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丁烷生产用氢气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2079发布日期:2019-01-22 21:43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异丁烷生产用氢气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异丁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丁烷生产用氢气冷却器。



背景技术:

在接近大气压580℃-600℃条件下,异丁烷在细粒铝铬催化剂流化床发生异丁烷脱氢生成异丁烯的反应。其脱氢产生的氢气是一种中药的工业副产品,因此需要回收收集以便于其它化工领域中使用。但是由于脱氢产生的氢气温度很高,因此需要进行冷却后才能灌装。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耗时耗力,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降低异丁烷生产用氢气温度、同时大幅提高效率的异丁烷生产用氢气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异丁烷生产用氢气冷却器,包括:

罐体,其下端设置有用于容纳水溶液的容腔;

用于输送氢气的进气管,其连接于罐体内用于容纳水溶液的容腔;

冷凝管,位于罐体中且浸泡于水溶液中;

压缩机,安装于罐体外侧,所述冷凝管一端通过制冷剂输送管Ⅱ连接于压缩机的出口端,冷凝管的另一端通过制冷剂回流管Ⅱ连接于压缩机的入口端;

脱水机构,设置于罐体内,且其位于水溶液上端,脱水机构将冷却后的氢气中的水分脱除;以及

出气管,其与罐体相连,出气管位于脱水机构的上端。

上述脱水机构包括:

导流罩,呈圆锥形结构,其安装于罐体内且位于水溶液的上方;

上锥体,呈圆锥形结构,安装于罐体内,其沿圆周方向盘绕设置有螺旋形的螺旋冷凝管,上锥体下端与罐体内壁连接部位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通气孔;

下锥体,呈圆锥形结构,安装于上锥体下方,下锥体与上锥体之间形成圆锥形的夹层,所述夹层通过输气管与导流罩相连,下锥体下端与罐体内壁连接部位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水孔;

所述螺旋冷凝管一端通过制冷剂输送管Ⅰ经三通Ⅰ连接于压缩机的出口端,螺旋冷凝管的另一端通过制冷剂回流管Ⅰ经三通Ⅱ连接于压缩机的入口端。

为了防止罐体1中水外泄,上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止回阀。

为了实现冷凝水的循环,还包括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端与罐体的连接处位于导流罩的底部,其下端与罐体内用于容纳水溶液的容腔相连。

为了方便加水,还包括进水管,其通过三通Ⅲ与回流管相连,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异丁烷脱氢形成异丁烯过程中产生的氢气通过进气管进入罐体内,压缩机工作时压缩形成液体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输送管Ⅱ流入冷凝管中,冷凝管将罐体中的水溶液制冷,氢气与水溶液接触时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氢气罐体上方流动,最终通过脱水机构进行脱水处理,脱除水份后的干燥的氢气最终通过出气管输出。吸热后的制冷剂从液体状态变为气体状态,之后通过制冷剂回流管Ⅱ流回压缩机中,实现循环。实现了氢气的高效降温,使氢气得以快速回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 2.进气管 3.止回阀 4.冷凝管 5.压缩机 6.三通Ⅰ 7.制冷剂输送管Ⅰ 8. 制冷剂输送管Ⅱ 9.三通Ⅱ 10.制冷剂回流管Ⅰ 11.制冷剂回流管Ⅱ 12.导流罩 13.上锥体 14.螺旋冷凝管 15.通气孔 16.输气管 17.下锥体 18.排水孔 19.出气管 20.夹层 21.回流管 22.三通Ⅲ 23.进水管 24.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异丁烷生产用氢气冷却器,包括:罐体1,其下端设置有用于容纳水溶液的容腔;用于输送氢气的进气管2,其连接于罐体1内用于容纳水溶液的容腔;冷凝管4,位于罐体1中且浸泡于水溶液中;压缩机5,安装于罐体1外侧,冷凝管4一端通过制冷剂输送管Ⅱ 8连接于压缩机5的出口端,冷凝管4的另一端通过制冷剂回流管Ⅱ 11连接于压缩机5的入口端;脱水机构,设置于罐体1内,且其位于水溶液上端,脱水机构将冷却后的氢气中的水分脱除;以及出气管19,其与罐体1相连,出气管19位于脱水机构的上端。异丁烷脱氢形成异丁烯过程中产生的氢气通过进气管2进入罐体1内,压缩机5工作时压缩形成液体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输送管Ⅱ 8流入冷凝管4中,冷凝管4将罐体1中的水溶液制冷,氢气与水溶液接触时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氢气罐体1上方流动,最终通过脱水机构进行脱水处理,脱除水份后的干燥的氢气最终通过出气管19输出。吸热后的制冷剂从液体状态变为气体状态,之后通过制冷剂回流管Ⅱ 11流回压缩机16中,实现循环。实现了氢气的高效降温,使氢气得以快速回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脱水机构可以为如下结构,其包括:导流罩12,呈圆锥形结构,其安装于罐体1内且位于水溶液的上方;上锥体13,呈圆锥形结构,安装于罐体1内,其沿圆周方向盘绕设置有螺旋形的螺旋冷凝管14,上锥体13下端与罐体1内壁连接部位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通气孔15;下锥体17,呈圆锥形结构,安装于上锥体13下方,下锥体17与上锥体13之间形成圆锥形的夹层20,夹层20通过输气管16与导流罩12相连,下锥体17下端与罐体1内壁连接部位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水孔18;螺旋冷凝管14一端通过制冷剂输送管Ⅰ 7经三通Ⅰ 6连接于压缩机5的出口端,螺旋冷凝管14的另一端通过制冷剂回流管Ⅰ 10经三通Ⅱ 9连接于压缩机5的入口端。经过冷却的氢气在向上流动时,通过锥形导流罩12的导流作用通过输气管16输送至夹层20中,氢气在夹层20中由中心向四周扩散流动,由于上锥体13中设置有螺旋冷凝管14,因此压缩机5工作时压缩形成液体的制冷剂流入螺旋冷凝管14中,氢气在夹层20中与螺旋冷凝管14换热,其降温至露点温度,即氢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水通过锥形下锥体17的锥面导流下向底部流动,最终通过排水孔18排出。实现脱水后的干燥的氢气通过通气孔15向上流动,最终通过出气管19排出。由于实现了氢气的脱水,因此使经降温冷却的氢气保持已干燥的状态进行回收。由于设置了三通Ⅰ 6和三通Ⅱ 9,因此可以通过压缩机5同时向螺旋冷凝管14和冷凝管4进行输送制冷剂,实现了并行工作。

优选的,进气管2上设置有止回阀3,设置止回阀3可以是进气管2内的氢气单向输送至罐体1中,而罐体1内的水不会反流入进气管2内。

还可以包括回流管21,回流管21上端与罐体1的连接处位于导流罩7的底部,其下端与罐体1内用于容纳水溶液的容腔相连。从排水孔18排出的冷凝水恰好可以落在导流罩12底部,由于导流罩12为锥形结构,因此在其导向下流向其下端,最终通过回流管21回流至罐体1下端的用于存储水溶液的容腔中,实现水的循环。

还可以包括进水管23,其通过三通Ⅲ 22与回流管21相连,进水管23上设置有阀门24。当罐体1内的水容量减少时,打开阀门24,通过进水管23利用回流管21将纯水加入到罐体1内,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