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氢氧化铝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4561发布日期:2019-03-05 19:2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氢氧化铝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氢氧化铝的装置,属于氢氧化铝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分解系统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该环节中,铝酸钠精液会同经种子过滤所过滤出来的滤饼(晶种)进入晶种槽,然后通过晶种泵送到分解首槽作为晶种使铝酸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铝不断析出长大,进行分解,在分解末槽前一个槽子通过分级机分级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大颗粒氢氧化铝,剩余的细颗粒的氢氧化铝我们就可以通过立盘给料泵送往种子过滤机后进行过滤,过滤出来的滤液送到蒸发系统进行循环利用,过滤出来的滤饼汇同铝酸钠精液进入晶种槽搅拌混匀,继续通过晶种泵送到分解首槽进行分解。采用这种工艺,工艺比较复杂,能耗高,并且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利用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氢氧化铝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氢氧化铝的装置,包括分解槽和精液槽,所述分解槽主要由分解首槽、分解中槽、出料槽和分解末槽依次连接构成,所述分解首槽的上安装有钢结构支架,所述钢结构支架的顶部安装有立盘过滤机,钢结构支架的侧部安装有热交换器,所述立盘过滤机的底部设置有混合溜槽,所述混合溜槽固定在钢结构支架上,所述立盘过滤机的滤液出口经热交换器与蒸发原液槽相连接,所述立盘过滤机的滤饼出口与混合溜槽相连接,所述混合溜槽出口与分解首槽相连接,所述精液槽的出口设置有精液泵,所述精液泵泵出的精液经热交换器换热后进入混合溜槽,所述分解末槽的出料口设置有立盘过滤机给料泵,所述立盘过滤机给料泵与立盘过滤机相连接,所述出料槽的浆液出口设置有分级机给料泵,所述分级机给料泵与分级机相连接,所述分级机的溢流口与分解末槽管道连接,所述分级机的底部出口与平盘过滤机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解首槽、分解中槽、出料槽和分解末槽的进料管均沿槽体的切线方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滤饼会同精液进入混合溜槽,混匀后自流入分解首槽,取消了晶种泵、母液泵、晶种槽搅拌,同时利用分解首槽的液位差,使滤液自流进蒸发原液槽,省去了种滤母液泵每年可至少节约电能近800万度;并且整个工艺设置更加合理,生产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氢氧化铝的装置,包括分解槽和精液槽1,分解槽主要由分解首槽2、分解中槽3、出料槽4和分解末槽5依次连接构成,分解首槽2的上安装有钢结构支架6,钢结构支架6的顶部安装有立盘过滤机7,钢结构支架6的侧部安装有热交换器8,立盘过滤机7的底部设置有混合溜槽9,混合溜槽9固定在钢结构支架6上,立盘过滤机7的滤液出口经热交换器8与蒸发原液槽相连接,立盘过滤机7的滤饼出口与混合溜槽9相连接,混合溜槽9出口与分解首槽2相连接,精液槽1的出口设置有精液泵10,精液泵10泵出的精液经热交换器8换热后进入混合溜槽9,分解末槽5的出料口设置有立盘过滤机给料泵11,立盘过滤机给料泵11与立盘过滤机7相连接,出料槽4的浆液出口设置有分级机给料泵12,分级机给料泵12与分级机13相连接,分级机13的溢流口与分解末槽5管道连接,分级机13的底部出口与平盘过滤机14相连接。

其中,分解首槽2、分解中槽3、出料槽4和分解末槽5的进料管均沿槽体的切线方向设置。减少料浆对搅拌运行的冲击带来不安全因素。以低成本、高效率及高安全性实现种子过滤和分解的新型种子过滤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综合过滤叶滤机过滤来的精液与来自种分末槽的浆液经立盘过滤机进行液固分离后的滤饼混合,通过溜槽自流进种分首槽,通过严格控制种分解首槽、末槽温度、中间降温梯度和分解时间来保证分解产出的氢氧化铝的粒度,然后通过立盘出料槽前一个种分槽送往旋流器进行分级,将粗颗粒的氢氧化铝送往平盘过滤机,进热水反向洗涤三次后,得到合格的低钠氢氧化铝产品。精液与立盘过滤机产出的滤液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提高精液的温度,使其在与滤饼混合后进入分解首槽的温度大于65℃。换热完成后进入混合溜槽,混合均匀后自流进分解首槽,这样就可省去输送高固含料浆的高功率的晶种泵,用低固含低功率的渣浆泵代替,节省电能;而且还可以利用分解首槽的液位差,使滤液自流进蒸发原液槽,省去了种滤母液泵,有效节约了电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