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炉氧气助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4170发布日期:2018-09-21 22:5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燃系统,具体是指一种窑炉氧气助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石灰窑普遍使用鼓风机将空气送入窑内进行助燃,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有21%,会导致石灰窑的燃料燃烧不彻底,浪费能源。而制氧机产生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达到90-93%,如果用制氧机产生的气体助燃,由于氧气含量过量,会造成氧气资源的浪费。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193731,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实用新型的名称为烟气余热双循环气烧石灰窑,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双循环气烧石灰窑,它包括窑体、给煤气管、烟气管、燃烧器,鼓风机通过预热空气管和窑体中部的空气围管连通,窑体顶部的烟气管上设有分支,分支上设有除尘器,分支的另一端连接在混合器上,混合器同时和给煤气管连接,给煤气管上设有防回火器,混合器出口与窑体中部的燃气围管连通。其不足之处是,该石灰窑使用鼓风机将空气送入窑内助燃,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导致石灰窑的燃料燃烧不彻底,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窑炉氧气助燃控制系统,通过将鼓风机送入的空气与制氧机产生的气体混合,使送入窑炉内的气体的氧气含量到达30-35%,使窑炉内的燃料充分燃烧,且不浪费氧气资源;同时通过排压口、分析仪和阀门的调节,提高了供气氧含量的精准性,避免了氧气的浪费,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了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窑炉氧气助燃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鼓风机、高纯氧气源、储气罐和供氧装置,所述鼓风机通过第一进气管连接储气罐,所述高纯氧气源通过第二进气管连接储气罐,所述储气罐通过出气管连接供氧装置,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有设有若干的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和第二进气管上设有流量监测器、电磁阀和开关阀,所述储气罐内设有第一氧气浓度分析仪,所述储气罐上设有排压口,所述供氧装置内设有第二氧气浓度分析仪,所述PLC控制器分别连接流量监测器、电磁阀、开关阀、第一氧气浓度分析仪、第二氧气浓度分析仪、排压口和供氧装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还设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回气管与排压口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高纯氧气源为制氧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还连接指示灯和警报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助燃系统,通过将鼓风机送入的空气与制氧机产生的气体混合,使送入窑炉内的气体的氧气含量到达30-35%,使窑炉内的燃料充分燃烧,且不浪费氧气资源;同时通过排压口、分析仪和阀门的调节,提高了供气氧含量的精准性,避免了氧气的浪费,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PLC控制器;2、鼓风机;3、高纯氧气源;4、储气罐;5、供氧装置;6、第一进气管;7、第二进气管;8、出气管;9、气囊;11、指示灯;12、警报器;41、第一氧气浓度分析仪;42、排压口;51、第二氧气浓度分析仪;61、进气支管;71、流量监测器;72、电磁阀;73、开关阀;91、回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窑炉氧气助燃控制系统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窑炉氧气助燃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1、鼓风机2、高纯氧气源3、储气罐4和供氧装置5,所述鼓风机1通过第一进气管6连接储气罐4,所述高纯氧气源3通过第二进气管7连接储气罐4,所述储气罐4通过出气管8连接供氧装置5,所述第一进气管6上设有设有若干的进气支管61,所述进气支管61和第二进气管7上设有流量监测器71、电磁阀72和开关阀73,所述储气罐4内设有第一氧气浓度分析仪41,所述储气罐4上设有排压口42,所述供氧装置5内设有第二氧气浓度分析仪51,所述PLC控制器1分别连接流量监测器71、电磁阀72、开关阀73、第一氧气浓度分析仪41、第二氧气浓度分析仪51、排压口42和供氧装置5。所述高纯氧气源3为制氧机。该系统通过鼓风机向储气罐通入空气,同时通过高纯氧气源向储气罐通入高纯氧气,使得储气罐内的的氧气浓度达到30-35%,使得燃料可以充分燃烧。通过第一氧气浓度分析仪、第二浓度分析仪的配合,确保供氧装置供给的氧气浓度达到标准。当检测到储气罐内或供氧装置内的氧气浓度不在标准范围内,则将储气罐内的空气通过排压口出,并通过提高第一进气管进气量或第二进气管进气量,调节氧气浓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管6上还设有气囊9,所述气囊9通过回气管91与排压口42连接。避免调节氧气浓度时,储气罐内压力增高,影响设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PLC控制器1还连接指示灯11和警报器12。通过指示灯和警报器的提示,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便于及时应对各种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及其变换。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以本实施例的内容为基础进行的常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