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料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3516发布日期:2018-12-19 06:2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有机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肥料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肥料是帮助植物生长的化合物,市面上出售的肥料种类及品牌极多,依成分可分为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种类包括:磷酸铵类肥料、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中量元素肥料、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多维场能浓缩有机肥。依适用对象分可以分为:大田使用肥、家用肥,园林肥、化肥、绿化肥等等肥料,通常直接用于土壤,或喷洒于叶片。

有机肥料含有植物需要的大量营养成分,对植物的养分供给比较平缓持久,有很长的后效,有机肥料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由于有机肥料中各种营养元素比较完全,而且这些物质完全是无毒、无害、无污染的自然物质,这就为生产高产、优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提供了必须条件。有机肥料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中各种糖类,使得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就有了能源。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机肥料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数量大,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肥源,但它也是农业、畜牧业生产的副产物。可以说,哪里有农业、畜牧业、哪里就有有机肥源。城市中可以利用的有机生活垃圾,主要来自农产品和畜产品。所以农业、畜牧业越发展,有机肥资源就越丰富。但是现有有机肥料存在或多或少的技术缺陷:或工艺复杂、成本高,或过程不可控、肥料质量不稳定,或对环境污染严重,或实施困难、不易普及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机肥料生产工艺,其成本低,工艺简单,并且无残留,无污染,可以为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提供产量上的保证,制备方法简单、可控、易实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肥料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及辅料混合搅拌:将65%的新鲜畜禽粪便与35%的辅料进行混合,将堆料含水量调节控制在粪料投入重量的25-30%,按每八吨畜禽粪便植入发酵菌剂1kg,并将上述物料用铲车搅拌均匀后堆成垛;

2)堆料测温:从物料堆砌好后每天8:30及16:30按时测定堆料温度和水分,并做好准确记录,制定温度和水分变化曲线;

3)翻抛:根据步骤2)的测温结果,当升温停顿或有下降趋势时,及时用翻抛机翻抛,要求上层及表面翻入底部及中心部位;翻抛要细致,彻底翻透,以达到粉碎、增氧,促进微生物繁殖及挥发水分的作用;堆垛后翻抛要及时,每隔48小时翻一次,高温可持续15天以上,通过持续高温及7-10次翻抛,增加水分的蒸发量,确保堆料的含水率在45%以下;

4)后熟:堆砌发酵熟化15-20天后,将堆料放置于半成品库,堆放15-20天,水分挥发达到国家标准后进行粉碎;

5)过筛:在成品包装前,半成品用筛选机进行细化处理,过筛去除杂物,按小于或等于2.0达标;

6)成品检验:按ny525-2012测定过筛后成品的水分含量,酸碱度ph值、有机质含量、总养分含量,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7)称量包装入库:用自动包装机按每袋40kg加0.5kg称量包装,包装后入库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对已包装的产品,每两个月抽样进行称量检查,以防份量缺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物料用铲车搅拌均匀后堆成垛的含水量保持在50-60%,堆垛宽度为2.8-3.0m,高度为1.2-1.4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新鲜畜禽粪便包括牛粪、鸡粪、猪粪,不含其他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辅料包括秸秆、砻糠、蛋壳、蘑菇渣、杏鲍菇渣、死鸡、死猪、玉米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总养分包括氮、五氧化二磷及氧化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有机肥料中含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还含有各类微量元素和有益菌种,通过施用,不但可作为良好的肥源,而且也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该有机肥料集增产、高效、长效,提高品质,改良土壤,抑制土传病害为一体,成本低,工艺简单,并且无残留,无污染,可以为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提供产量上的保证,制备方法简单、可控、易实施,在有效处理了畜禽粪便和废弃生物质的同时,比传统肥料具有更高的肥效,有效的激活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基因,壮根、壮苗、增产增收,达到了提高果实糖度,提高蛋白质、维生素c的含量,抗旱、抗寒、抗病、抑制腐烂病、溃疡病,延长作物生育期,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效果,具有工业化推广的前景,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将原料及辅料混合搅拌:将65%的新鲜畜禽粪便(牛粪、鸡粪、猪粪,不含其他杂质)与35%的辅料(秸秆、砻糠、蛋壳、蘑菇渣、杏鲍菇渣、死鸡、死猪、玉米片)进行混合,将堆料含水量调节控制在粪料投入重量的25%,按每八吨畜禽粪便植入发酵菌剂1kg,并将上述物料用铲车搅拌均匀后堆成垛(含水量保持在50%,堆垛宽度为2.8,高度为1.2m);

2)堆料测温:从物料堆砌好后每天8:30及16:30按时测定堆料温度和水分,并做好准确记录,制定温度和水分变化曲线;

3)翻抛:根据步骤2)的测温结果,当升温停顿或有下降趋势时,及时用翻抛机翻抛,要求上层及表面翻入底部及中心部位;翻抛要细致,彻底翻透,以达到粉碎、增氧,促进微生物繁殖及挥发水分的作用;堆垛后翻抛要及时,每隔48小时翻一次,高温持续15天,通过持续高温及7次翻抛,增加水分的蒸发量,确保堆料的含水率在45%以下;

4)后熟:堆砌发酵熟化15天后,将堆料放置于半成品库,堆放15天,水分挥发达到国家标准后进行粉碎;

5)过筛:在成品包装前,半成品用筛选机进行细化处理,过筛去除杂物,按小于或等于2.0达标;

6)成品检验:按ny525-2012测定过筛后成品的水分含量,酸碱度ph值、有机质含量、总养分(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7)称量包装入库:用自动包装机按每袋40kg加0.5kg称量包装,包装后入库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对已包装的产品,每两个月抽样进行称量检查,以防份量缺损。

实施例二:

1)将原料及辅料混合搅拌:将65%的新鲜畜禽粪便(牛粪、鸡粪、猪粪,不含其他杂质)与35%的辅料(秸秆、砻糠、蛋壳、蘑菇渣、杏鲍菇渣、死鸡、死猪、玉米片)进行混合,将堆料含水量调节控制在粪料投入重量的28%,按每八吨畜禽粪便植入发酵菌剂1kg,并将上述物料用铲车搅拌均匀后堆成垛(含水量保持在55%,堆垛宽度为2.9,高度为1.3m);

2)堆料测温:从物料堆砌好后每天8:30及16:30按时测定堆料温度和水分,并做好准确记录,制定温度和水分变化曲线;

3)翻抛:根据步骤2)的测温结果,当升温停顿或有下降趋势时,及时用翻抛机翻抛,要求上层及表面翻入底部及中心部位;翻抛要细致,彻底翻透,以达到粉碎、增氧,促进微生物繁殖及挥发水分的作用;堆垛后翻抛要及时,每隔48小时翻一次,高温持续18天,通过持续高温及8次翻抛,增加水分的蒸发量,确保堆料的含水率在45%以下;

4)后熟:堆砌发酵熟化17天后,将堆料放置于半成品库,堆放18天,水分挥发达到国家标准后进行粉碎;

5)过筛:在成品包装前,半成品用筛选机进行细化处理,过筛去除杂物,按小于或等于2.0达标;

6)成品检验:按ny525-2012测定过筛后成品的水分含量,酸碱度ph值、有机质含量、总养分(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7)称量包装入库:用自动包装机按每袋40kg加0.5kg称量包装,包装后入库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对已包装的产品,每两个月抽样进行称量检查,以防份量缺损。

实施例三:

1)将原料及辅料混合搅拌:将65%的新鲜畜禽粪便(牛粪、鸡粪、猪粪,不含其他杂质)与35%的辅料(秸秆、砻糠、蛋壳、蘑菇渣、杏鲍菇渣、死鸡、死猪、玉米片)进行混合,将堆料含水量调节控制在粪料投入重量的30%,按每八吨畜禽粪便植入发酵菌剂1kg,并将上述物料用铲车搅拌均匀后堆成垛(含水量保持在60%,堆垛宽度为3,高度为1.4m);

2)堆料测温:从物料堆砌好后每天8:30及16:30按时测定堆料温度和水分,并做好准确记录,制定温度和水分变化曲线;

3)翻抛:根据步骤2)的测温结果,当升温停顿或有下降趋势时,及时用翻抛机翻抛,要求上层及表面翻入底部及中心部位;翻抛要细致,彻底翻透,以达到粉碎、增氧,促进微生物繁殖及挥发水分的作用;堆垛后翻抛要及时,每隔48小时翻一次,高温持续19天,通过持续高温及10次翻抛,增加水分的蒸发量,确保堆料的含水率在45%以下;

4)后熟:堆砌发酵熟化20天后,将堆料放置于半成品库,堆放20天,水分挥发达到国家标准后进行粉碎;

5)过筛:在成品包装前,半成品用筛选机进行细化处理,过筛去除杂物,按小于或等于2.0达标;

6)成品检验:按ny525-2012测定过筛后成品的水分含量,酸碱度ph值、有机质含量、总养分(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7)称量包装入库:用自动包装机按每袋40kg加0.5kg称量包装,包装后入库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对已包装的产品,每两个月抽样进行称量检查,以防份量缺损。

本发明有机肥料中含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还含有各类微量元素和有益菌种,通过施用,不但作为良好的肥源,而且也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该有机肥料集增产、高效、长效,提高品质,改良土壤,抑制土传病害为一体,成本低,工艺简单,并且无残留,无污染,可以为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提供产量上的保证,制备方法简单、可控、易实施,在有效处理了畜禽粪便和废弃生物质的同时,比传统肥料具有更高的肥效,有效的激活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基因,壮根、壮苗、增产增收,达到了提高果实糖度,提高蛋白质、维生素c的含量,抗旱、抗寒、抗病、抑制腐烂病、溃疡病,延长作物生育期,提高化肥利用率效果具有工业化推广的前景,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中未做详细描述的内容均为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