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有益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1973发布日期:2019-02-12 22:49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应用微生物技术与肥料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猕猴桃有益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桃(actinidiachinesisplanch)隶属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lindl.)落叶果树,其起源于我国,俗称毛桃、阳桃等。自20世纪初开始人工驯化至今逾百年历史。因其风味独特,富含vc、膳食纤维、多种氨基酸、保健物质及多种矿物质,具有滋润肠胃、美容和抗氧化等特殊功效,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被誉为“水果之王”。自1959年在新西兰建立商业化栽培以来,时至2015年,全球猕猴桃栽培面积已迅速突破375万亩,年产量400万吨,其中,我国约273万亩,年产量220余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国。

目前,我国施肥过量问题严重,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施用量为375kg/hm2,远远超过了225kg/hm2的安全标准。对我国部分猕猴桃果园的肥料施用情况调查分析发现:氮肥和磷肥的投入过量问题、钾肥的投入过量与不足并存问题、忽视微量元素以及有机肥投入不足问题突出,且施肥时间过晚、生粪入园、不追施有机肥等误区繁多。

猕猴桃喜ph在5.5-6.5微酸性沙质壤土。土壤是猕猴桃树体生长的基础,土壤理化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树体的生长、果实品质和果园的可持续发展。同一种作物在一块地进行连续耕种,即使于正常管理下,也会出现产量下滑、品质变劣、树体状况变差的现象,即连作障碍。猕猴桃为多年生果树,其建园后既无法进行倒茬种植,又长期经历不合理的养分配比,导致其根系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偏低及微量元素缺失。不平衡的营养元素配比将会进一步引发土壤理化性质恶化,且来自根系的分泌物不断积累,造成土壤微生物区系劣变等,最终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滋生大量有害真菌,如典型的根腐病症状,严重的甚至能够导致猕猴桃果树死亡。目前对防治诸如此类真菌病害的方法多为化学农药,然而随着绿色农业的需求增加,化肥和农药的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威胁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担忧。

根际微生态系统是植物-土壤-微生物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特殊系统,其稳定性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特别是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土壤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土壤过程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壤微生物有关,尤其是一些有益土壤微生物可直接或间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一些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复合肥料,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活化土壤中的养分促进植物吸收及生长,从而提高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已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在植物根系土壤生态环境中居于中心位置。通过提升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活性成为许多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指导思想。随着植物根据细菌区系研究的深入及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①活化土壤营养、提高土壤肥力;②产生植物生理活性物质,调节植物生长;③一直土壤病原微生物、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性;④提高植物的抗胁迫环境的能力等多个方面。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既可以改善土壤矿质元素状态,又可以防治病菌的肥料成为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肥料来源。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微生物菌肥能够显著提高水蜜桃、库尔额香梨单果重、含糖量及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促进黄瓜生长,提高产量和果实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等。

在成龄猕猴桃园中,土壤物化形状趋于恶化,使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几乎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趋势。因此,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学性状指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微生物数量、活力及多样性,提高土壤各酶与理化性质,且可以减少根域土壤对化学肥料的依赖,同时降低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我国猕猴桃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猕猴桃有益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该微生物菌肥属于高效、无毒、环保有机肥料产品,制备工艺过程简单。

一种猕猴桃有益微生物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猕猴桃有益微生物菌肥是按照每1000g复合肥料喷洒15~20ml的微生物菌剂制成;其中,复合肥料的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含量如下:

其中,无机肥料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尿素35~45份,磷酸二氢钙35~45,氯化钾10~20份;

所述微生物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licuslincheniformis)、侧孢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胶质芽胞杆菌

(bacillusmucilaginosuskrassilnikov)、泾阳链霉菌(streptomycesjingyangensis)及粘结剂糊精组成,其中粘结剂糊精的含量为100ml菌液中含有5~10g;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地衣芽孢杆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侧孢芽孢杆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胶质芽胞杆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泾阳链霉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菌液体积比如下: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胶质芽胞杆菌∶泾阳链霉菌=5~10∶15~20∶15~20∶15~25∶20~30。

优选地,复合肥料的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含量如下:

优选地,菌液体积比如下: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胶质芽胞杆菌∶泾阳链霉菌=7.5∶17.5∶17.5∶20∶25。

针对现有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本发明有益微生物菌肥由猕猴桃园废弃物(猕猴桃修剪藤蔓、枯叶、果园伴生草等)、家禽排泄物与厨余物、无机肥料、活性炭、微生物菌剂、膨润土等混合造粒而成。微生物菌剂由白腐菌、康宁木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胶质芽胞杆菌、泾阳链霉菌等并加入一定量的糊精组成。家禽排泄物与厨余物为经过厌氧发酵后的产品。无机肥料为尿素、磷酸二氢钙和氯化钾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猕猴桃有益微生物菌肥制备,过程包括猕猴桃园废弃物与白腐菌、康宁木霉等固态发酵物、家禽排泄物与厨余物厌氧发酵物、化学肥料、活性炭和膨润土按比例混合,并在造粒过程中加入微生物功能菌剂制备得猕猴桃有益微生物菌肥。本发明既充分资源化利用废弃物,规避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使用后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中微生物群体结构,增强了土壤中有益菌的含量以及活性,达到了土传性病害生物预防的目的。

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是生物防治菌类的优势菌种,其不仅具有抑菌作用,还通过诱导猕猴桃植株防御酶活性的提高,从而增强猕猴桃植株的抗病性,而这些防御酶在拮抗猕猴桃溃疡病均的过程中激活了猕猴桃植株自有的抗病代谢过程,使猕猴桃植株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产生抗性物质,诱导抗溃疡病效果明显;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抑制其他有害生物的繁殖及对作物的入侵,提高植株抗性,且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侧孢芽孢杆菌能够定殖于猕猴桃植株的根系,具有促进猕猴桃植株生长,防治土传病害的作用,该菌防治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昆虫的幼虫、成虫、软体动物,对动物寄生性线虫和植物寄生性线虫均有毒性作用;胶质芽胞杆菌为土壤中一种重要的功能均,具有溶钾、磷和固氮功能,同时可分泌诸如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多种酶,可增强猕猴桃对病害的抵抗力,且其在微生物肥料方面的应用已趋于成熟;泾阳链霉菌代谢产物在农作物抗菌、抗病虫害方面具有较强活性,且具有增强土壤肥力、刺激作物生长的能力,在开发新型微生物农药、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方面具备很大潜力。此外,这些生物菌群相互作用,构成猕猴桃植株-土壤-微生物系统中的重要一环,还可向土壤中分泌更多的如磷酸酶、脲酶、蛋白酶、ppo、蔗糖酶等,而土壤相关酶活性的提高对土壤营养成分与结构有着显著的改善,进而促进树体猕猴桃树体生理代谢,形成了良性的猕猴桃植株-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进而提高猕猴桃树体抗性与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有益微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发酵果园废弃、家禽排泄物与厨余物粉碎,过200~250目筛,待用;

(2)无机肥料的配制:将尿素、磷酸二氢钙和氯化钾粉碎并过150~200目筛,按重量份:尿素35~45份,磷酸二氢钙35~45,氯化钾10~20份的比例混合;(3)按果园废弃物发酵物、家禽排泄物与厨余物腐熟物、化学肥料、膨润土按以下质量百分比混合得到复合肥料:

(4)微生物菌剂配制:按菌液体积比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胶质芽胞杆菌∶泾阳链霉菌=5~10∶15~20∶15~20∶15~25∶20~30的比例混合菌液,每100ml菌液中加入50~100g粘结剂糊精;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地衣芽孢杆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侧孢芽孢杆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胶质芽胞杆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泾阳链霉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

(5)按照1000g复合肥料加入15~20ml微生物菌剂的比例,将步骤(4)制备得的微生物菌剂喷洒在步骤(3)所制备的复合肥料上,得有益微生物复合肥料;(6)将步骤(5)制得的有益微生物复合肥料在圆盘造粒机上造粒,再经过40~50℃干燥,最后过2.0~3.0mm筛,得到猕猴桃有益微生物菌肥产品。

优选地,步骤(3)中复合肥料的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含量如下:

优选地,步骤(4)中菌液体积比如下: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胶质芽胞杆菌∶泾阳链霉菌=7.5∶17.5∶17.5∶20∶25。

在猕猴桃苗定植后的当年冬季以及次年冬季,将猕猴桃垅腰的表层土壤与本实施例有益微生物菌肥混合,可大幅改善土壤,满足了猕猴桃根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经过田间种植对比,施予有益微生物菌肥的猕猴桃产量增加10%以上,果实品质指标提高20%以上,苗木存活率提高20%以上,可实现优质高效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制备有益微生物菌肥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发酵果园废弃、家禽排泄物与厨余物粉碎,过200~250目筛,待用;

(2)无机肥料的配制:将尿素、磷酸二氢钙和氯化钾粉碎并过150~200目筛,按重量份:尿素40份,磷酸二氢钙40,氯化钾15份的比例混合;

(3)按果园废弃物发酵物、家禽排泄物与厨余物腐熟物、化学肥料、膨润土按以下质量百分比混合得到复合肥料:

(4)微生物菌剂配制:按菌液体积比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胶质芽胞杆菌∶泾阳链霉菌=7.5∶17.5∶17.5∶20∶25的比例混合菌液,每100ml菌液中加入75g粘结剂糊精;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地衣芽孢杆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侧孢芽孢杆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胶质芽胞杆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泾阳链霉菌菌液中菌数为4~6×108个/ml;

(5)按照1000g复合肥料加入15ml微生物菌剂的比例,将步骤(4)制备得的微生物菌剂喷洒在步骤(3)所制备的复合肥料上,得有益微生物复合肥料;

(6)将步骤(5)制得的有益微生物复合肥料在圆盘造粒机上造粒,再经过40~50℃干燥,最后过2.0~3.0mm筛,得到猕猴桃有益微生物菌肥产品。

在猕猴桃苗定植后的当年冬季以及次年冬季,将猕猴桃垅腰的表层土壤与本实施例有益微生物菌肥混合,大幅改善了土壤,满足了猕猴桃根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经过田间种植对比,施予有益微生物菌肥的猕猴桃产量增加10%以上,果实品质指标提高20%以上,苗木存活率提高20%以上,可实现优质高效生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