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法玻璃退火冷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3534发布日期:2019-01-22 21:5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法玻璃退火冷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法玻璃退火冷却组件,属于浮法玻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生产的成型过程是在通入保护气体的锡槽中完成的。熔融玻璃从池窑中连续流入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锡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锡液面上铺开、摊平、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硬化、冷却后被引上过渡辊台。辊台的辊子转动,把玻璃带拉出锡槽进入退火窑,经退火、切裁,就得到浮法玻璃产品。

目前在浮法玻璃的生产过程中,其中退火窑是浮法玻璃生产线中连接锡槽成型和玻璃冷端切割搬运的一个重要设备,退火窑的作用就是将玻璃带由拉出锡槽时的温度,按照退火工艺要求逐渐冷却下来的过程,玻璃带经过退火窑逐渐冷却以便于切割和搬运。若玻璃带进入退火窑时温度低于退火上限温度,则需要适当加热和均热;若玻璃带进入退火窑时温度高于退火上限温度,则需要适当冷却和散热。

目前的退火窑在不同区域的温度各不相同,一般是按照玻璃板前进的方向按照设定好的温度梯度依次降低。通常控制退火窑内部各区域温度的是设置在玻璃板上方或下方的冷却水管,通过控制不同位置冷却水管内部冷却水的初始水温、流量、流速等参数从而控制退火窑内部各区域的温度;但是,在生产一些厚度较厚的浮法玻璃时,由于浮法玻璃的厚度较厚,而浮法玻璃自身的导热系数较低,这使得浮法玻璃在该退火窑中进行退火时,所述冷却水管为直型结构,该冷却水管周围的温度相差一般不超过2℃,而厚度较厚的浮法玻璃板由于中间部位的散热较慢,其中间部位的温度与边部之间的温度差甚至能够达到22℃以上,这易致使浮法玻璃表面受压应力,内部受张应力,从而易引起浮法玻璃发生弯曲,影响浮法玻璃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浮法玻璃退火冷却组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浮法玻璃退火冷却组件,包括与冷却水源相连的第一水管、第一水箱、上降温机构、位于上降温机构下方的下降温机构,所述上降温机构的两端分别还设置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一水箱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一水箱的端部与第二水箱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与第一水箱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水箱的中部连通;所述上降温机构包括第一圆管,所述第一圆管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一锥管,所述第一锥管的大端与第一圆管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锥管的小端设置有第二圆管,所述第一锥管的小端与第二圆管的首端连通,所述第二圆管的尾端固设有第一封盖,所述第一圆管内腔的中间位置固设有第一竖隔板,所述第一竖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横隔板,所述第一横隔板的一端与第一竖隔板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一横隔板的另一端与第一封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隔板的两侧分别还设置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设置在第一横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第一圆管的内腔,所述第一封盖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水管相匹配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连接,位于第一进水管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水箱的上端与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竖隔板的两侧分别还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设置在第一横隔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排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第二圆管的内腔,所述第一封盖上设置有与第一排水管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外侧壁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第一封盖的外侧;所述下降温机构包括第三圆管,所述第三圆管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二锥管,所述第二锥管的大端与第三圆管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锥管的小端设置有第四圆管,所述第二锥管的小端与第四圆管的首端连通,所述第四圆管的尾端固设有第二封盖,所述第三圆管内腔的中间位置固设有第二竖隔板,所述第二竖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横隔板,所述第二横隔板的一端与第二竖隔板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二横隔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封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隔板的两侧分别还设置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设置在第二横隔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第三圆管的内腔,所述第二封盖上设置有与第二进水管相匹配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外侧壁与第三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连接,位于第二进水管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水箱的下端与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竖隔板的两侧分别还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设置在第二横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排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第四圆管的内腔,所述第二封盖上设置有与第二排水管相匹配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外侧壁与第四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第二封盖的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横隔板的下侧固设有多个第一竖挡板,所述第一圆管的内壁固设有与第一竖挡板相互交错的第二竖挡板,所述第二竖挡板均设置在第一横隔板的下方;所述第二横隔板的上侧固设有多个第三竖挡板,所述第三圆管的内壁固设有与第三竖挡板相互交错的第四竖挡板,所述第四竖挡板均设置在第二横隔板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圆管的内径等于第一锥管大端的内径,所述第一圆管的外径等于第一锥管大端的外径,所述第一锥管小端的内径等于第二圆管的内径,所述第一锥管小端的外径等于第二圆管的外径;所述第三圆管的内径等于第二锥管大端的内径,所述第三圆管的外径等于第二锥管大端的外径,所述第二锥管小端的内径等于第四圆管的内径,所述第二锥管小端的外径等于第四圆管的外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锥管的锥度等于第二锥管的锥度,所述第一圆管的内径等于第三圆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圆管的外径等于第三圆管的外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锥管的锥度为7:50~22:50。

本实用新型所述浮法玻璃退火冷却组件用于退火过程中浮法玻璃的降温冷却作业,在降温冷却作业中,浮法玻璃的中部通过热交换降温多,而其边部降温少,浮法玻璃的边部与中部之间的温差由现有的22℃以上减小到4~7℃,退火效果好,退火效率高,退火后的浮法玻璃不易发生弯曲,从而使得浮法玻璃的生产合格率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浮法玻璃退火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降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降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所述浮法玻璃退火冷却组件,包括与冷却水源相连的第一水管20、第一水箱30、上降温机构40、位于上降温机构40下方的下降温机构50,所述上降温机构40的两端分别还设置有第二水箱31,所述第一水管20与第一水箱30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一水箱30的端部与第二水箱31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水管32,所述第二水管32的一端与第一水箱30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水管32的另一端与第二水箱31的中部连通;所述上降温机构40包括第一圆管41,所述第一圆管41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一锥管42,所述第一锥管42的大端与第一圆管41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锥管42的小端设置有第二圆管43,所述第一锥管42的小端与第二圆管43的首端连通,所述第二圆管43的尾端固设有第一封盖44,所述第一圆管41内腔的中间位置固设有第一竖隔板45,所述第一圆管41的中轴线与第一竖隔板45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竖隔板4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横隔板46,所述第一横隔板46的一端与第一竖隔板45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一横隔板46的另一端与第一封盖4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隔板45的两侧分别还设置有第一进水管47,所述第一进水管47设置在第一横隔板46的上方,所述第一进水管47的出水端设置在第一圆管41的内腔,所述第一封盖44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水管47相匹配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进水管47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之间通过满焊来密封连接,位于第一进水管47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水箱31的上端与第一进水管47的进水端连通,如位于左侧的第二水箱31的上端与位于左侧的第一进水管47的进水端连通,位于右侧的第二水箱31的上端与位于右侧的第一进水管47的进水端连通,本文所述左、右相对于图1而言;所述第一竖隔板45的两侧分别还设置有第一排水管48,所述第一排水管48设置在第一横隔板46的下方,所述第一排水管48的进水端设置在第二圆管43的内腔,所述第一封盖44上设置有与第一排水管48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排水管48的外侧壁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之间通过满焊来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48的出水端设置在第一封盖44的外侧;所述下降温机构50包括第三圆管51,所述第三圆管51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二锥管52,所述第二锥管52的大端与第三圆管51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锥管52的小端设置有第四圆管53,所述第二锥管52的小端与第四圆管53的首端连通,所述第四圆管53的尾端固设有第二封盖54,所述第三圆管51内腔的中间位置固设有第二竖隔板55,所述第三圆管51的中轴线与第二竖隔板55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竖隔板5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横隔板56,所述第二横隔板56的一端与第二竖隔板55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二横隔板56的另一端与第二封盖5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隔板55的两侧分别还设置有第二进水管57,所述第二进水管57设置在第二横隔板56的下方,所述第二进水管57的出水端设置在第三圆管51的内腔,所述第二封盖54上设置有与第二进水管57相匹配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进水管57的外侧壁与第三安装孔的孔壁之间通过满焊来密封连接,位于第二进水管57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水箱31的下端与第二进水管57的进水端连通,如位于左侧的第二水箱31的下端与位于左侧的第二进水管57的进水端连通,位于右侧的第二水箱31的下端与位于右侧的第二进水管57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竖隔板55的两侧分别还设置有第二排水管58,所述第二排水管58设置在第二横隔板56的上方,所述第二排水管58的进水端设置在第四圆管53的内腔,所述第二封盖54上设置有与第二排水管58相匹配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排水管58的外侧壁与第四安装孔的孔壁之间通过满焊来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58的出水端设置在第二封盖54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隔板46的下侧固设有多个第一竖挡板49,所述第一圆管41的内壁固设有与第一竖挡板49相互交错的第二竖挡板410,所述第二竖挡板410均设置在第一横隔板46的下方;所述第二横隔板56的上侧固设有多个第三竖挡板59,所述第三圆管51的内壁固设有与第三竖挡板59相互交错的第四竖挡板510,所述第四竖挡板510均设置在第二横隔板56的上方。

浮法玻璃10在退火窑中进行退火作业时,在退火窑中设置多组所述浮法玻璃退火冷却组件,浮法玻璃10设置在上降温机构40和下降温机构50之间,如图1所示;冷却水通过第一水管20输送到第一水箱30,然后被平均分配通过第二水管32流入到第二水箱31中,然后再次被平均分配流向第一进水管47和第二进水管57。

在上降温机构40中,所述第一圆管41、第一锥管42和第二圆管43均使用导热性优良的铜管制成;在第一竖隔板45的分隔下,第一竖隔板45的两侧分别为换热室一;所述换热室一在第一横隔板46的分隔下被分成位于第一横隔板46上方的副换热区一4a、位于第一横隔板46下方的主换热区一4b,所述主换热区一4b与副换热区一4a之间通过第一横隔板46与第一竖隔板45之间的间隙来连通。在主换热区一4b中,第一竖挡板49和第二竖挡板410所在区域为第一分区4b1;第一分区4b1之外的区域为第二分区4b2。所述第一竖隔板45可用导热性优良的金属板(如铜板)制成,所述第一横隔板46和第一竖挡板49均可采用隔热板制成,所述第二竖挡板410可用导热性优良的金属板(如铜板)制成。所述第一进水管47的出水端与副换热区一4a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47中的冷却水被输送到副换热区一4a,然后冷却水通过第一横隔板46与第一竖隔板45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一分区4b1,在第一分区4b1中,由于第一竖挡板49和第二竖挡板410交错分布构成通道,这能够延长冷却水在第一分区4b1的滞留时间,同时第二竖挡板410能够增大换热面积,使得第一圆管41的下半段与冷却水之间的换热效率显著提高,这导致第一分区4b1的温度要比副换热区一4a的温度高15~25℃,而在第二分区4b2中由于不存在阻碍,再加上第一锥管42本身的结构,所述第一锥管42位于浮法玻璃10边部的上方,这使得第二分区4b2的换热效果明显低于第一分区4b1的换热效果,从而使得第二分区4b2的温度要比第一分区4b1的温度高5~10℃;第二分区4b2的冷却水换热完成后通过第一排水管48向外排出。由于所述第一圆管41位于浮法玻璃10中部的上方,所述第一锥管42位于浮法玻璃10边部的上方,并且第一锥管42的位置使其越靠近浮法玻璃10的边部,其与浮法玻璃10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大,也就是说,越靠近浮法玻璃10的边部,所述上降温机构40对浮法玻璃10的降温效果越差,这使得浮法玻璃10的中部通过热交换降温多,而边部降温少。其中,第一竖隔板45的两侧互为对称结构,第一竖隔板45的优良导热能力,使得浮法玻璃10中部的温度相接近,避免产生过高的温差。第一横隔板46和第一竖挡板49的隔热性能还使得副换热区一4a、第一分区4b1、第二分区4b2之间存在明显的温差,从而能够降低相互之间的干扰。

在下降温机构50中,所述第三圆管51、第二锥管52和第四圆管53均使用导热性优良的铜管制成;在第二竖隔板55的分隔下,第二竖隔板55的两侧分别为换热室二;所述换热室二在第二横隔板56的分隔下被分成位于第二横隔板56下方的副换热区二5a、位于第二横隔板56上方的主换热区二5b,所述主换热区二5b与副换热区二5a之间通过第二横隔板56与第二竖隔板55之间的间隙来连通。在主换热区二5b中,第三竖挡板59和第四竖挡板510所在区域为第三分区5b1;第三分区5b1之外的区域为第四分区5b2。所述第二竖隔板55可用导热性优良的金属板(如铜板)制成,所述第二横隔板56和第三竖挡板59均可采用隔热板制成,所述第四竖挡板510可用导热性优良的金属板(如铜板)制成。所述第二进水管57的出水端与副换热区二5a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57中的冷却水输送到副换热区二5a,然后冷却水通过第二横隔板56与第二竖隔板55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三分区5b1,在第三分区5b1中,由于第三竖挡板59和第四竖挡板510交错分布构成通道,这能够延长冷却水在第三分区5b1的滞留时间,同时第四竖挡板510能够增大换热面积,使得第三圆管51的上半段与冷却水之间的换热效率显著提高,这导致第三分区5b1的温度要比副换热区二5a的温度高15~25℃,而在第四分区5b2中由于不存在阻碍,再加上第二锥管52本身的结构,所述第二锥管52位于浮法玻璃10边部的下方,这使得第四分区5b2的换热效果明显低于第三分区5b1的换热效果,从而使得第四分区5b2的温度要比第三分区5b1的温度高5~10℃;第四分区5b2的冷却水换热完成后通过第二排水管58向外排出。由于所述第三圆管51位于浮法玻璃10中部的下方,所述第二锥管52位于浮法玻璃10边部的下方,并且第二锥管52的位置使其越靠近浮法玻璃10的边部,其与浮法玻璃10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大,也就是说,越靠近浮法玻璃10的边部,所述下降温机构50对浮法玻璃10的降温效果越差,这使得浮法玻璃10的中部通过热交换降温多,而边部降温少。其中,第二竖隔板55的两侧互为对称结构,第二竖隔板55的优良导热能力,使得浮法玻璃10中部的温度相接近,避免产生过高的温差。第二横隔板56和第三竖挡板59的隔热性能还使得副换热区二5a、第三分区5b1、第四分区5b2之间存在明显的温差,从而能够降低相互之间的干扰。

由于第一水管20、第一水箱30、第二水箱31、第二水管32的共同作用,使得上降温机构40中的两个副换热区一4a、下降温机构50中的两个副换热区二5a中被输送的初始冷却水的温度、流量、流速均相同,这有利于第一竖隔板45的两侧保持一致性以及第二竖隔板55的两侧保持一致性,使得浮法玻璃10中部的降温速率相接近,避免产生过高的温差。

进一步地,为保证上降温机构40和下降温机构50对浮法玻璃10的冷却降温效果保持同步及一致性;所述第一圆管41的内径等于第一锥管42大端的内径,所述第一圆管41的外径等于第一锥管42大端的外径,所述第一锥管42小端的内径等于第二圆管43的内径,所述第一锥管42小端的外径等于第二圆管43的外径;所述第三圆管51的内径等于第二锥管52大端的内径,所述第三圆管51的外径等于第二锥管52大端的外径,所述第二锥管52小端的内径等于第四圆管53的内径,所述第二锥管52小端的外径等于第四圆管53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管42的锥度等于第二锥管52的锥度,所述第一圆管41的内径等于第三圆管51的内径,所述第一圆管41的外径等于第三圆管51的外径。

如果第一锥管42、第二锥管52的锥度过大,那么易使得浮法玻璃10的边部降温效果变得非常差;如果第一锥管42、第二锥管52的锥度过小,那么易使得浮法玻璃10的边部与中部之间的降温效果相差不大,这不利于降低浮法玻璃10的边部与中部之间的温差;因此,需要严格控制第一锥管42、第二锥管52的锥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管42的锥度为7:50~22:50。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上降温机构40和下降温机构50之间的配合,再加上浮法玻璃10的中部通过热交换降温多,而边部降温少,浮法玻璃1的边部与中部之间的温差在4~7℃,相对于现有高达22℃以上的温差,浮法玻璃1不易发生弯曲,从而使得浮法玻璃1的生产质量得到保障。上降温机构40和下降温机构50能够同步的给浮法玻璃10降温冷却,这使得浮法玻璃10上下两侧的降温速率能够保持一致,这有利于快速消除热应力,有助于提高退火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