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压控制氨分解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0014发布日期:2018-09-14 23:5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分解装置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恒压控制氨分解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氢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很多制造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现有技术中,制造氢气的方法通常很多,例如从甲醇中制取氢气,或者电解水制氢,又或者将液氨通入氨分解炉中,加热至800-850℃,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氨分解,得到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再进行氢气的提纯,即可得到氢气。

目前市场上的氨分解处理装置,对于恒压的控制,大多数采用的是弹簧背压的形式,该种压强调整方式,需要考虑到弹簧的隔热以及散热的问题,使得整体的装置结构上非常的复杂,结构性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进而对于恒压的控制效率不高,而这类问题是目前亟待改进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恒压控制氨分解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采用的是外部空气压缩机的背压形式,可以实现将设备或者管道内的介质压力控制在一个精准的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以及较高的实用性,使得该装置拥有更高的使用性能以及更高的工作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是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压控制氨分解处理装置,包括炉体、炉胆、底座,所述炉体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炉胆设置于所述炉体内部,还包括控制器、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管、进气管、出气管以及空气压缩板,所述控制器固定于所述炉体的内侧壁,所述空气压缩机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空气压缩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炉胆的内部,且所述空气压缩板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所述炉胆的顶部与底部滑动配合,所述炉胆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空气压缩管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通,所述空气压缩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炉体与所述炉胆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进气管贯穿所述炉体顶部,且所述进气管一端与所述炉胆连通,所述出气管贯穿所述炉体侧壁,且所述出气管一端与所述炉体连通,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出气管上均设置有气阀。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炉体内底部设置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的上表面设置有导热板。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有两个冷煤气管,两个所述冷煤气管均贯穿所述炉体侧壁与所述燃烧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炉体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隔热介质,所述隔热介质固定于所述底座内部,且所述隔热介质位于所述炉体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炉体侧壁上设置有散热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炉体内壁设置有石棉隔热层。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底部还设置有多个用于缓冲震动的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压控制氨分解处理装置,该装置采用的是外部空气压缩机进行调整内部压强的背压形式,通过检测内部炉胆压强,进行控制空气压缩机进行空气压缩调整炉胆内部压强,进而保持恒压反应状态,该形式可以有利于恒压装置的快速开启和关闭,同时可以根据所需的压力大小进行调整,且调节幅度大,使得该处理装置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恒压控制分解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炉体,2、炉胆,3、底座,4、空气压缩机,5、燃烧腔,6、控制器,7、控制面板,11、散热风机,12、石棉隔热层,21、空气压缩板,22、进气管,23、出气管,24、温度传感器,25、气阀,31、隔热介质,32、支撑脚,41、空气压缩管,51、导热板,52、冷煤气管,71、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压控制氨分解处理装置,包括炉体1、炉胆2、底座3,炉体1固定于底座3上方,炉胆2设置于炉体1内部,还包括控制器6、空气压缩机4、空气压缩管41、进气管22、出气管23以及空气压缩板21,控制器6固定于炉体1的内侧壁,空气压缩机4固定于底座3的上表面,空气压缩板21竖直设置于炉胆2的内部,且空气压缩板2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炉胆2的顶部与底部滑动配合,炉胆2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4,空气压缩管41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4连通,空气压缩管41的另一端贯穿炉体1与炉胆2连通,空气压缩机4以及温度传感器24均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进气管22贯穿炉体1顶部,且进气管22一端与炉胆2连通,出气管23贯穿炉体1侧壁,且出气管23一端与炉体1连通,进气管22以及出气管23上均设置有气阀25。氨分解原料通过进气管22进入炉胆2,分解处理好的氨气则通过出气管23排出炉胆2,进气管22以及出气管23设置的气阀25则是为了防止炉胆2内部气体倒流,同时也隔绝了杂质气体混入炉胆2,而炉胆2内部的温度传感器24则通过感应炉胆2的温度,反馈到控制6中,进而检测炉胆2内的压强,再由控制器6控制空气压缩机4进行恒压控制,空气压缩机4则通过空气压缩管41进行空气压缩,进而调整空气压缩板21的位置,改变炉胆2的反应面积,进而改变炉胆2的压强,实现恒压控制。

为了使炉胆2具有稳定的反应温度,进一步的,炉体1内底部设置有燃烧腔5,燃烧腔5的上表面设置有导热板51。炉胆2底部的燃烧腔5,进行燃烧,加热导热板51,导热板51对炉胆2进行加热,使炉胆2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

为了使燃烧腔5具有燃烧原料,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两个冷煤气管52,两个冷煤气管52均贯穿炉体1侧壁与燃烧腔5连通。当燃烧腔5需要进行燃烧时,则通过两个冷煤气管52进行煤气输送到燃烧腔5内部,同时也可以根据燃烧需求,进行对煤气量的控制,进而控制反应温度。

为了使装置具有更高的工作性能,进一步的,炉体1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7,控制面板7上设置有控制按钮71,控制面板7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控制面板7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可以通过控制面板7上的控制按钮71控制空气压缩机4,进而恒压控制,使得该装置具有更实用的控制性能。

为了提高装置的使用性能,进一步的,还包括隔热介质31,隔热介质31固定于底座3内部,且隔热介质31位于炉体1的下方。底座3内的隔热介质31,在炉胆2高温反应时,隔热介质31可以确保底座3温度过高,进而提高装置的工作性能。

为了提高炉体内部的散热性能,炉体1侧壁上设置有散热风机11。炉胆2高温反应时,会使炉体1内部具有较高的热量,散热风机11则可以对炉体1内部高温散热。

为了提高炉体的隔热性能,进一步的,炉体1内壁设置有石棉隔热层12。石棉隔热层12可以炉体1内部的高温不会影响到炉体1外壁,避免工作人员在误触炉体1外壁时造成烫伤等情况发生。

为了使装置具有良好的固定,底座3底部还设置有多个用于缓冲震动的支撑脚32。由于处理装置在恒压调整时,会具出现一定的震动,支撑脚32具有避震的功能,可以使装置具有良好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