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上色颜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9930发布日期:2018-11-14 01:31阅读:9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陶瓷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陶瓷上色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颜料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着色离子的存在状态,即颜料自身的原子或分子结构,而物质着色主要由于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及离子对光的吸收和散发引起的。传统电瓷棕釉色剂配方中所用氧化物中的铁、铬、锰属于过渡金属元素,它们的离子最多能容纳10个电子的3d轨道中,只有1~9个电子,因此可以在3d轨道中跃迁,在可见光区产生选择性吸收,从而使釉着色。

现有的陶瓷釉色在上色过程中,热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陶瓷上色颜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此釉色烧制的坯件平整均匀并且热稳定性较好。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陶瓷上色颜料,包括以下原料:个旧长石、石英、方解石、玛瑙石、孔雀石、松木柴灰和黄土。

进一步,个旧长石50%、石英18%、方解石18%、玛瑙石5%、孔雀石3%、松木柴灰5%和黄土1%。

进一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粉碎和研磨:按比例称取原料,然后粉碎研磨;

s2、脱除铁份:将研磨后的原料使用电磁选机械脱除铁份,并且用过滤筛震动除杂;

s3、制备泥浆:将研磨后的原料悬浮于水中制成泥浆;

s4、在泥浆中加入修饰材料电解质。

进一步,在步骤s3中,原料与水的重量比为5:3。

进一步,泥浆与电解质的重量比为:500:1。

进一步,使用陶瓷上色颜料的步骤为:将胚胎浸入到泥浆中,然后旋转胚胎,取出胚件,滴干过剩的釉浆,然后干燥,烧制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得一种陶瓷釉色,通过此釉色烧制的坯件平整均匀并且热稳定性较好。

2.本发明制备的陶瓷釉色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能够使得制备的陶瓷热稳定性好,不产生开裂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陶瓷上色颜料,包括以下原料:个旧长石、石英、方解石、玛瑙石、孔雀石、松木柴灰和黄土,通过此釉色烧制的坯件平整均匀并且热稳定性较好。

实施例2

陶瓷上色颜料,包括以下原料:个旧长石50%、石英18%、方解石18%、玛瑙石5%、孔雀石3%、松木柴灰5%和黄土1%,通过此釉色烧制的坯件平整均匀并且热稳定性较好。

实施例3

以上所述的陶瓷上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粉碎和研磨:按比例称取原料,然后粉碎研磨;

s2、脱除铁份:将研磨后的原料使用电磁选机械脱除铁份,并且用过滤筛震动除杂;

s3、制备泥浆:将研磨后的原料悬浮于水中制成泥浆;

s4、在泥浆中加入修饰材料电解质。

本发明制备的陶瓷釉色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能够使得制备的陶瓷热稳定性好,不产生开裂的现象。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在步骤s3中,原料与水的重量比为5:3,能够保证釉色粘度适中。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泥浆与电解质的重量比为:500:1,能够增大泥浆的流动性。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使用陶瓷上色颜料的步骤为:将胚胎浸入到泥浆中,然后旋转胚胎,取出胚件,滴干过剩的釉浆,然后干燥,烧制成型,本发明制备的陶瓷釉色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能够使得制备的陶瓷热稳定性好,不产生开裂的现象。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

本技术:
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陶瓷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陶瓷上色颜料及其制备方法;陶瓷上色颜料,包括以下原料:个旧长石、石英、方解石、玛瑙石、孔雀石、松木柴灰和黄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粉碎和研磨:按比例称取原料,然后粉碎研磨;S2、脱除铁份:将研磨后的原料使用电磁选机械脱除铁份,并且用过滤筛震动除杂;S3、制备泥浆:将研磨后的原料悬浮于水中制成泥浆;S4、在泥浆中加入修饰材料电解质;通过此釉色烧制的坯件平整均匀并且热稳定性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李自轩;汪大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宁县白塔山建筑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26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