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相制备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7374发布日期:2018-11-14 01:1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相制备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量子点独特的性质基于它自身的量子效应,当颗粒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尺寸限域将引起尺寸效应、量子限域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表面效应,从而派生出纳米体系具有常观体系和微观体系不同的低维物性,展现出许多不同于宏观体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非线形光学、催化、医药及功能材料等方面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将对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物质领域的基础研究发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量子点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是当今纳米技术研究领域的一大焦点。目前,制备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的方法众多,包括热蒸发法、物理气相沉积法(pvd)、水热法等。而这些方法涉及到实验条件苛刻、能耗高等不足,因而开发一种简单、高产、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仍然十分迫切。低热固相化学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产量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已经成为合成纳米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是利用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各向异性,采用低热固相化学反应来制备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该方法克服了硫化镉纳米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发生严重团聚现象,并实现了硫化镉与二氧化钛的复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相制备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的方法。本发明是将醋酸镉、硫代乙酰胺和二氧化钛作为反应物,在室温下通过研磨发生反应,进而制得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

本发明利用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各向异性特点,运用固相合成工艺实现了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的合成,该方法操作简单、不使用溶剂、高产率、成本低,为硫化镉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所制备的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的透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的固相化学合成,按以下步骤进行:

具体实施方式1:准确称取0.01摩尔的醋酸镉置于玛瑙研钵中,将其充分研细后加入0.01摩尔硫代乙酰胺,研磨60分钟混合均匀后加入0.0010克二氧化钛,再将其充分研磨60分钟并放置3小时以确保固相反应完全。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将其洗涤、抽滤,于干燥箱中60度干燥2小时即得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

具体实施方式2:准确称取0.01摩尔的醋酸镉置于玛瑙研钵中,将其充分研细后加入0.01摩尔硫代乙酰胺,研磨60分钟混合均匀后加入0.0019克二氧化钛,再将其充分研磨60分钟并放置3小时以确保固相反应完全。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将其洗涤、抽滤,于干燥箱中60度干燥2小时即得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

具体实施方式3:准确称取0.01摩尔的醋酸镉置于玛瑙研钵中,将其充分研细后加入0.01摩尔硫代乙酰胺,研磨60分钟混合均匀后加入0.0049克的二氧化钛,再将其充分研磨60分钟并放置3小时以确保固相反应完全。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将其洗涤、抽滤,于干燥箱中60度干燥2小时即得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

具体实施方式4:准确称取0.01摩尔的醋酸镉置于玛瑙研钵中,将其充分研细后加入0.01摩尔硫代乙酰胺,研磨60分钟混合均匀后加入0.0097克二氧化钛,再将其充分研磨60分钟并放置3小时以确保固相反应完全。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将其洗涤、抽滤,于干燥箱中60度干燥2小时即得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

具体实施方式5:准确称取0.01摩尔的醋酸镉置于玛瑙研钵中,将其充分研细后加入0.01摩尔硫代乙酰胺,研磨60分钟混合均匀后加入0.0195克二氧化钛,再将其充分研磨60分钟并放置3小时以确保固相反应完全。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将其洗涤、抽滤,于干燥箱中60度干燥2小时即得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

具体实施方式6:准确称取0.01摩尔的醋酸镉置于玛瑙研钵中,将其充分研细后加入0.01摩尔硫代乙酰胺,研磨60分钟混合均匀后加入0.0488克二氧化钛,再将其充分研磨60分钟并放置3小时以确保固相反应完全。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将其洗涤、抽滤,于干燥箱中60度干燥2小时即得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相化学反应制备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该方法是将醋酸镉、硫代乙酰胺和二氧化钛在室温条件下混合研磨反应,实现了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的低热固相合成。本发明制备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的低热固相化学法具有操作简单、不使用溶剂、高产率、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等特点;且本发明制备的硫化镉‑二氧化钛异质结量子点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反应活性,将在光电器件、光催化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陈凤娟;金学坤;贾殿赠;赵文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6.20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