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木瓜叶面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30339发布日期:2018-12-01 00:1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野木瓜栽培技术和施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木瓜叶面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野木瓜是第三代水果之一,属药食两用植物,因其果实营养丰富、有多种药用和保健功能而倍受青睐。正安县野木瓜含有多种氨基酸元素和齐墩果酸,特别含有极高的超氧化物歧化梅(sod),其平肝和胃、去湿抗癌、延缓衰老、消炎抑菌、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用和保健功能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正安发展野木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正安以野木瓜产业升级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资源相对稳定充足产出效益显著的产、供、销,农、工、贸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

但随着产业的发展,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品质低等问题突出呈现,进而建立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野木瓜配套栽培技术迫在眉睫。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低利用率和其带来的高环境风险一直是困扰全球的重大问题。叶面菌肥通过喷洒到植物叶面后能够通过植物叶片迅速被植物所吸收,避免了从土壤施肥时营养元素易被土壤固结、根部吸收缓慢等问题,具有吸收快、养分损失少等优点。目前,已有的叶面菌肥有很多种,在提高作物的产量上也都有一定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提高作物产量效果不够显著等缺陷且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专门为野木瓜设计的理想叶面菌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绿色无污染、效果显著、符合野木瓜生长营养需求的野木瓜叶面菌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野木瓜叶面菌肥,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它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蜡状芽孢杆菌菌剂20-40份、壳聚糖6-10份、氨基酸6-10份、微肥10-20份、水20-40份。

优选的,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蜡状芽孢杆菌菌剂30份、壳聚糖8份、氨基酸8份、微肥15份、水39份。

优选的,蜡状芽孢杆菌菌剂中含有的菌种为蜡状芽孢杆菌ly05(cctccno:m2015397)、蜡状芽孢杆菌lgy06(cctccno:m2015398)及蜡状芽孢杆菌wl08(cctccno:m2015399)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其中,蜡状芽孢杆菌菌剂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将蜡状芽孢杆菌菌株ly05、lgy06或wl08斜面保存试管种子,分别接种至无机盐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菌液;(2)将获得的菌液以10%的体积百分比的接种量接种至含有无机盐培养基的种子发酵罐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种子液;(3)将获得的种子液按照10%的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入发酵培养基中,在30-35℃、150-200rpm下发酵培养2-3天,获得发酵液,发酵液的有效活菌数均≥50亿/ml,将发酵液直接稀释5-20倍即为单一菌株液体菌剂;(4)将蜡状芽孢杆菌菌株ly05、lgy06或wl08的单一菌株液体菌剂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混合制成最终的蜡状芽孢杆菌混合菌剂。

进一步的,所述壳聚糖为水溶性,脱乙酰度大于95%;所述氨基酸为脯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半胱氨酸中的任意五种及以上的组合;所述微肥为质量比为:3-6:2-5:1-2:1-2:1-2:1-2:0.5-1:0.5-1:0.5-1的钾肥+钙肥+硼肥+镁肥+铁肥+锌肥+硒肥+钼肥+锰肥的混合肥;所述水为无菌水。

本发明的野木瓜叶面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1.按规定配比取权利要求4所述蜡状芽孢杆菌菌剂,备用;

步骤2.按规定配比取壳聚糖、氨基酸和微肥充分搅拌溶于所需配比的无菌水中;

步骤3.将步骤1得到的菌剂加入步骤2得到的溶液中,在温度25-30℃、ph6.0-6.8的条件下,于无菌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均匀,袋装即得野木瓜菌肥产品。

本发明的生物菌肥可以在如下(1)-(4)至少一种中得到应用:

(1)增加野木瓜的产量;(2)改善野木瓜品质,提高野木瓜贮藏性能;(3)诱导增强野木瓜抗病性,有效防控野木瓜叶枯病、轮斑病、根腐病等病害;(4)促进野木瓜植株的生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叶面菌肥采用蜡状芽孢杆菌菌剂、植物促生物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组成,可有效提高野木瓜经济效益、营养风味品质和贮藏性能,促进植株良好生长,且能有效诱导野木瓜植株、果实抗病性增强,具有效果显著、绿色无污染、肥料利用率高、防控病害、提高产量品质、成本低廉和易于推广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1.生物菌肥组成及制备:

生物菌肥a配方组成及制备,(1)组成:蜡状芽孢杆菌菌剂30份、壳聚糖8份、氨基酸8份、微肥15份、水39份。(2)制备:①按规定配比取蜡状芽孢杆菌菌剂,备用;②按规定配比取壳聚糖、氨基酸和微肥充分搅拌溶于所需配比的无菌水中;③将步骤①得到的菌剂加入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在温度25-30℃、ph6.0-6.8的条件下,于无菌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均匀,袋装即得野木瓜叶面菌肥a。

叶面肥b配方组成及制备,(1)组成:壳聚糖8份、氨基酸8份、微肥15份、水69份。(2)制备:①按规定配比取壳聚糖、氨基酸和微肥充分搅拌溶于所需配比的无菌水中,制得野木瓜叶面肥b。

2.田间试验:

试验地位于贵州正安县凤仪镇野木瓜园,品种为“正安野木瓜”供试果园土壤类型为黄壤,试验前在果园内随机、多点混合采集深0-60cm的土样作为土壤背景值,其ph值为5.69,全氮含量为1.56g·kg-1,有机质含量为30.43g·kg-1,碱解氮含量为98.55mg·kg-1,有效磷含量为14.24mg·kg-1,有效钾含量为23.41mg·kg-1

田间试验设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采用全株(包括叶面正反面、枝干、果实等)喷雾,设叶面菌肥100-200倍液、叶面肥100倍液、喷施清水为对照(ck),共3个处理,每处理5棵树,重复4次,共12个小区,周围设护行。施用时间为野木瓜展叶期、座果期、营养物质积累期分别施用,施用量分别为30、45、60kg/亩。试验期间天气均以晴为主,间或多云,喷施后3-4天内无降雨过程。

3.分析项目及方法:

果实成熟后,按小区收获,测量每个小区单株产量,每个小区随机采集200个果实,带回实验室测定果实品质、单果重。果品品质测定方法:干物质用国标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用2,6-二氯靛酚法测定;可滴定酸(ta)含量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用pal-1型折光仪测定。贮藏时间采用所贮藏桃全部腐烂时间。

发病情况及生长调查:于果实开始软化是每2d调查果实发病情况,统计累计发病率;并调查野木瓜植株叶枯病、轮斑病、根腐病等发病情况。发病率(%)=100×(发病果数/调查总果数)或发病率(%)=100×(发病株数/调查株数)。于施肥7-8月份观测野木瓜植株叶片spad值等生长指标。

4.实施例效果:

从表1至表3可以看出,使用野木瓜叶面菌肥均能有效地增加单株产量、平均单果重,显著提高果实干物质、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ta)含量,促进野木瓜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改善;还能有效降低野木瓜叶枯病、轮斑病、食心虫、黄蚜、根腐病等发生;有效促进野木瓜植株的生长。

表1施用叶面菌肥对贵长野木瓜产量品质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下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p<0.01下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下表同

表2施用叶面菌肥对野木瓜病害的发生情况

表3野木瓜园使用叶面菌肥植株生长状况

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