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88361发布日期:2018-08-29 00:2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别称土豆、地蛋、洋芋等。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马铃薯可进行块茎繁殖。繁殖和生长过程中施肥是必须的。

申请号为cn201310090865.7的中国专利,名称为一种马铃薯配方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其中氮肥含13~16%,磷肥含14~17%,钾肥含10%,所述氮肥为尿素,磷肥为磷酸二铵,钾肥为硫酸钾。能够大幅度提高马铃薯的单株薯重、株高和马铃薯淀粉含量,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申请号为cn201710970834.9的中国专利,名称为一种马铃薯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控释肥料包括:包裹材料20-80份、肥料颗粒150-600份;

所述包裹材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脂肪酸酰胺18-72份、磷酸铵0.5-2份、硝酸钾0.5-2份、硝酸锌0.4-1.6份、硼酸钙0.1-0.4份、氯化铁0.1-0.4份、氯化锌0.1-0.4份、氯化锰0.1-0.4份、氯化铜0.1-0.4份、保水剂0.1-0.4份;

所述肥料颗粒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

印楝15-60份、除虫菊15-60份、曼陀罗15-60份、马齿苋15-60份、卡瓦胡椒15-60份、茶树叶15-60份、艾叶15-60份、黄姜15-60份、废渣10-40份、蚯蚓粉8-32份、黄腐植酸6-24份、生物菌2-8份、微量元素1-4份、调理剂1-4份、分散剂1-4份、渗透剂1-4份。本发明的马铃薯控释肥料控释速率适中而稳定,肥料颗粒营养均衡,能有效降低肥料的流失率,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快速健康成长,提高马铃薯产量。

上述两个肥料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但还存在提高的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及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所述的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赤霉素23-32份、炭化稻壳6-11份、钾长石粉6-13份、钾矿石3-9份、磷矿石27-32份、生物菌4-11份、微量元素4.1-7.3份、荷花根部淤泥5-13份、玉米穗轴颗粒1-7份。

本发明的肥料是专用于马铃薯的,在传统的马铃薯肥料的配方上进行了改进,创造性地选择了不同的组分,并将其各组分以特定的配比量组成新的配方,配制而成的肥料施用于马铃薯后,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提高量达到19%。

优选地,所述的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赤霉素25-32份、炭化稻壳8-11份、钾长石粉8-13份、钾矿石4-9份、磷矿石29-32份、生物菌6-11份、微量元素5.1-7.3份、荷花根部淤泥8-13份、玉米穗轴颗粒4-7份。

马铃薯配方中各成分量在上述范围内,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其中,赤霉素25-32份、炭化稻壳8-11份、荷花根部淤泥8-13份、玉米穗轴颗粒4-7份相互协同,提高了肥料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的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赤霉素28份、炭化稻壳9份、钾长石粉12份、钾矿石6份、磷矿石31份、生物菌7份、微量元素6份、荷花根部淤泥12份、玉米穗轴颗粒5份。

马铃薯配方中各成分量如上所述,施用于马铃薯后,产量最佳,其中,赤霉素28份、炭化稻壳9份、荷花根部淤泥12份、玉米穗轴颗粒5份相互协同,提高了肥料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生物菌包括固氮菌、芽胞肝菌、酵素菌、酵母菌、放线菌、根瘤菌、磷细菌、钾细菌、解磷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上述生物菌添加到肥料中,施用于马铃薯之后,具有增产、改善品质的功能,同时,还有显著减少植物体内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及改善土壤性能等作用。

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为铁和硼的混合物。

硼在植物体内比较集中于茎尖、根尖、叶片和花器官中。硼能增强作物抗逆性。

铁是叶绿素形成不可缺少的,在植株体内很难转移,所以叶片“失绿症”是植物缺铁的表现,并且这种失绿首先表现在幼嫩叶片上。

铁和硼的混合物中铁和硼相互协同,促进马铃薯的生长且提高抗逆性。

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为锌和钼的混合物。

锌能促进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它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缺锌时作物生长发育出现停滞。

钼是固氮微生物,能增进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缺钼时植株矮小,叶片脉间失绿,叶缘枯焦,向内卷曲,成萎蔫态。

锌和钼的混合物中锌和钼相互协同,促进马铃薯的生长。

优选地,所述荷花根部淤泥的含水量在13%以下。

荷花根部淤泥内部含有较多的荷花茎秆和根系的腐殖质,这些腐殖质中含有酚基和醌基,可形成一个氧化还原体系,参与作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促进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等的活性,从而促进的呼吸作用,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重量配比称量赤霉素、炭化稻壳、钾长石粉、钾矿石、磷矿石、生物菌、微量元素、荷花根部淤泥、玉米穗轴颗粒;

步骤二、对稻壳先进行粉碎,粉碎成12-20目筛的颗粒,放入马弗炉中,密闭条件下加热至温度600-700℃,持续炭化6-8h得炭化产物;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的炭化产物混合10wt%naoh溶液,放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20-150℃,保温反应4-5h,之后,对溶液进行抽滤,得固态炭化产物,烘干得炭化稻壳;

步骤四、将步骤三的炭化稻壳与钾长石粉、钾矿石、磷矿石、生物菌、微量元素、荷花根部淤泥、玉米穗轴颗粒、赤霉素混合,加水稀释,调整含水量在40-45%,控制温度在39-46℃,堆积发酵20-24天,期间翻搅7-10次,完成后按料水比1:4加水球磨,调制成糊料,造粒即可。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密闭条件下加热至温度650℃,持续炭化7h得炭化产物。

上述条件下使得炭化更加彻底,得到较为纯净的炭化稻壳。

优选地,所述步骤四加水稀释,调整含水量在42%,控制温度在42℃,堆积发酵23天,期间翻搅9次。

上述条件下使得发酵更加彻底,得到的肥料品质较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该肥料包括赤霉素23-32份、炭化稻壳6-11份、钾长石粉6-13份、钾矿石3-9份、磷矿石27-32份、生物菌4-11份、微量元素4.1-7.3份、荷花根部淤泥5-13份、玉米穗轴颗粒1-7份,本发明的肥料是专用于马铃薯的,在传统的马铃薯肥料的配方上进行了改进,创造性地选择了不同的组分,并将其各组分以特定的配比量组成新的配方,配制而成的肥料施用于马铃薯后,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提高量达到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所述的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赤霉素32份、炭化稻壳6份、钾长石粉13份、钾矿石3份、磷矿石32份、生物菌4份、微量元素7.3份、荷花根部淤泥5份、玉米穗轴颗粒7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生物菌包括固氮菌、芽胞肝菌、酵素菌、酵母菌、放线菌、根瘤菌、磷细菌、钾细菌、解磷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量元素为铁和硼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量元素为锌和钼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荷花根部淤泥的含水量在13%以下。

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重量配比称量赤霉素、炭化稻壳、钾长石粉、钾矿石、磷矿石、生物菌、微量元素、荷花根部淤泥、玉米穗轴颗粒;

步骤二、对稻壳先进行粉碎,粉碎成20目筛的颗粒,放入马弗炉中,密闭条件下加热至温度600℃,持续炭化8h得炭化产物;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的炭化产物混合10wt%naoh溶液,放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20℃,保温反应4h,之后,对溶液进行抽滤,得固态炭化产物,烘干得炭化稻壳;

步骤四、将步骤三的炭化稻壳与钾长石粉、钾矿石、磷矿石、生物菌、微量元素、荷花根部淤泥、玉米穗轴颗粒、赤霉素混合,加水稀释,调整含水量在45%,控制温度在39℃,堆积发酵24天,期间翻搅7次,完成后按料水比1:4加水球磨,调制成糊料,造粒即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二密闭条件下加热至温度650℃,持续炭化7h得炭化产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四加水稀释,调整含水量在42%,控制温度在42℃,堆积发酵23天,期间翻搅9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所述的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赤霉素25份、炭化稻壳11份、钾长石粉8份、钾矿石9份、磷矿石29份、生物菌11份、微量元素5.1份、荷花根部淤泥13份、玉米穗轴颗粒4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生物菌包括固氮菌、芽胞肝菌、酵素菌、酵母菌、放线菌、根瘤菌、磷细菌、钾细菌、解磷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量元素为铁和硼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量元素为锌和钼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荷花根部淤泥的含水量在13%以下。

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重量配比称量赤霉素、炭化稻壳、钾长石粉、钾矿石、磷矿石、生物菌、微量元素、荷花根部淤泥、玉米穗轴颗粒;

步骤二、对稻壳先进行粉碎,粉碎成12目筛的颗粒,放入马弗炉中,密闭条件下加热至温度700℃,持续炭化6h得炭化产物;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的炭化产物混合10wt%naoh溶液,放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20℃,保温反应5h,之后,对溶液进行抽滤,得固态炭化产物,烘干得炭化稻壳;

步骤四、将步骤三的炭化稻壳与钾长石粉、钾矿石、磷矿石、生物菌、微量元素、荷花根部淤泥、玉米穗轴颗粒、赤霉素混合,加水稀释,调整含水量在40%,控制温度在46℃,堆积发酵20天,期间翻搅10次,完成后按料水比1:4加水球磨,调制成糊料,造粒即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二密闭条件下加热至温度650℃,持续炭化7h得炭化产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四加水稀释,调整含水量在42%,控制温度在42℃,堆积发酵23天,期间翻搅9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所述的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赤霉素28份、炭化稻壳9份、钾长石粉12份、钾矿石6份、磷矿石29-32份、生物菌6-11份、微量元素5.1-7.3份、荷花根部淤泥8-13份、玉米穗轴颗粒4-7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生物菌包括固氮菌、芽胞肝菌、酵素菌、酵母菌、放线菌、根瘤菌、磷细菌、钾细菌、解磷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量元素为铁和硼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量元素为锌和钼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荷花根部淤泥的含水量在13%以下。

一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重量配比称量赤霉素、炭化稻壳、钾长石粉、钾矿石、磷矿石、生物菌、微量元素、荷花根部淤泥、玉米穗轴颗粒;

步骤二、对稻壳先进行粉碎,粉碎成12目筛的颗粒,放入马弗炉中,密闭条件下加热至温度700℃,持续炭化6h得炭化产物;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的炭化产物混合10wt%naoh溶液,放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20℃,保温反应5h,之后,对溶液进行抽滤,得固态炭化产物,烘干得炭化稻壳;

步骤四、将步骤三的炭化稻壳与钾长石粉、钾矿石、磷矿石、生物菌、微量元素、荷花根部淤泥、玉米穗轴颗粒、赤霉素混合,加水稀释,调整含水量在40%,控制温度在46℃,堆积发酵20天,期间翻搅10次,完成后按料水比1:4加水球磨,调制成糊料,造粒即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二密闭条件下加热至温度650℃,持续炭化7h得炭化产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四加水稀释,调整含水量在42%,控制温度在42℃,堆积发酵23天,期间翻搅9次。

实施例4

实验测试:

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所述各原料及配比量称量:

实施例1:赤霉素32份、炭化稻壳6份、钾长石粉13份、钾矿石3份、磷矿石32份、生物菌4份、微量元素7.3份、荷花根部淤泥5份、玉米穗轴颗粒7份。

实施例2:赤霉素25份、炭化稻壳11份、钾长石粉8份、钾矿石9份、磷矿石29份、生物菌11份、微量元素5.1份、荷花根部淤泥13份、玉米穗轴颗粒4份。

实施例3:赤霉素28份、炭化稻壳9份、钾长石粉12份、钾矿石6份、磷矿石29-32份、生物菌6-11份、微量元素5.1-7.3份、荷花根部淤泥8-13份、玉米穗轴颗粒4-7份。

按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所述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肥料。同时选取市售的肥料作为对比例。

按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各实施例对应的肥料,同时取市售的普通肥料作为对比例。将相同数量的马铃薯块茎种植在相同土壤状态的的盆土中,每盆10个块茎,并在盆土中施实施例1、2、3所制备得到的肥料,在对比例中施市售的普通肥料,培养条件相同,培养10-20天后统计发芽率,4-5个月后统计土豆产量,结果如下表

上表显示: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马铃薯块茎发芽数均多于对比例的马铃薯块茎发芽数,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马铃薯块茎发芽率均大于对比例的马铃薯块茎发芽率,说明本发明的肥料对马铃薯的发芽有促进效果,其中,发芽率最大的是实施例3,达到100%,这源于实施例3的肥料配方组成,且赤霉素28份、炭化稻壳9份、荷花根部淤泥12份、玉米穗轴颗粒5份相互协同作用较好。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马铃薯的产量均多于对比例的马铃薯产量,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马铃薯产量均大于对比例的马铃薯产量,说明本发明的肥料可大大提高马铃薯产量。其中,产量最大的是实施例3,达到18公斤,这源于实施例3的肥料配方组成,且赤霉素28份、炭化稻壳9份、荷花根部淤泥12份、玉米穗轴颗粒5份相互协同作用较好。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