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钢化玻璃风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2364发布日期:2018-11-16 23:33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化玻璃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钢化玻璃风帘装置。
背景技术
:钢化玻璃生产工艺中,钢化玻璃在加热炉中被摊开后,通过传输带输送至风冷装置内进行高压风冷却以降低表面温度。随着钢化玻璃的生产厚度逐渐减小,为了使得厚度较小的钢化玻璃能够在风冷设备能够迅速冷却,通常在钢化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采取高压风直接吹送钢化玻璃表面的方式,由于用于冷却的高压风的压力过大,使得靠近加热炉的高压风会产生紊流并进入至加热炉内,而进入加热炉内的高压风会使得处于加热状态的钢化玻璃受到不对称风力而造成表面发生一定量变形。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采用降低高压风的压力值以避免部分高压风进入至加热炉内,但是通过降低高压风的压力值并不能有效实现钢化玻璃迅速降温的目的。因此保证高压风对钢化玻璃进行迅速降温的前提下,避免高压风产生紊流进入加热炉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紧凑简单、使用可靠的新型钢化玻璃风帘装置,旨在有效隔绝风冷设备的高压冷却风流向加热炉内以保证钢化玻璃加热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钢化玻璃风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炉与风冷设备之间设有主要由若干个高压风嘴并排组成的风帘装置,所述高压风嘴底部分别与高压风管通连,高压气体从所述高压风管进入所述高压风嘴内并经端部吹出而形成高压风帘阻止所述风冷设备的高压风紊流流向所述加热炉内。优选地,所述风帘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钢化玻璃上方且由多个高压风嘴并排组成的上风帘装置以及设置于钢化玻璃下方且由多个高压风嘴并排组成的下风帘装置。优选地,所述上风帘装置和所述下风帘装置的所述高压风嘴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所述高压风嘴朝向所述风冷设备内部倾斜一定角度。优选地,所述上风帘装置和所述下风帘装置竖直方向对应的所述高压风嘴中心轴线夹角为30°~120°。优选地,所述高压风嘴包括外套和设于外套内的芯体,所述外套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芯体的内腔,所述芯体外壁面与所述内腔内壁面之间形成向外扩散的锥形导风通道,所述锥形导风通道的末端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弧形出风口,两个弧形出风口的相连端之间设有用于将两个弧形出风口分隔的分隔部。优选地,所述外套的内腔由进风段、导风段和出风段依次连接而成,所述芯体由锥形体和分隔体连接而成,其中所述锥形体匹配于所述导风段内,该锥形体的外壁与导风段表面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锥形导风通道;所述出风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导风段的最大直径,所述分隔体匹配于该出风段上,该分隔体构成所述分隔部。优选地,所述分隔体的长度方向与钢化玻璃前进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外套底部与所述高压风管以螺纹相连。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加热炉与风冷设备之间设置有上下对称的上风帘装置和下风帘装置,而上风帘装置和下风帘装置均设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高压风嘴,通过高压风嘴底端与高压风管相连,高压气体进入高压风嘴后依次经过进风段、导风段以及出风段,其中导风段通过锥形内壁面与芯体的锥形体外周面形成导风通道,而出风段与分隔体形成两段相互对称的弧形出风口,高压气体通过两段相互对称的弧形出风口从而形成一道双层向外扩散的高压风帘以阻挡风冷设备的高压气体向加热炉流动,保证钢化玻璃加热的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高温风嘴朝向风冷设备内部,在保证对风冷设备的高压气体向加热炉移动的前提下,并且能够推动高压气体向远离加热炉方向移动,进一步提高钢化玻璃加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钢化玻璃风帘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上风帘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压风管出风端口平面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风冷设备2123出风段2风帘装置2124外套21上风帘装置2125弧形出风口211高压风管213芯体212高压风嘴2131锥形体2121进风段2132分隔体2122导风段22下风帘装置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钢化玻璃风帘装置。请参见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钢化玻璃风帘装置,位于加热炉与风冷设备1之间设有主要由若干个高压风嘴212并排组成的风帘装置2,并且每个高压风嘴212分别与高压风管211通连,优选地,高压风嘴212底部与高压风管211以螺纹相连。高压气体从高压风管211进入高压风嘴212的内腔再经过高压风嘴212的端部吹出而形成高压风帘,从而有效阻止风冷设备1的高压风紊流流向加热炉内影响加热状态下的钢化玻璃平整度。本实施例的风帘装置2包括设置于钢化玻璃上方且由多个高压风嘴212并排组成的上风帘装置21以及设置钢化玻璃下方且有多个高压风嘴212并排组成的下风帘装置22。优选地,本实施例的上风帘装置21和下风帘装置22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的高压风嘴212一一对应,这样使得高压气体从高压风嘴212向外吹出时,由上风帘装置21和下风帘装置22吹出而形成的两道风帘呈对称关系,这样钢化玻璃从加热炉进入风冷设备1时,上方风帘和下方风帘分别对钢化玻璃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作用力在角度、大小均对称,因此可避免钢化玻璃表面发生变形影响其成型质量。与此同时,本实施例的高压风嘴212朝向风冷设备1内部倾斜一定角度,从而使得从高压风嘴212向外吹出的高压风向风冷设备1内部输送并推动风冷设备1内的冷却高压风向远离加热炉方向移动,可有效避免冷却高压风向加热炉方向移动。另外,本实施例的上风帘装置21和下风帘装置22在竖直方向对应的高压风嘴中心轴线夹角为30°~120°,当竖直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高压风嘴212之间夹角过小,则会造成上风帘装置21和下风帘装置22对于高压紊流气体锁闭效果不佳,部分高压紊流气体依然可以经过高压风帘而进入加热炉内。但夹角过大时,使得经高压风嘴212吹出的高压气体对钢化玻璃的作用力过大,若在上下对称的作用力失去平衡,势必会造成钢化玻璃发生一定变形。因此本实施例通过选定上述夹角范围,使得从高压风嘴212出来的高压气体对称喷射于钢化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保证对高压紊流的锁闭效果且不容易造成钢化玻璃变形。本实施例的高压风嘴212在结构上,包括外套2124和设于外套2124内的芯体213,外套2124内设有用于安装芯体213的内腔,芯体213外壁面与内腔内壁面之间形成可向外扩散的锥形导风通道,锥形导风通道的末端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弧形出风口2125,两个弧形出风口2125的相连端之间设有用于将两个弧形出风口2125分隔的分隔部2132。具体地,外套2124的内腔由进风段2121、导风段2122和出风段2123依次相连形成,而芯体213则有锥形体2131和分隔体2132相连形成,其中锥形体2131匹配于导风段2122内,锥形体2131的外壁和导风段2122表面之间的空间构成锥形导风通道,出风段2123的径向尺寸大于导风段2122的最大直径,分隔体2132匹配与该出风段2123上,并且分隔体2132构成分隔部。本实施例中,分隔体2132的长度方向与钢化玻璃前进方形相互垂直,从而使得高压气体从两个弧形出风口2125喷射出来后,多个高压风嘴212喷射出的气体贯通形成两道一前一后的高压风帘带,使得风冷设备1内的高压气体不容易通过高压风帘进入加热炉内。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新型钢化玻璃风帘装置的工作原理:当高压气体被通入至高压风管211内部时,高压气体再通过高压风嘴212与高压风管211相连的通孔进入外套2124的内腔中,首先经过内腔的进风段2121再进入导风段2122,其中在导风段2122内,芯体213的锥形体2131外壁面与导风段2122的锥形内壁面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高压气体能够顺着间隙而进入出风段2123内,而在出风段2123内,分隔体2132与出风段2123的内孔壁面配合形成两道弧形出风口2125,从而使得高压气体经过两道弧形出风口2125形成两道向外扩散的高压风帘,而多个位于同一排的高压风嘴212共同喷出高压气体从而形成一道双层的用于阻挡风冷设备的高压气体向加热炉移动的高压风帘屏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