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2513发布日期:2019-09-17 21:13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生产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



背景技术:

在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使用的是“干支纪法”,也称“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组合起来,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将干支纪法绘制于陶瓷容器上并烧制,所得的瓷器兼具干支纪法运转、瓷器本身功能和美观等特点,为了使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能够一一对应,需要设置一个转筒,在转筒和瓷器本体上分别进行标注天干地支。

为此,授权公告号为CN201007875Y公开的一种天干地支转筒,其特征是包括内筒、外筒、上下筒帽;内筒上端设上、下凸环,上凸环纵向外周呈圆弧状,上凸环外径小于下凸环外径,下凸环下端内筒上设多个凸块,凸块径向高度小于下凸环径向高度,内筒下端设上、下凸环,上凸环径向高度与内筒上端的凸块径向高度相等,下凸环纵向外周设成斜锥面,外筒上设一排呈纵向排列的多个孔洞,孔洞上方开有长槽孔,紧邻孔洞旁设有错开排列其数量相等的又一排孔洞,外筒套设内筒上端凸块与下端上凸环上,上筒帽套设内筒上端,下筒帽套设内筒下端,内筒内装有多根抓棍;该转筒的内外筒相对转动时,可方便查询公元计年与天干地支计年的对应关系及公历年与属相关系的查找,亦可提供抓棍游戏而具娱乐性。外筒需要通过上下筒帽限位固定,而上下筒帽通过凸环与内筒固定,这种连接方式只能适用于弹性材料,安装时,借助上下筒帽内的卡固环弹性形变与凸环卡接,但由于陶瓷材料形变小、硬度大,这种连接不能应用于瓷器,且整体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和套设于容器本体上的转筒,所述容器本体和转筒均为旋转体,所述容器本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限位帽、内筒和下限位座,所述内筒的外径小于上限位帽和下限位座,所述上限位帽下端面、内筒外壁和下限位座上端面之间形成用于套设转筒的环形槽,所述转筒和容器本体中的其中一个沿着周向分布有天干文字、另一个沿着周向分布有地支文字。

优选的,所述上限位帽、转筒和下限位座的外壁拼接形成平滑面。

优选的,所述转筒上沿着周向分布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文字,甲与癸之间的角度间隔为90度,其他文字的角度间隔均为30度。

优选的,所述容器本体上沿着周向分布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地支文字,每个文字之间的角度间隔为30度。

优选的,所述转筒和上限位帽下端面间的间隙或转筒和下限位座间的间隙嵌入限位金属环。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旋转套筒匹配天干地支文字,进而显示干支纪法中的年月日,兼具美观和实用性;公开的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制作工艺,解决了生产此类一体型转筒容器生产的技术难题,分别成型上坯体、下坯体和转筒坯体,将转筒套设于内筒上后,将上坯体与下坯体粘结并烧制成型,烧制而成的陶瓷容器整体好;用金刚砂注入转筒上的通孔,打磨转筒和内筒,使转筒转动顺滑;在转筒间隙内嵌入金属环,限制转筒上下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的制作工艺步骤A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的制作工艺步骤C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的制作工艺步骤C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的制作工艺步骤H示意图。

图7为上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套设于容器本体上的转筒1,容器本体和转筒1均为旋转体,容器本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限位帽2、内筒3和下限位座4,内筒3的外径小于上限位帽2和下限位座4,上限位帽2下端面、内筒3外壁和下限位座4上端面之间形成用于套设转筒1的环形槽,转筒1和容器本体中的其中一个沿着周向分布有天干文字、另一个沿着周向分布有地支文字,上限位帽2、转筒1和下限位座4的外壁拼接形成平滑面。

本实施例中,转筒1外壁上沿着周向分布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文字,甲与癸之间的角度间隔为90度,其他文字的角度间隔均为30度。容器本体上沿着周向分布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地支文字,每个文字之间的角度间隔为30度,天干和地支文字未在图中表示。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转筒1上沿着周向分布12个地支文字,容器本体上沿着周向分布10个天干文字。

每转动30度,可以实现天干地支文字的匹配,具体的包括以下组合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己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一共六组,合计为60年(一甲子)。

转筒1和上限位帽2下端面间的间隙或转筒1和下限位座4间的间隙嵌入限位金属环5,限位金属环5限制转筒1的上下转动,使转筒1可以平顺的转动。

一种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如图所示,分别成型上坯体、下坯体和转筒1坯体,其中上限位帽2坯体位于上坯体上,下限位座4坯体位于下坯体上,内筒3坯体可整体或部分位于上坯体或下坯体上,上坯体和下坯体间形成用于粘结泥料溢流的间隙。

步骤B、在转筒1坯体上钻通孔,通孔的数量为2个以上。

步骤C、如图将转筒1坯体套设于内筒3的坯体上,用泥浆将上坯体和下坯体粘结成容器本体坯体,将把手粘附于容器本体上,把手的上端粘结于上限位帽2上、下端粘结于下限位座4上,自然干燥24小时或烘干半小时,使泥浆凝固。

步骤D、用贴纸或填充物将转筒1坯体上端面和上限位帽2坯体下端面间的间隙、转筒1坯体下端面和下限位座4坯体上端面间的间隙、转筒1坯体上的通孔封死,封死缝隙的目的在于避免缝隙被釉料封堵,转筒1坯体与上坯体和下坯体粘结。

步骤E、在容器本体坯体和转筒1坯体内外壁上通过喷釉法施釉,然后除去贴纸或填充物,并对间隙和通孔周边缺釉的部分进行补釉。

步骤F、将上釉后的容器本体坯体和转筒1坯体进入窑炉烧制成型。

步骤G、从转筒1的通孔上注入流体磨料,金刚砂从其中一个或多个通孔注入,从其他通孔或间隙流出,本实施例中,通孔的数量为3个,将陶瓷容器固定于流体抛光机上,同时从两个通孔或从一个通孔上注入流体磨料,打磨1-2分钟,流体磨料为含水金刚砂,打磨转筒1内壁和环形槽2-3分钟,打磨的过程中,转筒1和环形槽间的间隙会增大。

步骤H、在转筒1和上限位帽2下端面间的间隙或转筒1和下限位座4间的间隙嵌入金属条,并于高温下600摄氏度烧成拼接成限位金属环5,从转筒1的通孔上注入流体磨料,打磨转筒1和限位金属环5的接触面,将转筒1的通孔填补上低温釉,通孔补釉后于800摄氏度下烧成。

步骤I、在容器本体和转筒1外壁釉面上烧制天干地支文字,文字通过彩烤或手绘烧制而成,烧成温度为700摄氏度。

上坯体和下坯体的形式根据内筒3坯体所在位置可以有多种,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内筒3坯体的整体和下坯体一体成型,上坯体的底部设有向上凹陷的内沿台,内筒3坯体的上端嵌入内沿台,内筒3坯体的外壁与内沿台间形成用于粘结泥料溢流的间隙,本实施例为该种方式。

2、内筒3坯体的整体和上坯体一体成型,下坯体的顶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内沿台,内筒3坯体的下端嵌入内沿台,内筒3坯体的外壁与内沿台间形成用于粘结泥料溢流的间隙。

3、内筒3坯体的部分和下坯体一体成型,内筒3坯体的部分和上坯体一体成型,上坯体的底部设有向上凹陷的内沿台,内筒3坯体的上端嵌入内沿台,内筒3坯体的外壁与内沿台间形成用于粘结泥料溢流的间隙。

在上下坯体用坯料粘结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泥料溢出,内筒3坯体的外壁与内沿台间形成用于粘结泥料溢流的间隙,放置溢出的泥料与转筒1坯体粘结。

步骤C中,粘结上坯体和下坯体包括以下步骤:1、对上坯体和下坯体的粘结面进行清理;2、在粘结面上刷水,在下坯体的粘结面上涂抹粘结泥料;3、将上坯体与下坯体的粘结面对接粘结;4、用毛笔刷将容器本体内壁溢出的多余粘结泥料刷除。

通过旋转套筒匹配天干地支文字,进而显示干支纪法中的年月日,兼具美观和实用性;公开的干支纪法运转陶瓷容器制作工艺,解决了生产此类一体型转筒1容器生产的技术难题,分别成型上坯体、下坯体和转筒1坯体,将转筒1套设于内筒3上后,将上坯体与下坯体粘结并烧制成型,烧制而成的陶瓷容器整体好;用金刚砂注入转筒1上的通孔,打磨转筒1和内筒3,使转筒1转动顺滑;在转筒1间隙内嵌入金属环,限制转筒1上下移动。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