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φ260大卷重直接纱拉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4651发布日期:2019-10-19 03:5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纤维φ260大卷重直接纱拉丝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纤维拉丝机,该拉丝机用于内径260mm 卷重45Kgx2的直接纱生产。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拉丝机,是一种将玻璃熔液经高速拉制呈纤维丝状并按一定规律绕制成纤维卷的机械设备。由于后道工序生产对卷径、卷重、定长等指标的需求不同,以及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需求,所以对直接纱拉丝机要求有各种卷径、卷重型号的设备。

目前,所有玻纤企业都是使用卷径150-162mm,卷重25Kgx2或 25Kgx3的直接纱拉丝机,随着玻璃纤维制品后道工序的升级改进以及企业对更高生产效率的追求,急需一种更大卷径和卷重指标,生产效率高的直接纱机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纤维φ260大卷重直接纱拉丝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玻璃纤维φ260大卷重直接纱拉丝机,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编排机构(2)、翻转机构(3)、主轴叶轮机构(4)、挡丝机构(5)和喷水机构(6),所述的编排机构(2)安装在机架(1) 的中部,所述的翻转机构(3)位于编排机构的下方;所述的主轴叶轮机构(4)固定在机架中部;所述的挡丝机构(5)安装在机架上部;所述的喷水机构(6)位于主轴叶轮机构的上部;所述的编排机构、翻转机构、主轴叶轮机构、挡丝机构和槽筒机构均接入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叶轮机构(4)包括两套结构完全相同的第一主轴叶轮机构(401)和第二主轴叶轮机构(402),所述的第一主轴叶轮机构与第二主轴叶轮机构相互平行,第一主轴叶轮机构(401)或第二主轴叶轮机构(402)均包括主轴机构(8)和叶轮机构(9),所述的主轴机构(8)通过转盘(11)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叶轮机构(9)固定安装在主轴机构(8)的主轴(10)上。

所述的主轴机构(8)包括轴芯筒(12)、辅助支撑套筒(13)、主轴(10)、前油环盖(14)、第一前止油环(15)、第二前止油环(16)、前轴承组(17)、封气环组(18)、后轴承组(19)、第一后止油环(20)、第二后止油环(21)、电机座(22)、联轴器(23)、主轴电机(24)、叶轮固定螺母(25)、防尘圈(26)和第一O型圈(27),所述的主轴 (10)与轴芯筒(12)同轴设置,且转动的安装在轴芯筒的内部,所述的主轴(10)通过前部的前轴承组(17)以及后部的后轴承组(19) 支承在轴芯筒(12)内部,所述的轴芯筒(12)穿过转盘(11)的通孔用螺栓固定在转盘(11)上,所述的前油环盖(14)安装在轴芯筒 (12)的前端并压紧定位前轴承组(17),所述的第一前止油环以及第二前止油环在主轴上相邻设置,且与前油环盖(14)组成前迷宫密封,所述的封气环组(18)固定在轴芯筒(12)内并由后轴承组(19)压紧定位,所述的第一后止油环(20)通过螺纹固定在主轴的后端,所述的电机座(22)固定在轴芯筒后端并压紧所述的第二后止油环,形成后迷宫密封;该第二后止油环安装在主轴上且与第一后止油环相邻设置,所述的主轴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该主轴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主轴连接,带动主轴运转,所述的叶轮固定螺母(25)固定在主轴的前端,所述的防尘圈固定在轴芯筒的中部凸台上,所述的第一O 型圈固定在主轴前端的沟槽内,在该主轴上设置有油雾润滑通路机构。

所述的油雾润滑通路机构包前分油块(28)和后分油块(29),所述的前分油块(28)安装在前轴承组(17)的两个轴承中间,所述的后分油块(29)安装在后轴承组(19)的两个轴承中间,所述的轴芯筒后段布置有进油口,内部设置有与进油口连通的前进油通道和后进油通道,所述的前进油通道延伸至前轴承组处的前分油块,后进油通道延伸至后轴承组处的后分油块,所述的前分油块(28)上布置有两个分别对前轴承组的两个轴承通润滑油雾的出口,后分油块(29)上布置有两个分别对后轴承组的两个轴承通润滑油雾的出口,在所述的前油环盖(14)上布置有排油口。

所述的封气环组(18)包括两个相同且相对设置的封气环,所述的轴芯筒(12)的后段布置有压缩空气进口,轴芯筒内部的压缩空气通道正对两个封气环之间,在所述的主轴(10)上设置有正对两个封气环之间的主轴进气口,主轴(10)内部设置有到达前端的主轴通道,主轴通道的出气口布置在相邻两个第一O圈的沟槽中间,所述的两个封气环、压缩空气进口、主轴进气口和出气口形成压缩空气通道。

所述的叶轮机构(9)为气缩式结构,包括叶轮主体(30)、导向键 (31)、第二O型圈(32)、后锥套(33)、第三O型圈(34)、第一弹簧(35)、弹簧压片36、第二弹簧(37)、后端盖(38)、前锥套(39)、卷丝环机构(40)和涨片(41),所述的叶轮主体(30)通过叶轮固定螺母(25)固定在主轴(10)上,两个所述的导向键(31)对称安装在叶轮主体(30)后端的键槽内,所述的第二O型圈(32)布置在叶轮主体(30)的沟槽内,所述的后锥套(33)滑动的套装在叶轮主体 (30)后端,所述的第三O型圈(34)布置在后锥套(33)的沟槽内,所述的第一弹簧(35)安装在后锥套(33)一侧的弹簧座孔内,所述的弹簧压片(36)布置在后锥套(33)沟槽内,压住第一弹簧(35),所述的第二弹簧(37)布置在后锥套(33)另一侧的弹簧座孔内,同时被所述的后端盖挤压,该后端盖固定在叶轮主体(30)的后端面上,所述的前锥套(39)固定在叶轮主体(30)的前端面上,所述的卷丝环机构(40)固定在前锥套上,所述的涨片(41)可升降的安装在叶轮主体(30)的T型槽内,与所述的前锥套和后锥套滑动配合;所述的叶轮主体(30)内孔壁上开有进气口,与后锥套(33)配合的外圆面上开有出气口,所述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设置有气道。

所述的卷丝环机构(40)包括卷丝环(42)、断丝垫片(43)、切丝螺钉(44)、切丝钩(45)、配重块(46)和前盖板(47),所述的卷丝环(42)固定在前锥套(39)前端面上,所述的断丝垫片(43)固定在沿卷丝环(42)圆周方向均布的四个垫片沟槽内,在所述卷丝环的圆周方向开设有数个具有斜面的丝孔,每一丝孔内安装有一切丝螺钉 (44),所述的切丝钩(45)安装在沿卷丝环(42)圆周均布的两个切丝钩沟槽内,所述的配重块(46)安装在卷丝环(42)内凸台圆周上,所述的前盖板(47)安装在卷丝环(42)前端面上。

所述的编排机构(2)为直接纱成型机构,包括横移机构(48)、横移轴(49)和槽筒机构(50),所述的横移轴(49)通过前夹紧块(51) 和后夹紧块(52)固定在横移机构(48)上,所述的槽筒机构(50) 安装在横移轴(49)的前端。

所述的横移机构(48)包括悬挂弯板(54)、直线导轨(55)、横移轴挂板(56)和丝杠横移机构(57),所述的悬挂弯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直线导轨(55)固定在悬挂弯板(54)上,所述的横移轴挂板 (56)固定在与直线导轨(55)滑动配合的滑块上,所述的丝杠横移机构(57)固定在悬挂弯板(54)上,前夹紧块(51)固定在横移轴挂板(56)前端,后夹紧块(52)固定在横移轴挂板(56)后端。

所述的槽筒机构包括传动轴(58)、梅花形弹性联轴器(59)、槽筒轴(60)、排线箱(61)、托架(62)、锁紧块(63)、高压水管(64)、上滑轨垫板(65)、上滑轨(66)、支撑板(67)、排线梭护板(68)、下滑轨(69)、排线梭(70)、压杆(71)和手轮(72),所述的横移轴 (49)通过前夹紧块以及后夹紧块固定在横移轴挂板(56)下面,所述的传动轴(58)通过轴承支承在横移轴(49)内部,所述的梅花形弹性联轴器(59)的输入侧轴套固定在传动轴(58)上,所述的梅花形弹性联轴器(59)的输出侧轴套固定在槽筒轴(60)上,所述的槽筒轴(60)通过轴承支承在排线箱(61)内部,所述的排线箱(61) 通过托架(62)固定在横移轴(49)前端,所述的锁紧块(63)固定在排线箱(61)上,所述的高压水管(64)固定在排线箱(61)上端面,所述的上滑轨垫板(65)安装在排线箱(61)侧面,该上滑轨垫板的一端与排线箱铰接,另一端设置有卡槽,该卡槽与安装在排线箱上的手轮(72)动配合,所述的上滑轨(66)固定在上滑轨垫板(65) 上,所述的支撑板(67)一端铰接在上滑轨垫板(65)上,一端插在排线箱(61)的长槽内并可滑动,所述的排线梭护板(68)固定安装在上滑轨(66)外侧,所述的下滑轨(69)安装在上滑轨下部的排线箱(61)上,所述的排线梭(70)下端的滑块插在槽筒轴(60)的螺旋槽内,两侧卡在所述的上滑轨(66)和下滑轨(69)上,该排线梭被所述的上滑轨和下滑轨导向;所述的压杆(71)固定在下滑轨(69) 下部的排线箱(61)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轴系结构合理,工艺范围内转速振动小且无共振,具有大卷径、大卷重、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可拉制内卷径260mm,卷重45Kgx2的直接纱,也可拉制9-10μm细纱;

2、维护更换方便。

3、设备采用整体式机架,坚固耐用,外型美观大方。

本实用新型填补了国内拉丝机型号空白,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稳定,在国内外玻璃纤维短切设备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大卷重拉丝机的出现,适应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1中主轴叶轮机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主轴机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叶轮机构剖视图。

图7是图1中卷丝环机构主视图。

图7-1是图7的A-A剖视图。

图7-2是图7的B-B剖视图。

图8是图1中编排机构左视图。

图9是图1中横移机构左视图。

图10是图3中槽筒机构的结构图。

图11是图1中槽筒机构的结构图

图11-1是图11的C-C剖视图。

图12是图1中槽筒机构的左视图

图12-1是图12的D-D剖视图

图13是上滑轨垫板打开示意图。

图13-1是上滑轨与支撑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1至图1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纤维φ260大卷重直接纱拉丝机,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编排机构2、翻转机构 3、主轴叶轮机构4、挡丝机构5和喷水机构6,所述的编排机构2安装在机架1的中部,所述的翻转机构3位于编排机构2的下方;所述的主轴叶轮机构4固定在机架1中部;所述的挡丝机构5安装在机架1 上部;所述的喷水机构6位于主轴叶轮机构4的上部;所述的编排机构2、翻转机构3、主轴叶轮机构4、挡丝机构5和槽筒机构6均接入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叶轮机构4包括两套结构完全相同的第一主轴叶轮机构401和第二主轴叶轮机构402,所述的第一主轴叶轮机构与第二主轴叶轮机构相互平行,第一主轴叶轮机构401或第二主轴叶轮机构402均包括主轴机构8和叶轮机构9,所述的主轴机构8 通过转盘11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叶轮机构9固定安装在主轴机构8 的主轴10上。

参见图5,所述的主轴机构8包括转盘11、轴芯筒12、辅助支撑套筒13、主轴10、前油环盖14、第一前止油环15、第二前止油环16、前轴承组17、封气环组18、后轴承组19、第一后止油环20、第二后止油环21、电机座22、联轴器23、主轴电机24、叶轮固定螺母25、防尘圈26和第一O型圈27,所述的主轴10与轴芯筒12同轴设置,且转动的安装在轴芯筒的内部,所述的主轴10通过前部的前轴承组17 以及后部的后轴承组19支承在轴芯筒12内部,所述的轴芯筒12穿过转盘的通孔用螺栓固定在转盘11上,所述的前油环盖14安装在轴芯筒12的前端并压紧定位前轴承组17,所述的第一前止油环以及第二前止油环在主轴上相邻设置,且与前油环盖14组成前迷宫密封,所述的封气环组18固定在轴芯筒12内并由后轴承组19压紧定位,所述的第一后止油环20通过螺纹固定在主轴的后端,所述的电机座22固定在轴芯筒后端并压紧所述的第二后止油环,形成后迷宫密封;该第二后止油环安装在主轴上且与第一后止油环相邻设置,所述的主轴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该主轴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主轴连接,带动主轴运转,所述的叶轮固定螺母25固定在主轴的前端,所述的防尘圈固定在轴芯筒的中部凸台上,所述的第一O型圈固定在主轴前端的沟槽内,在该主轴上设置有油雾润滑通路机构。

参见图5,所述的油雾润滑通路机构包前分油块28和后分油块29,所述的前分油块28安装在前轴承组17的两个轴承中间,所述的后分油块29安装在后轴承组19的两个轴承中间,所述的轴芯筒后段布置有进油口,内部设置有与进油口连通的前进油通道和后进油通道,所述的前进油通道延伸至前轴承组处的前分油块,后进油通道延伸至后轴承组处的后分油块,所述的前分油块28上布置有两个分别对前轴承组的两个轴承通润滑油雾的出口,后分油块29上布置有两个分别对后轴承组的两个轴承通润滑油雾的出口,在所述的前油环盖14上布置有排油口。

参见图5,所述的封气环组18包括两个相同且相对设置的封气环,所述的轴芯筒12的后段布置有压缩空气进口,轴芯筒内部的压缩空气通道正对两个封气环之间,在所述的主轴10上设置有正对两个封气环之间的主轴进气口,主轴10内部设置有到达前端的主轴通道,主轴通道的出气口布置在相邻两个第一O圈的沟槽中间,所述的两个封气环、压缩空气进口、主轴进气口和出气口形成压缩空气通道。

参见图6,所述的叶轮机构9为气缩式结构,包括叶轮主体(30)、导向键31、第二O型圈32、后锥套33、第三O型圈34、第一弹簧35、弹簧压片36、第二弹簧37、后端盖38、前锥套39、卷丝环机构40和涨片41,所述的叶轮主体30通过叶轮固定螺母25固定在主轴10上,两个所述的导向键31对称安装在叶轮主体30后端的键槽内,所述的第二O型圈32布置在叶轮主体30的沟槽内,所述的后锥套33滑动的套装在叶轮主体30后端,所述的第三O型圈34布置在后锥套33的沟槽内,所述的第一弹簧35安装在后锥套33一侧的弹簧座孔内,所述的弹簧压片36布置在后锥套33沟槽内,压住第一弹簧35,所述的第二弹簧37布置在后锥套33另一侧的弹簧座孔内,同时被所述的后端盖挤压,该后端盖固定在叶轮主体30的后端面上,所述的前锥套39 固定在叶轮主体30的前端面上,所述的卷丝环机构40固定在前锥套上,所述的涨片41可升降的安装在叶轮主体30的T型槽内,与所述的前锥套和后锥套滑动配合;所述的叶轮主体30内孔壁上开有进气口,与后锥套33配合的外圆面上开有出气口,所述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设置有气道。

参见图7、图7-1、图7-2,所述的卷丝环机构40包括卷丝环42、断丝垫片43、切丝螺钉44、切丝钩45、配重块46和前盖板47,所述的卷丝环42固定在前锥套39前端面上,所述的断丝垫片43固定在沿卷丝环42圆周方向均布的四个垫片沟槽内,在所述卷丝环的圆周方向开设有数个具有斜面的丝孔,每一丝孔内安装有一切丝螺钉44,所述的切丝钩45安装在沿卷丝环42圆周均布的两个切丝钩沟槽内,所述的配重块46安装在卷丝环42内凸台圆周上,所述的前盖板47安装在卷丝环42前端面上。

参见图8,所述的编排机构2为直接纱成型机构,包括横移机构48、横移轴49和槽筒机构50,所述的横移轴49通过前夹紧块51和后夹紧块52固定在横移机构48上,所述的槽筒机构50安装在横移轴49的前端。

参见图9,所述的横移机构48包括悬挂弯板54、直线导轨55、横移轴挂板56和丝杠横移机构57,所述的悬挂弯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直线导轨55固定在悬挂弯板54上,所述的横移轴挂板56固定在与直线导轨55滑动配合的滑块上,所述的丝杠横移机构57固定在悬挂弯板54上,驱动所述的滑块移动;前夹紧块51固定在横移轴挂板56前端,后夹紧块52固定在横移轴挂板56后端。其中,丝杠横移机构为现有技术,通过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转动带动滑块往复移动。

参见图10、图11、图11-1、图12、图12-1、图13、图13-1,所述的槽筒机构包括传动轴58、梅花形弹性联轴器59、槽筒轴60、排线箱 61、托架62、锁紧块63、高压水管64、上滑轨垫板65、上滑轨66、支撑板67、排线梭护板68、下滑轨69、排线梭70、压杆71和手轮72,所述的横移轴49通过前夹紧块以及后夹紧块固定在横移轴挂板56下面,所述的传动轴58通过轴承支承在横移轴49内部,所述的梅花形弹性联轴器59的输入侧轴套固定在传动轴58上,所述的梅花形弹性联轴器59的输出侧轴套固定在槽筒轴60上,所述的槽筒轴60通过轴承支承在排线箱61内部,所述的排线箱61通过托架62固定在横移轴 49前端,所述的锁紧块63固定在排线箱61上,所述的高压水管64 固定在排线箱61上端面,所述的上滑轨垫板65安装在排线箱61侧面,该上滑轨垫板的一端与排线箱铰接,另一端设置有卡槽,该卡槽与安装在排线箱上的手轮72动配合,所述的上滑轨66固定在上滑轨垫板 65上,所述的支撑板67一端铰接在上滑轨垫板65上,一端插在排线箱61的长槽内并可滑动,所述的排线梭护板68固定安装在上滑轨66 外侧,所述的下滑轨69安装在上滑轨下部的排线箱61上,所述的排线梭70下端的滑块插在槽筒轴60的螺旋槽内,两侧卡在所述的上滑轨66和下滑轨69上,该排线梭被所述的上滑轨和下滑轨导向;所述的压杆71固定在下滑轨69下部的排线箱61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熔融状态的玻璃液通过拉丝机上方密布小孔的漏板,在重力作用下玻璃液由小孔流下冷却后形成较粗的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经涂油分束后落在挡丝机构前方,挡丝机构把玻璃纤维推到卷丝环位置,位于工作位置的第一主轴叶轮机构的叶轮主体启动旋转,操作人员将玻璃纤维丝束缠绕在卷丝环上,玻璃纤维丝束在摩擦力作用下紧紧缠绕在卷丝环上,这时挡丝机构收回,玻璃纤维丝束在张力作用下从卷丝环过渡到叶轮主体上并卷绕在叶轮主体上,这时编排机构的槽筒机构开始启动,槽筒轴带动玻璃纤维在叶轮轴向做往复运动,编排机构的横移机构同时启动,使槽筒机构向叶轮横移靠近,当排线梭与玻璃纤维丝束接触时在张力作用下滑到排线梭的开口长槽里,由排线梭带动玻璃纤维丝束往复排纱,在叶轮卷绕动作和编排机构往复排纱动作共同作用下,玻璃纤维均匀缠绕在叶轮上形成合乎标准的玻璃纤维丝饼。当设定时间到达后,编排机构横移回退到最外侧,挡丝机构推出丝束到卷丝环处,翻转机构动作,工作位置的第一主轴叶轮机构和备用位置的第二主轴叶轮机构位置互换,在摩擦力和切丝钩作用下玻璃纤维丝束过渡到工作位置新的叶轮卷丝环上并完成断丝,工作位置新的叶轮开始新的拉丝过程,整机循环重复这一生产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