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室内增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8977发布日期:2019-07-17 06:02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室内增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室内增氧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原地区或者部分缺氧地区,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就需要配备上制氧器以补充氧气,现有的制氧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电子增氧、化学药剂增氧、富氧模增氧,但是这几种增氧方式都存在相应的问题,电子增氧使用要求严格,操作复杂,化学药剂增氧不能持续而且成本高,富氧模增氧浓度低,不具有治疗的效果,而且这些机子都是单纯的制氧,不能完成室内旧气的更新,只增加氧气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提升效果也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室内增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室内增氧系统,包括空气处理部分、PSA制氧器、换气系统和输氧管路,所述PSA制氧器出口与输氧管路连接,入口分别与空气处理部分的出气管道和换气系统的进气管道连接,所述空气处理部分的进气管道和换气系统的排气出口管道均联通至室外。

进一步的,PSA制氧器包括内置分子筛的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所述第一吸附塔与第二吸附塔的入口分别通过第一进气阀和第二进气阀与空气处理部分的出气管道连接,并且还分别通过第一泄压阀和第二泄压阀与泄压管连接;所述第一吸附塔与第二吸附塔的出口之间设有反吹清洗管,并分别通过第一出气阀和第二出气阀与输氧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空气处理部分包括进气泵和安装于进气泵的进气管道之前的进气过滤器。

进一步的,换气系统包括排气泵和位于排气泵进气管道之前的排气过滤器。

进一步的,输氧管路包括输氧管,所述输氧管上依次安装氧气缓冲罐、氧压表、氧气存储罐和加湿器。

进一步的,分子筛采用5A沸石吸附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了PSA制氧技术,PSA制氧机不断地将外界的空气中的氧气剥离出来,然后传输到室内,而由分子筛吸附掉的二氧化碳或者氮气等经泄压阀传送至换气系统,随着换气系统排到室外,换气系统不断地将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旧气以及制氧机的废气排出。因此室内的气体会不断地循环更新,排出旧气,引进高氧气体,增氧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过滤器,11-排气过滤器,2-进气泵,2a-进气泵出口管,21-排气泵,21a-排气出口管道,3-PSA制氧器,31-第一吸附塔,31a-第一进气阀,31b-第一出气阀,31c-第一泄压阀,32-第二吸附塔,32a-第二进气阀,32b-第二出气阀,32c-第二泄压阀,33-反吹清洗管,4-氧气缓冲罐,5-氧压表,6-氧气存储罐,7-加湿器,8-泄压管,9-输氧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

一种新型室内增氧系统,包括空气处理部分、PSA制氧器3、换气系统和输氧管路,空气处理部分包括进气泵2和安装于进气泵2的进气管道之前的进气过滤器1,PSA制氧器3包括内置分子筛的第一吸附塔31和第二吸附塔32,本实施例中分子筛采用5A沸石吸附剂,当然市售的其他规格吸附剂也可以,只是5A沸石吸附剂的出氧率较高,第一吸附塔31与第二吸附塔32的入口分别通过第一进气阀31a和第二进气阀32a与进气泵2的出气管道连接,并且还分别通过第一泄压阀31c和第二泄压阀32c与泄压管8连接;第一吸附塔31与第二吸附塔32的出口之间设有反吹清洗管33(反吹清洗管33为细径管,只能提供微量的气流通过),并分别通过第一出气阀31b和第二出气阀32b与输氧管路连接。换气系统包括排气泵21和位于排气泵21进气管道之前的排气过滤器11。所述PSA制氧器3出口与输氧管路连接,入口分别与空气处理部分的出气管道和换气系统的进气管道连接,所述空气处理部分的进气管道和换气系统的排气出口管道21a均联通至室外。

本实用新型原理:

PSA制氧机是以空气为原料,在常温低压下,利用沸石分子筛加压时对氮气吸附容量增加、减压时对氮气的吸附容量减少的特性,形成加压吸附、减压解吸的循环过程,使空气中的氧氮分离而制取氧气。室外的气流由进气泵2吸入经过过滤处理,除尘、除油、干燥后输送至PSA制氧器3,为了能够交替进行加压吸附、减压解吸的循环过程,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吸附塔来进行交替工作。当第一进气阀31a、第一出气阀31b、第二泄压阀32c开启,第二进气阀32a、第二出气阀32b、第一泄压阀31c关闭,此时空气通过第一进气阀31a进入第一吸附塔31,此时塔压力升高,压缩空气中的氮分子被沸石分子筛吸附,未被吸附的氧气则穿过吸附床层,经过第一出气阀31b进入输氧管路,这个过程称为吸附,持续时间为几十秒,第一吸附塔31吸附过程中,第二吸附塔32通过第二泄压阀32c与泄压管8连通泄压,此时第一吸附塔31中产生的部分成品氧气通过反吹清洗管33从第二吸附塔32顶部吹下对第二吸附塔进行清洗(设置反吹清洗管33是为了增加氧气的纯度,在下一次吸附进行之前将残留的氮气等清洗干净),第二吸附塔32的分子筛吸附的氮气通过第二泄压阀32c释放至大气当中,此过程称为解吸,吸附饱和的分子筛从而得到再生。第一吸附塔31和第二吸附塔32交替进行吸附和解吸的过程,如此循环交替,连续生产氧气,其各阀门交替进行开启和关闭,采用PLC自动控制就可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了PSA制氧技术,PSA制氧技术是现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制氧技术,制氧效率和纯度更高,PSA制氧机不断地将外界的空气中的氧气剥离出来,然后传输到室内,而由分子筛吸附掉的二氧化碳或者氮气等经泄压阀传送至换气系统,随着换气系统排到室外,换气系统不断地将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旧气以及制氧机的废气排出。因此室内的气体会不断地循环更新,排出旧气,引进高氧气体,本实用新型不仅操作简单,可持续制氧,而且制氧的纯度高,还能在增加氧气的同时对旧气进行更新。

为了得到稳定的氧气流以及避免输出的氧气流过于干燥,输氧管路包括输氧管9,输氧管9上依次安装氧气缓冲罐4、氧压表5、氧气存储罐6和加湿器7。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