。

具体操作为:将添有鸡粪堆积发酵,当鸡粪内部温度到达40-50℃时,立刻翻倒鸡粪散热,然后继续堆积发酵,当鸡粪内部温度到达58-65℃时,立刻翻倒鸡粪散热,然后再次进行堆积发酵,直到鸡粪内部温度再次到达58-65℃,此时鸡粪无臭味,已完全发酵制成生物菌肥。

其中,将上述制成的生物菌肥通风干燥后制成颗粒,将油母页岩粉末:16%,褐煤:30%,硫酸锌:1%,尿素:13%,磷酸一铵:16%,氯化钾:13%;向地里作物施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一种油母页岩生产生物菌肥及做生物菌肥添加剂,其特征在于,首先,按照质量配取,将油母页岩粉末:10‑‑40%,褐煤:25‑40%,硫酸锌:0‑‑1%,尿素:10‑‑‑15%,磷酸一铵:15‑‑‑20%,氯化钾:10‑‑‑14%;将上述腐熟菌棉粕添加在鸡粪中混合均匀,腐熟菌棉粕和鸡粪的重量组分为鸡粪50‑70份,油母页岩混合肥1‑3份。

技术研发人员:隋皓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隋皓为
技术研发日:2018.04.16
技术公布日:2018.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