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芯铸锭炉用保温筒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8733发布日期:2019-10-13 02:3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芯铸锭炉用保温筒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芯铸锭炉,具体涉及一种硅芯铸锭炉用保温筒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硅芯铸锭炉是多晶硅转化为多晶硅芯工艺过程中的必备设备,而多晶硅又是光伏发电和半导体行业中的基础原料。多晶硅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关键支撑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多晶材料之一,它不仅是发展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的主要功能材料,也是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的主要功能材料。

硅芯铸锭炉用保温筒提升装置的作用如下:在硅芯铸锭过程中,通过保温筒提升装置使保温筒升降,减少作业劳动强度,防止保温筒提升不及时,造成硅芯长晶性差等问题。

现有技术,在作业时,传动轴易卡死,导致结晶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芯铸锭炉用保温筒提升装置,有效的提高了作业的简单化,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彻底解决了原技术作业产生的传动轴易卡死、结晶失败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硅芯铸锭炉用保温筒提升装置,包括

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第一安装支架上端安装第一直线模组,下端安装第一T型转向箱,第一T型转向箱具有位于水平向的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轴和位于竖直向的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出轴连接第一直线模组的丝杆;第二安装支架上端安装第二直线模组,下端安装第二T型转向箱,第二T型转向箱具有位于水平向的第二输入轴、第三输出轴和位于竖直向的第四输出轴,第四输出轴连接第二直线模组的丝杆;

传动轴,传动轴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T型转向箱的第二输出轴,另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二T转向箱的第二输入轴;

伺服马达,伺服马达的输出轴连接第一T型转向箱的第一输入轴;

提升杆,提升杆包括第一提升杆、第二提升杆,第一提升杆一端与保温筒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直线模组的滑块,第二提升杆一端与保温筒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直线模组的滑块。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背板、第一左侧板、第二右侧板以及第一底板,伺服马达固定在第一左侧板上,第一T型转向箱位于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之间且固定在第一背板上;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第二背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以及第二底板,第二T型转向箱位于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之间且固定在第二背板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左侧板、第二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右侧板的宽度变小。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第一模组的滑块上安装第一提升安装座,第二模组的滑块上安装第二提升安装座,第一提升安装座包括第一提升背板以及位于该第一提升背板下端的第一提升横板,第一提升背板固定在第一模组的滑块上,第一提升横板和第一提升背板的连接处向远离第一模组弯折;第二提升安装座包括第二提升背板以及位于该第二提升背板下端的第二提升横板,第二提升背板固定在第二模组的滑块上,第二提升横板和第二提升背板的连接处向远离第一模组弯折。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第一提升杆的上端穿过第一提升横板且在第一提升横板的上下两侧通过锁紧螺丝将第一提升杆的上端与第一提升横板固定连接;第二提升杆的上端穿过第二提升横板且在第二提升横板的上下两侧通过锁紧螺丝将第二提升杆的上端与第二提升横板固定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之间的用于保护传动轴的罩壳,罩壳上端开口且在所述的开口处设置罩壳罩,第一右侧板和第二左侧板的相对面设置有角钢,罩壳固定在角钢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沿传动轴轴向在所述的罩壳内至少设有两个套在传动轴上的U型螺栓,U型螺栓的自由端穿过罩壳的底板。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还包括套设在提升杆上的波纹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硅芯铸锭过程中,采用保温筒升降装置,有效的提高了作业的简单化,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彻底解决了原技术作业产生的传动轴易卡死、结晶失败的现象;

2、硅芯铸锭炉用保温筒升降装置,提高控制的准确性;

3、硅芯铸锭炉用保温筒升降装置,利用伺服马达实现保温筒的升降,降低传动轴卡死等因素对设备的影响,同时,因为其投入少,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真空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保温桶相连接主视图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理解的是,“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一种硅芯铸锭炉用保温筒提升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第二安装支架2;第一安装支架上端安装第一直线模组11,下端安装第一T型转向箱12,第一T型转向箱具有位于水平向的第一输入轴121、第一输出轴122和位于竖直向的第二输出轴123,第二输出轴连接第一直线模组的丝杆;第二安装支架上端安装第二直线模组21,下端安装第二T型转向箱22,第二T型转向箱具有位于水平向的第二输入轴221、第三输出轴223和位于竖直向的第四输出轴222,第四输出轴连接第二直线模组的丝杆;

传动轴,传动轴一端通过联轴器3连接第一T型转向箱的第二输出轴,另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二T 转向箱的第二输入轴;

伺服马达4,伺服马达的输出轴连接第一T型转向箱的第一输入轴;

提升杆7,提升杆包括第一提升杆、第二提升杆,第一提升杆一端与保温筒5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直线模组的滑块,第二提升杆一端与保温筒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直线模组的滑块。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利用一个伺服马达结合传动杆、联轴器、T型转向器直线模组,保证控制的准确性,有效的提高了作业的简单化,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彻底解决了原技术作业产生的传动轴易卡死、结晶失败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直线模组可采用如专利CN 207027083 U中所描述的直线模组,对其中的电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T型联轴器替代。

其中,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背板101、第一左侧板102、第二右侧板103以及第一底板104,伺服马达固定在第一左侧板上,第一T型转向箱位于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之间且固定在第一背板上;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第二背板202、第二左侧板201、第二右侧板203以及第二底板204,第二T型转向箱位于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之间且固定在第二背板上。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左侧板、第二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右侧板的宽度变小,在保证第一左侧板、第二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右侧板尺寸满足安装提升杆、第一、第二直线模组的情况下,降低体积,节约成本。

其中,第一模组的滑块上安装第一提升安装座,第二模组的滑块上安装第二提升安装座,第一提升安装座包括第一提升背板111以及位于该第一提升背板下端的第一提升横板112,第一提升背板固定在第一模组的滑块上,第一提升横板和第一提升背板的连接处向远离第一模组弯折;第二提升安装座包括第二提升背板以及位于该第二提升背板下端的第二提升横板,第二提升背板固定在第二模组的滑块上,第二提升横板和第二提升背板的连接处向远离第一模组弯折。

其中,第一提升杆的上端穿过第一提升横板且在第一提升横板的上下两侧通过锁紧螺丝将第一提升杆的上端与第一提升横板固定连接;第二提升杆的上端穿过第二提升横板且在第二提升横板的上下两侧通过锁紧螺丝将第二提升杆的上端与第二提升横板固定连接。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之间的用于保护传动轴的罩壳71,罩壳上端开口且在所述的开口处设置罩壳罩72,第一右侧板和第二左侧板的相对面设置有角钢73,罩壳固定在角钢上,安装拆卸方便。

其中,沿传动轴轴向在所述的罩壳内至少设有两个套在传动轴上的U型螺栓74,传动轴可在U型螺栓内转动,U型螺栓的自由端穿过罩壳的底板,用于在径向上固定传动轴,防止其受力不均衡引起罩壳变形。

其中,还包括套设在提升杆上的波纹管6,对提升杆起到保护作用。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